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四川省 2020-9-25 08:26
mnjk123456 发表于 2020-9-25 07:17 省委常委这个早就应该了,应该是中国唯一科技城的正常操作,但这个不知道为什么在四川层面,就这么难了? 评论图片 |
mnjk123456 发表于 2020-9-25 07:17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这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律。更何况绵阳又没有政治优势,说白了就是一个普通地级市级别,空有一个国家科技城的头衔,要跨越发展,确实难于上青天啊 评论图片 |
mnjk123456 发表于 2020-9-25 07:17 这应该是绵阳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的正常操作,但到了四川层面就变得如此之难,看看人家湖北省。 评论图片 |
第一条不太同意,真正的国家队科研力量很厉害的,只是不能讲而已。每年国家军政高层都要来绵阳,去看那些进展情况,就说明了重要性
评论图片 |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0-9-25 10:30
神州十号 发表于 2020-9-25 08:44 大哥少在论坛里钉钉子 麻烦了 我看到都尴尬 都会解决的 评论图片 |
mnjk123456 发表于 2020-9-25 10:30 好吧,听大哥的,低调一点,但正常的宣传还是要的。 评论图片 |
来自 四川省泸州市 2020-9-25 11:35
有受访专家指出,绵阳科技城不能够关起门来固守一城,自建一城,而是需要敞开城门,与外界有更多联系和互动。他所指的外界,是距离绵阳市40分钟动车车程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
“广东省为什么不仅科创实力雄厚,而且经济实力方面也有广深双星?这是因为广深,加上旁边的佛山惠州东莞等地,形成了庞大的产业群,各个城市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夯实广东省在全国的竞争地位。”该专家表示。 绵阳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拥有非常强大的国防军工企业,但民营的科技企业的竞争力、集群程度不足。国防军工企业在内部形成相对的闭环,相关技术与产品输出有较强门槛,尽管四川在近年力推“军民融合”,但受访专家认为,最终的融合情况,依然需要体现到地方经济发展中,而这一方面的成效仍有待观察。 作为衡量城市科创能力重要指标,绵阳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R&D)方面一直在四川省处于领先位置。根据2019年四川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绵阳市R&D经费投入为186.3亿元,投入强度达到6.52%,位居四川省第一位,而成都投入强度仅2.66%。 但在2019年的一场闭门会议上,当地领导便指出,“绵阳的创新主体是科研院所,强的是知识创新,企业创新弱,呈现出‘大科技小产业’特征”,这被认为是直接点出了绵阳在科技城发展方面的关键问题。 绵阳科技资源以国防军工科技创新资源为主,多数集中在科学实验或试验领域,而离产业和市场近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显不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还不明显。因此,“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了绵阳在建设科技城过程中的主攻方向之一,旨在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把绵阳建成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泛的科技创新中心。 评论图片 |
来自 四川省泸州市 2020-9-25 11:35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本地基础人才供应能力不足,大量人才仍需要从外引入。根据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市有高校15所,在校生14.55万人。与之相比,成都在2019年末的普通高校56所,在校生86.9万人,且包括博士研究生1.7万人,硕士研究生8.6万人。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绵阳在科技城建设中,需要对基础人才的供应短板引起重视。 周涛认为,绵阳科技城的优势是国防军工产业,但这是较封闭的体系。与此同时,科技型民营企业在绵阳发展得不太理想,核心问题在于绵阳本地无法供应大量的基础人才。因此,绵阳要真正把科技城这个招牌做起来,建议举全市之力,以10-20年为基本周期,投入上百亿元,全力建设绵阳当地最重要的人才摇篮——西南科技大学。 评论图片 |
mnjk123456 发表于 2020-9-25 07:17 请问你从哪里看到的消息呢 评论图片 |
从一个省级新区就知道了。上面不给东西不出钱说在多都是白说,宜宾为什么能建大学城各位细心想想??经
评论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