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1 3997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1-4-25 01:25 | 只看该作者

3月25日,中央储备储粮内江直属库有限公司北侧,在一块平整的空地上,占地300余亩的成渝粮食应急保供物流基地项目将在此落子布局。“项目建成后,将新增30万吨粮食仓容。中央储备储粮内江直属库粮油仓储规模会达到约50万吨,将一跃成为四川最大的粮食仓储基地;而且,还将以此为依托,布局油脂加工等下游项目,形成粮食储存、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在听了中央储备储粮内江直属库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静的介绍后,履新不久的“80后”市中区委书记马炬边看边问“目前储备情况如何?”“项目申报进展怎么样?”“油脂加工企业的产业链怎么衔接?”



马炬对这一区域的关注不仅出于对项目进展的了解,更是源自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考量。项目所在的凌家镇,与自贡市大安区毗邻,内昆铁路、内宜高速、206省道纵贯全境,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是内自同城化发展的主战场,更是市中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内自合作园区)的主阵地。“当前,我们正围绕中储粮成渝粮食应急保供物流基地、五康生物等项目的落地,将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的粮油食品产业园。同时,围绕与城市主干道互联互通,与内江国际物流港南区产业互补,加快推进内自快速通道、内威快速通道、省道206改线、内宜高速永安站点前移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未来,内自合作园区将在这里起步,向南与自贡实现相向发展,向东依托内江国际物流港实现无缝连接,开启内自同城化发展新局面。”马炬看着规划图,满怀信心地说道。




新高地

 

从国际视野来“进城入圈”


市中区正在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川南一体化、内自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天,马炬再次走进正在建设的内江国际物流港内。“完工时间倒计时31天。”在内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工地门口,电子屏每天更新着完工时间。内江国际物流港服务中心主任李焰向马炬介绍进展“目前已与香港新华集团、祥和茂制衣、兴明泰柴油机械等10余户企业签订了意向入驻协议,“蓉欧+”东盟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将于今年11月建成,天府烤卤总部基地项目正在平场。”

“有什么问题需要协调?“今年预期投资达到多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块完成的怎么样?”……问得多,问得仔细,源自马炬对这一项目看得极度重视。他说,这是市中区建设开放型经济先行区的主战场,也是全市开放合作大局中的关键棋子,依托内江国际物流港,市中区就能拥有内陆“无水港”,就此联动成渝,融入蓉欧+东盟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市中区积极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成功引进极谷基因等项目61个,到位市外资金87.02亿元,同比增长15%。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马炬履新市中区的第一年,在马炬看来,虽然开放成果喜人,但市中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质量效益不高、发展动能不强、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弱、平台问题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因无法落地而失之交臂。”虽然眼前是充满希望、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马炬直言市中区面临的困难挑战:“标兵渐远、追兵逼近,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2月24日,市中区召开区委十四届十五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中区的发展思路,即紧紧围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奋力开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总体目标,聚焦聚力“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型经济先行区、高品质宜居主城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城乡品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层治理”提升行动的“136”发展思路。建设开放型经济先行区,正是市中区“136”发展思路中的主攻方向之一。




新城市

 

打造高品质宜居主城区


从威远县县长来到市中区担任区委书记,马炬还面临着另一项重点任务——建设高品质宜居主城区。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马炬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和经历,曾在宜宾和内江城建领域任职。市中区是内江的老城区,老旧小区众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亟待补齐。在马炬看来,市中区作为内江主城区,主动融入内江“滨水宜居大城市”,建设高品质宜居主城区责无旁贷。

1月12日,马炬在中央党校学习后回到市中区工作的第二天,就带队到城南城市新区,调研“两路一桥”、内江二中城南校区、川南城际铁路三元站、新华国金中心等项目。此后,马炬多次来到城南城市新区检查督促,推进项目加快建设。站在塔山公园环视,山下的吾悦广场正在进行内外装饰,三元站主体已具雏形,国金中心高楼已拔地而起,整个新区塔吊林立,与游人如织的塔山公园相映生辉。

高品质宜居主城区如何建?马炬说“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老城区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为主要抓手,有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在城南城市新区突出公园城市理念,保护好自然山水格局,完善好城市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新产业

 

抢抓新经济浪潮


从塔山公园一路向前,马炬来到内江新经济产业园和成渝新经济产教融合基地。

成渝新经济产教融合基地是市中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总投资20亿元,围绕数字内容审核、软件测试以及相关衍生产业,着力打造西部最大的数字内容审核基地。

“市中区是承接新经济产业的理想之地,有丰富的资源及要素成本优势,希望你们在这里落地生根、持续发展”。来到成渝新经济产教融合基地,马炬对基地负责人张丽生寄予了希望和祝福。



这份祝福不仅寄托马炬对企业发展的美好希望,也反映了市中区发展新经济的决心和热望。

市中区是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长期以来形成了机械汽配、食品医药、电力能源等传统产业。在马炬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市中区联动成渝双城,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也必须有所作为。

转型升级,从“新”字入手。马炬说,市中区将坚持配套成渝、服务成渝,抢抓新经济发展的机遇,统筹布局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等“六大形态”,着力构建实体经济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力资源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七大应用场景”,积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经济产业园区。

3月26日,内江新经济产业园在市中区正式开园,内江市赋能新经济技术产业研究院也正式挂牌。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neijiangguoji

        来自 四川省 2021-5-7 02:37

        顶 (0)
        市中区正在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川南一体化、内自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评论图片

      主题

      160

      交子

      1809

      粉丝

      3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