来自 四川省达州市 2021-12-31 15:31
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二期)项目勘察 【阅读次数: 3】 【发布时间: 2021-12-30 23:59:00】 第一章 招选公告
为顺利推动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二期)项目建设工作,按照项目工作安排和要求,宜宾市科教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对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二期)项目勘察进行公开招选,兹邀请符合本次招选要求的单位参与竞选。 一、项目概况与招选范围: (一)建设地点: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 (二)建设规模: 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二期)规划用地面积约210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计划分两个标段进行建设,一标段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2022年8月建成交付;二标段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根据后续校方需求情况再行启动建设。 实际建设规模及内容以经招选人审核的施工图及招标具体要求为准。 评论图片 |
聚焦市两会丨产教融合开新局 长江之头大城兴 2022-01-07 来源:宜宾新闻网 “我们在茶叶加工、标准制定、品种选育方面合作,促进企业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尽快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每年提供校外实训,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尽快运用到实践中去。”1月7日,市政协委员、四川峰顶寺茶业负责人李鑫说,企业和宜宾学院建立合作多年,通过合作实现双赢,助推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峰顶寺茶业和高校的合作,是宜宾产教融合发展的一个实例。连日来,参加两会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五年来宜宾高教事业发展巨变,感受产教融合发展迸发出的蓬勃生机。 人才“输血”宜宾经济发展
宜宾大学城一角。(市科教集团供图)
过去五年,宜宾坚持创新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能实现跨越提升。科教创新能力不断夯实。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36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已建成18平方公里,新引进在宜办学高校10所,在校大学生超过8万人。大力推进科创城、“双创”园区建设,新引进欧阳明高、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产研院12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20个。出台人才新政30条等政策,设立10亿元的两院院士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新增高层次人才6686人。2021年认定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组建产教联盟3个、职教集团(联盟)8个,联合开展省级以上重大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项目60项。宜宾高新区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科技部“百城百园”的省级高新区。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市科教集团供图)
“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产业奠定基础。”市政协委员马霞说,随着大学城建设,很多青年学子在宜宾本地就可以就读高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现在的宜宾,不仅引进人才,还通过高教事业发展留住人才,形成了自身的“造血”功能。人才网络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并吸引了外面的资本进驻。 产教融合发展。(资料图)
“宜宾引进了很多高校,特别是这些高校的教学和研究方向与企业生产创新形成了很好的匹配,相信未来宜宾的发展会上一个新台阶。”市政协委员李红宇说。 产教融合跑出“宜宾速度”
高新企业落户宜宾。(陈忆 摄)
“85天,建成智能终端产业园3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90天,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开学入驻;短短四年时间,共引进智能终端企业200多个,加快打造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市政协委员王剑说,这些都是实干苦干创造“宜宾速度”最好的体现。 三江新区产业集聚发展。(三江新区管委会供图)
“前年这里还是工地,现在已经形成一排排整齐的厂房,这就是高教事业发展的成果之一。”市人大代表李华桥表示,大学城建设“无中生有”,形成了人才支撑,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高教事业的突飞猛进,为产业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这些蓬勃发展的企业,为大学城学子提供了科研、实训乃至就业的广阔舞台。 “通过人才的引进来反哺整个产业的发展,让我们这些在宜宾的企业落地生根更有信心,更有希望。”市人大代表林长海说。 活力之城在长江之头崛起
宜宾大学城航拍。(市科教集团供图)
如今,在三江新区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然崛起一座青春之城、活力之城、产业之城。展望未来五年,三江新区将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创建长江上游沿江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三江新区的变化非常大,感受最深刻的就是这里的产业布局不是单个的,而是和产业进行了互动、互融。”市人大代表夏梦说:“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宜宾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三江新区是宜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大舞台。”列席人员黄自伟表示,要紧紧围绕省委“四区”定位和市委“六个样板区”要求,乘势而上,辐射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未来可期。” 蓬勃发展的三江新区。(三江新区管委会供图)
“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学子,为三江新区大学输送更多的人才,为宜宾的发展做出更大的新的贡献。”市人大代表刘建蓉表示。 评论图片 |
政策解读|推进职教发展 宜宾出台《宜宾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022-01-17 来源:宜宾新闻网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职教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新时代宜宾职业教育发展,高质量建成区域教育中心和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宜宾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了《宜宾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据《方案》表示,到2025年,宜宾市将建成一批满足本地需要、省内一流、西南先进、国内知名的职教园区、职业院校、职教集团、骨干专业和实训基地;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协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 职业学校将课堂搬进了车间,将理论教育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记者 何东摄)
为完成这一重点目标任务,宜宾市将加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健全职教办学体制,完善职教管理机制,确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同等重视、同等支持,并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除了体系建设,还将健全职教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推进计划,拓宽五年制、“3+2”等多种衔接渠道,全面落实四川省制定的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入学等政策。 围绕重点任务,推进职教高质量发展,宜宾市职教工作有哪些干货呢?我们一起来往下看。 一、推进职教高质量加快发展方面
1、优化职教布局结构 围绕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需要,按照“市统筹、进园区、扩规模、强专业”工作思路,调整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规划新建职业院校向产业和人口聚集区集中,将职业教育办到产业园区。在宜宾市南溪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职教育园,打造宜宾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支持设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集团(联盟)。 2、提升中职教育发展水平 推进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结合宜宾产业发展需要,聚焦宜宾市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布局,支持建设具有行业示范引领、就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示范专业10个,引导各学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做强做优特色专业,避免低水平重复设置专业。 支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合作办学,开展综合性学校办学试点。 3、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支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支持申建卫生健康类、现代工业类高等职业院校。 4、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鼓励在宜高校积极争取全省本科层次职教试点,积极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加快推进宜宾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推动在宜高校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茶艺表演。(记者 何东摄)
二、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方面: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为学生就业服务,把教育教学过程与产业发展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快形成行业企业举办、参与职教机制。 全面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双证书”制度。 2、优化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 建立紧密对接我市现代工业“5+1”产业、现代农业“5+2”产业、现代服务业“5+1”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专业体系,重点支持新能源及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终端、新材料等领域紧缺专业建设。 建立学校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 加快丰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完善职教资源管理平台,加强职教研究和智库建设,探索职业院校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共建共享职教资源。 3、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到2025年,在技术类专业全面落实“1+X”证书制度,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普及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校企合作开发5~10项X证书及开展中高职学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 三、在建设高水平职教教师队伍方面:
1、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鼓励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或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对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给予特殊报酬。研究制定“双师型”教师津贴制度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补贴制度。 2、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计划,聚焦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构成,强化新任教师入职教育。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到2025年,全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 四、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
1、构建多元办学格局 出台鼓励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推动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率先创建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 支持职业院校牵头或参与建设若干产教联盟,力争到2025年在白酒、先进材料、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和打造4个左右在全国、全省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教联盟。 2、促进校企共同育人 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行业部门定期发布人才需求预测,职业学校定期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企业发布参与职业教育年度报告。 3、建立产教融合激励机制 允许职业院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可兼职从事技术创新、科技开发、成果转让和决策咨询工作,并按规定取得合法报酬。 重点支持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每年表扬一批产教融合先进个人。 五、提升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方面:
1、开展多种形式职业培训 支持职业院校参与“一园一中心”等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充分依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面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其他有职教需求的社会成员,开展多形式、多层次职业培训。 创新“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培训”模式,为学生和社会成员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支持。 2、深化职教对外开放合作 支持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国际专业和课程。扩大职业院校对外交流,选派教师出国考察、进修、讲学以及聘用外籍教师来宜工作,拓展学生出国研修、学习、就业渠道。 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境外办学和就业工作,助力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职业院校积极与德国、日本等职教先进地区开展国际联合办学。 为确保围绕重点任务,推进职教高质量加快发展,宜宾市将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牵头建立职教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职教工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将把职教工作情况作为对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考核、督政长效机制,并开展对职教改革成效明显的县(区)和院校的评选,对职教先行先试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按规定给予表扬奖励。 评论图片 |
无中生有,就一个字,牛
评论图片 |
强化产教融合 推进创新高水平赋能
——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精神 ——宜宾日报融媒体 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如何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夯实科教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持之以恒高标准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全力推动“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高度聚合、有机衔接。在全市上下不懈努力下,宜宾科教创新能力不断夯实,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学城,大力推进科创城、“双创”园区建设;获批全省首个省级新区的三江新区快速崛起,核心区临港经开区获评国务院第三批“双创”基地。2021年7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发布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我市被列为全国21个试点城市之一,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宜宾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我们如何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多作贡献”,深化产教融合是关键,始终以增强高校科技创新活力为基,以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本,以健全产教融合机制为要。刚刚闭幕的市“两会”擘画了未来发展的远景蓝图,就强化科教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进一步作了科学部署。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这一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实践体系,实现高校、人才、产业强势聚集,推进创新高水平赋能,走出一条以科教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宜宾新路径。 强化产教融合,推进创新高水平赋能,要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跨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尤为必要,尤为重要,尤为紧迫。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城科创城“人才库”“智力库”作用,推进在宜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切实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推进高教园建设,切实做好下阶段工作规划、落实;高标准建设高职院,精心谋划、严格执行,做出特色和亮点;推动校地互动融合,支持引进高校本土化发展,推动落实高校独立招生代码,健全与高校的沟通、对接和服务机制,更好实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等功能。 强化产教融合,推进创新高水平赋能,要切实在“融合”上发力。产教融合,关键是要在“融合”上做文章。要抢抓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机遇,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更好把科教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丰富产教融合载体,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推进重大平台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区域生产性实训平台集群;加强科技联合攻关,充分发挥现有高校、产研院作用,聚焦动力电池等重点领域,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 强化产教融合,推进创新高水平赋能,要不断增强创新供给能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整合平台、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夯实创新平台,做强创新主体,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集聚创新人才,把招才引智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把各方面人才积聚到提升产业优势和综合竞争力的实践中来。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创新实干,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立足新起点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共同开创产教融合新局面,深化产教融合一定会取得实质性成果,以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为支撑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强劲引擎。 评论图片 |
新能源产教融合创新启动
评论图片 |
评论图片 |
评论图片 |
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在宜宾举行 2022-01-20 来源:宜宾新闻网 1月20日,以“同饮一江水、共赢新时代”为主题,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澜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澜湄区域对话·教育合作论坛在宜宾举行。 此次活动线下线上同步举办,线下主会场在宜宾,湄公河五国分别设立线上分会场。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揭牌仪式、主题发言、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澜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等,形成合作长效机制。 此次活动举办,将为川渝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与澜湄国家相关院校开展合作搭建平台,推动国际产教融合,加快南亚、东南亚国际留学生基地建设,扩大宜宾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知名度,助推宜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评论图片 |
大学城近期计划开工生活配套项目(商业、文体、医疗、教育、生态)
评论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