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4)

收藏( 1)

分享

点赞(1)

举报

1 4 2476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0-10-25 12:21 | 只看该作者

05北京颐和园摄影游记   周鸣天

本世纪之初摄影还是胶片机一统天下,对未来数码照相机的前景还有人持怀疑态度,但也有人开始尝吃螃蟹了。那时的数码相机,比较典型的就是佳能的a60——两百万像素、光变3倍,稍后就有了佳能a70——400万像素,跟潮流也买了我的第一台数码相机:柯达DX6340,柯达DX6340是一款具有尺寸为109×64.5×38mm、像素为330万的数码相机。看中的是柯达的色彩、德国施耐得镜头、光学变焦4倍,后来相机还是丢了。老数码机噪点、速度、存储卡128mb都是与今天之数码相机不能相比的。这是2005年北京摄影老照片。家喻户晓的颐和园: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部分资料谪至百度)

图片评论

1、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2.9平方千米),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

    图片评论

    2、颐和园昆明湖东堤上的石碑,此碑刻有乾隆帝的诗:“西堤此日是东堤,名象何曾定可稽,展拓湖光千顷碧,卫临墙影一痕齐。刺波生意出新芷,踏浪忘机引野鹥,堤与墙间惜弃地,引流种稻看连畦。”乾隆在诗里说:“西堤此日是东堤”,“西堤”、“东堤”同指一道堤,就是颐和园内现在的“东堤”。乾隆写诗的时候,畅春园仍是皇太后居住的地方,所以这首诗的题目仍称《西堤》,是指这道堤对于畅春园来说仍是西堤。

      图片评论

      3、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鼍偃月”,南面书“修蝀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湖光山色、碧波漪涟,当年耳熟能详的儿歌;让我们拿起双桨就能在耳边响起。

        图片评论

        4、颐和园的名片万寿山“佛香阁”是北京市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面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阁仗山雄,山因阁秀,万寿山在远处西山群峰的屏嶂和近处玉泉山的陪衬下,小中见大,气势非凡,苍松翠柏,秀色葱茏。佛香阁面对的昆明湖又恰到好处地把这个画面全部倒映出来,山之葱茏,水之澄碧,天光接引,令人荡气舒怀。中国造园家们所津津乐道的造园手法--借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运用和体现。“佛香阁”还有传说当年皇帝想在海淀这片风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园子,人家说这万寿山下是个古墓,是明朝某个王妃的墓,号称这妃子当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动不得! 乾隆听了,说怕什么,当乾隆亲到现场一看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可是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惊吓至一身冷汗。赶忙命人把土都盖回去,并在万寿山上盖一大庙镇住不冥的鬼魂,这就是佛香阁了

          图片评论

          5、“颐和园文昌阁”是园内六座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文昌阁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文昌阁与昆明湖西供武圣的宿云檐象征“文武辅弼”。

            图片评论

            6、“颐和园文昌院”位于文昌阁之东,文昌院博物馆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 馆内设有六个专题展厅,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书画、古籍、珐琅、钟表、杂项等类。由于颐和园特定的皇家环境,这些艺术品代表了当时最好的工艺水平,许多珍品在当时即为国之重器;馆中还陈展了部分清代宫廷生活用品。高考学生的家长往往带学生来此拜请文昌帝君护佑。

              图片评论

              7、“颐和园知春亭”,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取名知春亭。重檐攒尖顶的知春亭,畅朗秀丽,与连接双岛的木桥,和东岸耸立的文昌阁,构成一组水陆相谐的清爽景观。从远景,从园林的全局着眼,比如由昆明湖或西堤眺望,这一组景观使得湖东北的天际线饱满丰富,疏朗中显得厚实。此亭与北面的“玉兰堂”、“日夕佳楼”、“水木自亲”等临湖建筑,组成一个环抱状宁静港湾,给辽阔的昆明湖前湖水面平添了一种亲切祥和的气氛。

                图片评论

                8、”知春亭”的景点作用十分突出。比起作为景观,知春亭的观景作用更为卓越,无可替代。它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远观全园景物的极佳视角。在亭上,能从极豁朗的大弧度环眺三面,北面葱郁凌霄的万寿山、佛香阁,西面秀丽的西堤以及玉泉山、西山岚影,南面的龙王庙、十七孔桥。

                  图片评论

                  9、“颐和园仁寿门”为宫廷区的二重门,它巧妙地把牌楼、衙署仪门和祠庙棂星门的形式特点结合在一起,于典丽中透出庄重,是颐和园较有特色的门。仁寿门的门匾是用汉、满两种文字写成。门前两旁各设一块青石,呈猪、猴状,俗称猪猴石,象征孙悟空、猪八戒守卫着皇家大门,院内左右配殿叫南北九卿房,原是清朝九卿六部的值班房。门中间我头上可见“寿星石”此石即太湖石,因其形似“老寿星”而故名。该石首当仁寿门,起屏障、点景的作用

                    图片评论

                    10、“颐和园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其陈设主体布局大致相同,均为皇家宫殿特定的陈设形式。但陈设的物品各异,颐和园时期较清漪园时期陈设豪华很多。现殿内陈设中心部分沿续了光绪时期的原样,其余陈设略有变化,原殿内的文物、图书、家具,除在殿内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库房保存。左为麒麟又名青铜怪兽,铸造于清代乾隆年间。它鹿角、龙头、狮尾、牛蹄,遍身鳞甲并布满火焰纹,故有“四不像”的俗名,据说能迎忠良驱邪恶。

                      图片评论

                      11、在仁寿殿前摆放的“铜龙和铜凤”,作为皇家御用制品精美绝伦。花盆外面图案全是篆体“寿“字组成。

                        图片评论

                        12、颐和园仁寿殿里面的“延年井”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据说慈禧太后饮后活了七十多岁还能理朝政(后经鉴定此井中的水含有矿物质)。清亡以后,多年废弃不用。现在看到的是1984年按原样复修过的,上面的“延年井”三个字是当代书法家王遐举题写的。

                          图片评论

                          13、“颐和园紫气东来城关”,始建于乾隆年间,关城正面题额曰“紫气东来”,取老子出关典故;北侧城额"赤城霞起",用晋孙绰《天台山赋》名句,此两额均为乾隆帝所题。阁楼四周有刻花青砖砌成的城垛。远远望去,高大巍峨,颇有古意,登城可望谐趣园池榭。城关既是点景之处,又是当年园内分区防卫据点。

                            图片评论

                            14、颐和园“谐趣园”,园中八趣最出名,就是时趣、声趣、书趣、楼趣、画趣、廊趣、桥趣、仿趣),谐趣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成。一池荷花,亭亭玉立,园内还有一丛绿竹,竹荫深处,有山泉分成数股注入荷池。在玉琴峡西侧有一座瞩新楼,这座楼从园内侧看是两层楼,若从外层看,却是一层。原来,谐趣园宫门前是那条下坡路的最低点,继续往前,又逐步升高,可以直接步入瞩新楼的上层,这种似楼非楼的设计,可谓“楼趣”。

                              图片评论

                              15、“谐趣园”的桥趣,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谐趣园中共有桥五座,“知鱼桥“最为著名。该桥名取自《庄子秋水》,桥头石坊上是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因地势低洼接近水面,便于观鱼。取名知鱼桥,是引用了战国时代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一次有关知鱼不知乐的富有哲理的辩论游戏。一个说,鱼儿游得真快乐;另一个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一个又反驳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古人的故事来增添游人的兴味,这是园中的“桥趣”。

                                图片评论

                                16、这座小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山园。建成后,乾隆曾写下《惠山园八景诗》,在诗序中说:“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他经常在园子里赏景喝酒,大宴群臣。有一天酒喝多了,随口诌出一首歪诗来:人说苏杭赛天堂,我说此园胜苏杭,乐在此园当园主,哪个希罕做皇上。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嘉庆在《谐趣园记》中说:“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

                                  图片评论

                                  17、谐趣园的“声趣”,这道山泉的水源,来自昆明湖后湖东端,谐趣园取如此低洼的地势,主要就是为了形成这道山泉,使谐趣园的水面与后湖的水面形成一二米的落差,而在一二米的落差中,又运用山石的堆叠,分成几个层次,使川流不息的水声高低扬抑,犹如琴韵,难怪横卧在泉边的一块巨石上,镌有“玉琴峡”三字。有此一景,使这座园中之园有声有色,可谓谐趣园的“声趣”。

                                    图片评论

                                    18、慈禧太后御笔之宝:“翠岫”

                                      图片评论

                                      19、站在高处远眺北京西山。全园建筑依据山湖形式巧妙安排,并且以西山群峰为借景,更加使景色变幻无穷,美不胜收。颐和园成功地运用了"抑景"和"借景"的手法,以园外数十里西山群峰,甚至玉泉山上的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之中,从园中西眺,人们会更感到山外有山,景外有景。总之,颐和园的设计运用散点透视手法,取得建筑全而齐,不显杂乱;景物广布,不显分散的效果。

                                        图片评论

                                        20、颐和园“善现寺”始建于乾隆年间,原为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东部的一座寺庙建筑,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山门和一座配楼,其余殿堂皆剩残基。“善现”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

                                          图片评论

                                          21、颐和园“四大部洲”的四色塔代表佛教中的“四智”(红塔:成所作智;黑塔:平等性智;白塔:大圆镜智;绿塔:妙观察智),塔身上的琉璃纹饰分别代表了佛祖的诞生。“四大部洲”建筑群坐南朝北,从左手边顺时针方向看去,分别有绿、白、黑、红四座塔,象征佛教的四种智慧,绿塔位于香岩宗印之阁东偏北,象征妙观察智。 八小部洲 须弥灵境的八小部洲建筑穿插在四大部洲.

                                            22、“颐和园苏州街”是乾隆为了能实现夜夜畅游秦淮河畔,再现江南水乡而建,苏州街是水街,是商街。有水有船,苏州街就灵动起来了。有桥有影,苏州街就梦幻起来了,左边就是三孔石桥。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一街一铺皇家意,一波一影苏州情。1986年重建。是中国古代“宫市”的唯一孤本。

                                            图片评论

                                            23、须弥灵境是颐和园(清漪园)万寿山后山的主要建筑群,亦称“四大部洲”。乾隆时清漪园前山的主体建筑群是大报恩延寿寺(现在的颐和园排云殿建筑群),后山的主体建筑群则是另一组藏式佛寺——须弥灵境。这两组建筑形成两条接近平行的中轴线,但彼此隔着山脊,一个朝南,一个朝北,相互背对着。游客打卡白塔:大圆镜智。

                                              图片评论

                                              24、颐和园“智慧海”,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牌坊和无梁殿前後石额依次题写为“众香界”、“祗树林”、“智慧海”、“吉祥云”,构成佛家的一首三言偈语。

                                                图片评论

                                                25、颐和园 “湖山真意”原名“清音山馆”,早在清廷修建清漪园时已有兴建。据说是乾隆皇帝欣赏音乐之所,乾隆有《清音山馆》诗云:“地籁悠然无籁闲,虚轩如翼冠孱颜。鲁山诗趣分明是,不在烟波缥缈间。”(《清高宗纯皇帝御制诗》卷八十三)诗中所谓“鲁山”,指的是唐人元德秀(约公元695-约公元754),因为他曾任鲁山令,故称。元德秀精通音律,有《破阵乐辞》《季子听乐论》《广吴公子听乐》等,乾隆帝用此典故来形容在此听乐的美妙。一说 “湖山真意”的典故出自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北京晚报:湖山有真意 欲寻已惘然,

                                                  图片评论

                                                  26、在高处俯瞰昆明湖,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之感受。各建筑物之间以爬山廊连接,利用山形地势的高低,筑有不同高度的平台,而且建筑的不同形体相互搭配,构图丰富。爬山廊的多彩琉璃瓦,重叠起伏,犹龙腾跃、尽显皇家气派,眺望湖光山色,犹如置身画中。

                                                    图片评论

                                                    27、颐和园“画中游”相传这画中游是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据说当初乾隆三下江南,回到北京后便想仿照江南景致造清漪园。他先找来工匠制作模型,可模型完成后他总觉得听鹂馆后空着块地方不合适,找人设计了多种图样,均不满意。乾隆日思夜想,后于梦中见一白须老者带二使女前来,使女手中各持一画轴,打开后是两幅画着楼台亭阁的图画,美妙绝伦。老者邀乾隆去画中一游,乾隆兴致勃勃,边游边吟: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梦醒后乾隆把梦中所见画了下来,命内务府制成烫样,这就是画中游

                                                      图片评论

                                                      28、从重檐八角楼平台往下的通道,在石块修建的洞里有石梯往下。老外是从下往上登山而来。上下山都是利用山形地势的高低,筑有不同高度的平台,有些是用五彩琉璃瓦修筑的爬山廊连接。

                                                        图片评论

                                                        29、俯视颐和园昆明湖“画舫” 、取名“清晏舫”,河清海晏之义。1893年重建时,仿翔凤火轮式样,改为西洋式楼阁并配以彩色玻璃窗船,侧加了两个机轮,两层船舫各有大镜,细雨蒙蒙之时,慈禧坐在镜前,一面品茗,一面欣赏镜中雨景。船体突出四个水龙头,每当大雨,楼顶雨水从四角的空心柱流下,由龙口吐出,景色壮观。此处原是明代园静寺的放生台,乾隆时改为船形后,每年四月初八浴佛日,乾隆皇帝仍陪其生母孝圣皇太后在此放生。远处隐约可见湖对面西堤上的“豳风桥”。

                                                          图片评论

                                                          30、“画中游“位于颐和园的万寿山前西部,包括画中游、澄辉阁、借秋楼、爱山楼、湖山真意等建筑。此处地势坡度较大,各个建筑因地制宜,随山就势,是一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尤其借秋楼与爱山楼,在正面看是两层的小楼,但从背面山坡上望去,却变成一层的敞轩。据传乾隆梦醒后把梦中所见画了下来,命内务府制成烫样,这就是画中游。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

                                                            图片评论

                                                            31、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的重要景点。中间的“八角重檐两层楼阁”,东西配置两亭两楼,后有白石牌坊和一座三间小殿,由于建筑踞山面湖,视野开阔,且山洞幽邃,奇石拥翠,游人循廊观景,仿佛置身画中,各建筑物之间以爬山廊连接,利用山形地势的高低,筑有不同高度的平台,而且建筑的不同形体相互搭配,构图丰富。登阁眺望湖光山色,犹如置身画中,故名“画中游”。

                                                              图片评论

                                                              32、五湖四海来朝,颐和园魅力无穷。传乾隆修造清漪园时,原准备在此处建一座九层宝塔,当建到第八层,乾隆一道圣旨,把已建好的八层拆掉,重新建造了一座八方阁,即佛香阁。对于乾隆拆塔建阁之事,历来众说不一。一种认为:乾隆建延寿塔,名义上为母后作寿,实则为把三山五园连成一体,想使延寿塔成为携东西皇家园林的主体建筑。但建到第八层时发现和原来想象不符,故拆塔建阁,

                                                                图片评论

                                                                33、颐和园“山色湖光共一楼“位于佛香阁西边,这座八角两层三重檐的建筑,因楼座为八边形,也称作“八方阁”。该楼经由长廊和南面的轴线建筑鱼藻轩相连,东边临“云松巢”,西边接“听鹂馆”,上面还有“画中游”,这里是万寿山前位置最佳的观景点。“山色湖光共一楼”楼名由乾隆皇帝所题,匾式为“一块玉黑漆阴文金字匾”,此样式是颐和园中所存不多的乾隆匾额。此匾可释义为:湖光山色,登楼而望,无限风光一览无余,同时也隐喻了大清王朝万里江山尽在心中。

                                                                  图片评论

                                                                  34、北京颐和园的“天下第一廊“,颐和园长廊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东起邀月门,西至百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我国园林中最大、最长、最负盛名的游廊,由东向西依次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攒尖顶的亭子,亭名象征着四季。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好多影视剧都在那里取景。

                                                                    图片评论

                                                                    35、05年的小卖部:热奶茶5元/杯、北京茶汤5元/杯、热咖啡每杯3元、热香肠3元/支。

                                                                      图片评论

                                                                      36、颐和园深受乾隆帝喜爱的“荇(Xing)桥”,荇桥位于石舫西北侧,桥洞南北两边的分水金刚墙为棱柱样式,雕工精美。棱柱上层雕成建筑斗拱之样式,斗拱之上各立一汉白玉石狮。石狮形态威猛,造型朴拙,形神逼真,为颐和园诸多亭桥中最精美者。荇桥以北为万字河北段,蜿蜒北行,直通“宿云檐”城关。荇桥以南可观望石舫,面临昆明湖盛景。荇桥东西各有三间四柱牌楼一座,上有乾隆皇帝手书对于荇桥景色之描写东部牌楼题“蔚翠”“霏香”。荇桥的名字出自《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意为“长长短短水荇菜,左右采摘忙不停。美丽贤良的女子,做梦也在把她思。”

                                                                        图片评论

                                                                        37、颐和园“西堤”,西堤六桥:最北端的界湖桥,其余依次为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豳风桥原称桑苎桥,由于桥面一带原有水村居、耕织图这样一些与农事有关的景点而得名。为啥把“桑苎桥”改名为“豳风桥”呢?据说,“桑苎”间近“长主”,而慈禧的丈夫咸丰,名为奕泞,“泞”与“苎”拼音zhù另音níng同音,虽说当时“奕泞”已死多年,还是要避讳。其他几座桥名,也多取唐诗的竟境。如镜桥和练桥是取李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和“春江澄如练”。柳桥则是取自杜甫的“柳桥晴有絮”的诗句而得名的。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的唯一的高拱石桥,它是西桥的一处通道,桥下,帝后们的龙舟可以穿行。它通体洁白、柔和、匀称,恰如一条玉带,在颐和园的桥中,最富盛名。

                                                                          图片评论

                                                                          38、在颐和园“西提”上欣赏湖光山色、亭台楼阁、游船码头。可以在排云殿、东宫门 → 仁寿殿 → 德和园大戏楼→ 乐寿堂 → 长廊 → 排云殿 → 佛香阁 →排云殿大船码头乘船环湖游,可乘船至南湖岛(可下船参观南湖岛,也可以继续乘船返回排云殿) → 石舫→ 苏州街 → 北宫门,游湖。

                                                                            图片评论

                                                                            39、颐和园“西提古柳”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杭州西湖美景让他难忘,回京后模仿江南景色造了颐和园,西堤上有19棵古柳树,就是乾隆年间建园时候种的,乾隆亲自倡导下栽种的“柳”谐音为“留”。 留住江山之意

                                                                              图片评论

                                                                              40、颐和园“玉带桥”上;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玉带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绸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它是颐和园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周鸣天 lv. 2

                                                                                  主题

                                                                                  327

                                                                                  交子

                                                                                  3024

                                                                                  粉丝

                                                                                  8

                                                                                  发消息

                                                                                  生日:

                                                                                  1944年11月3日

                                                                                  所在地:

                                                                                  四川 成都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