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81)

收藏( 1)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281 176563 2020-9-24 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收藏收藏1

举报

全部评论
  • 锦绣四川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2020-9-28 18:35

    顶 (0)
    万县实际还是沾了近代开埠的光,不然还是不如奉节的。另外你这帖子很清爽嘛。

    评论图片

  • 浮图关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2020-9-28 20:00

    顶 (0)
    锦绣四川 发表于 2020-9-28 18:35
    万县实际还是沾了近代开埠的光,不然还是不如奉节的。另外你这帖子很清爽嘛。

    欢迎光临!敬请指教!

    评论图片

  • 浮图关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2020-9-28 20:24

    顶 (0)
    六 石坝山之战
      石坝山,又名十八湾,位于万州余家场东北约3公里。其三面悬崖,南坡平缓,经甲午湾与外界相通。石坝山顶,溪多田多,众小溪自西至东汇集入高蹬河,形成许多小湾,故称十八湾。溪东,庙沟瀑布;其北森林,人和寨遗址;其西峰高林密,福保寨和马鞍寨遗址;其南,山体较矮,垭口出入。清嘉庆《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载,石坝山,地势险峻,沿山筑有木寨石墙,是一座天然山寨。
      清嘉庆年间,石坝山曾是白莲教起义的据点之一。三年(1798)二月十一,清军进剿邵家场义军,在枪炮连环轰击下,自卯至酉,追逐五十余里,义军经甲午湾退入石坝山,以山峻寨固,拼力拒守。清军追至,团团围住。
      次日五更,(清军)分三路进攻石坝山。至中午,清军攀援木寨,拆毁石墙,分路直上,短兵相接,石坝山失守。义军经龙门峡往弹子坝方向撤退,又遭清军堵截。
      石坝山之战,被杀义军1100余人,俘男妇大小1600余人。剿途被杀义军441人,俘251人。随后,余匪全行正法
      200年来,石坝山仅仅留有今名民安村,昭示此地人民是平安守法的。

    评论图片

  • 浮图关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2020-9-28 23:48

    顶 (0)
    石坝山之战,《万县志》没有记载,万州人几乎不知道此役。

    评论图片

  • 浮图关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2020-9-29 05:24

    顶 (0)
    七 五龙关
        五龙关位于万州区白土坝东南约二公里,是白土坝与堡(普)子岭之间的一个垭口,南面崖坡交错,迤逦下到谷底就是泥溪河和堡子岭,再远处就是齐岳山。明清时期,在此古道上曾设关卡,并在附近驻军专设衙门,管理周围五县(奉节,云阳,万县,利川,石柱)的部分乡村,故曰五龙关。明设巡检司,清称五龙汎,乾隆四年,改设把总,后改大坪汎。按清律,重庆镇下设副将一员,名夔州协。副将管辖左,右,巫,万四营,后增设盐厂,大昌二营。大坪汎属右营,设左哨外委千总一员,带领步兵十二名。其时,万县汎属梁万营(驻万县南津街),设千总一员,带领马步战守兵丁一百四十二名。
        民国时期,五龙关垭口东曾有碉楼,今毁,其下古道遗迹尚存,垭口今为水塘和田地。垭口西,今建有通讯铁塔,远近可见。垭口东北约二百米,丛林中建有衙门。衙门坐南朝北,今存天井遗迹,大门遗迹,石狮一对。石狮前为十数级石梯,下左有“拴马桩”遗迹。其下有古道通往白土坝等地。衙门前遗残碑一块,其右模糊可辩“四川夔州(协)右营驻防大坪汎”等字,左列诸名,捐一千(钱)等字。可见,为大坪汎功德碑,证明此地确为大坪汎衙门。
        衙门西北约五百米,曾有弥勒寺,今为白土镇小学。衙门北,山上曾有把总寺。衙门西北白土坝曾有朝阳寺。白土坝东今存二石桥,人称“三步两座桥,一脚踏三县”。五龙关-白土坝-杉木沟-人头寨-李家沟-曾家坝-磨子岩-维(玉)都坪-卡门(一碗水)-百步岩-黑滩子-龙驹坝古道,可达万县城。五龙关-堡子岭-风门坳古道,翻越齐岳山,可达利川各地。

    评论图片

  • 浮图关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2020-9-30 08:53

    顶 (0)
    八 盐井沟
        盐井沟位于万县古城西南约30公里的白水溪上游(盐井河)溪峡之中,因古代产盐而得名。清代,因石龙洞(西游洞)祈雨灵验,光绪赐匾而声震华夏。20世纪初,因平坝槽盛产龙骨(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清末民初,盐井沟属市郭里八甲,因新开田-盐井沟-走马岭古道而成为万县西南古道上的咽喉。白水溪古称南集渠,源于方斗山,流经石龙洞,盐井沟,碗厂,柳坝(神华电厂),于新开田(新田)注入长江。
        在漫长的古地质年代中,万州地区一片汪洋。约70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末,燕山运动致使四川盆地边缘继续隆起,造就万州地区的齐岳山,方斗山,铁峰山等系列山脉。约2000万前,新生代第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不断地蚀切盆地东部,约250万年前,形成长江。随后,不断地蚀切而形成万州地区的山川今貌。(《万州区志》2013 P.132)千百万年蚀切的结果,在方斗山盐井沟地区,三叠系石灰岩洞穴-裂隙(俗称“竖井”)发育,“馒头山”遍布。源(之一)于盐井龙洞(石龙洞)附近的白水溪长期不断地蚀切而形成峡谷,正是《水经注》中描述的“溪硖”。盐井沟一带,今建水库,“溪硖”之貌犹存。大沟-碗厂-红岩洞-三王庙一带,山高谷窄,植被繁茂,至今仍具“溪硖”之势。
        约50万年前,盐井沟-平坝槽一带,气候温和,丛林密布,沟谷纵横,东方剑齿象,大熊猫等动物活跃。因洪水或打斗而亡的动物,堆积于洞穴-裂隙中,形成第四系(纪)堆积层,厚度在10米左右。盐井沟动物群遗骸形成化石,分布在海拔约800米的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石灰岩组成的洞穴内,乡民发掘出来视为中药,人称“龙骨”。早在1870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撰文将重庆府洞穴收集的“龙骨”组合描述为东方剑齿象,中国貘,中国爪兽。1921年,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到长江流域考察,发现中药“龙骨”就是古哺乳动物化石,并追寻到了盐井沟(地区),先后三次收集动物化石。最终采集到相当完整的东方剑齿象、虎、犀牛、大熊猫、貉等古生物化石,将其全部运回美国,至今,仍陈列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1917--1921年,盐井沟平坝(平坝槽)一带“龙骨”发掘量,每年不下万担。1985-1986年,盐井沟发现大量动物化石。2007年,张健评在盐井沟发现并发掘一具东方剑齿象的骨骼化石。2011年,万州区博物馆同重庆三峡博物馆对同一地点进行联合发掘,又发现两具东方剑齿象化石。还发现了中国犀,水鹿,水牛,野猪,竹鼠,巴氏剑齿虎,豹等古生物化石。盐井沟地区所保存的生物演化序列,有望建立我国南方第四纪生物地层学的标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南集渠......溪硖侧,盐井三口,相去各数十步,以木为桶,径五尺,修煮不绝”。清李元《蜀水经》载,“江水又北受白水溪,水经注曰江水东会南(北)集渠......”。清陈登龙《蜀水考》载,“北过于阳溪口受白水溪,一名阳溪,又名南集渠”。可见,白水溪即南集渠。清同治《万县志》卷九载,“盐井沟井试煎......未几,水淡,废”。就是说,清代,盐井沟曾产盐,时间不长,因卤水含盐量低而停产。现代,盐井沟有卤水溪流,常年不断,但含盐量低,俗称臭水。据当地老年人(们)说,20世纪50年代,曾试煮盐,未成。又说,曾见旧盐井数口,有木桶数个。目前,盐井沟已经被新田水库所淹没,盐井沟场迁建龙池,仍沿用盐井之名,其南约一公里,有万忠高速出口,名亦盐井沟。现在水库大坝旁新建水厂,直接引入盐井龙洞之地下水。由此可见,“溪硖”即沟(万县俗语“溪沟”),有“盐井”,故名“盐井沟”。综上所述,白水溪(南集渠)盐井沟曾产盐,地下水冲蚀盐层而形成的卤水,经过约1300年后的清代,含盐量很低,已不能煮盐,故废。
        盐井(沟)龙洞,古称石龙洞,位于盐井沟西南约2公里,距万县古城约32公里。“洞凡五层”,洞深320米,洞内分布洞中洞和阴河十二滩,钟乳嶙峋,形态万千。洞底宽敞,直径约40米,可容一千余人。底中钟乳柱,高30余米,直径约1米,称莲花柱,亦称定海神针。龙洞深潭碧水,终年不涸,“每日潮汐三次,五六日必盛潮湧溢,土人名为洗洞”。现引水至水厂,供新田一带饮用。洞内尚存碑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据传,赴盐井龙洞祈雨,有求必应。清万县训导龚珪《(道光)己亥(1839)夏旱以虎骨投龙潭得雨》云,“传说石龙洞潮汐日三(当地人确认,河边洗衣就可感知)”,“捧虎头”投龙潭,“乙夜遂滂霈”,当夜大雨即至。清万县知县冯卓怀《石龙洞祈雨纪事》云,“一日潮汐三”,龙洞内钟乳石“奇形并异状”,祈雨而“甘霖终普渥”。清光绪十一年(1885)连续三年天旱,龙洞祈雨,均获丰收,知县路朝霖申报朝廷,得旨勒封绥福龙神赐御书“功宣朐忍”四字,洞前建龙神祠(1887),春秋致祭,列入典祀。龙神祠有“龙神祠碑”和“龙神祠建桥修路碑”。今祠圮建龙王庙,尚存“功宣朐忍”匾额。1985年,石龙洞开发接客,旅游名称“西游洞”。
        新开田-碗厂-盐井沟-高粱坪-平坝槽-青杠坡-走马岭古道,可以延伸至石柱,建南,罗针田(罗田),马头等地。我察访了三王庙,碗厂,高粱坪,走马岭等地的古道遗迹,部分路段遗迹尚存。

    评论图片

  • 浮图关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2020-9-30 09:18

    顶 (0)
    八 盐井沟

    (没显示)

    评论图片

  • 浮图关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2020-9-30 12:42

    顶 (0)
    八 盐井沟
        盐井沟位于万县古城西南约30公里的白水溪上游(盐井河)溪峡之中,因古代产盐而得名。清代,因石龙洞(西游洞)祈雨灵验,光绪赐匾而声震华夏。20世纪初,因平坝槽盛产龙骨(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清末民初,盐井沟属市郭里八甲,因新开田-盐井沟-走马岭古道而成为万县西南古道上的咽喉。白水溪古称南集渠,源于方斗山,流经石龙洞,盐井沟,碗厂,柳坝(神华电厂),于新开田(新田)注入长江。

    评论图片

  • 浮图关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2020-9-30 12:43

    顶 (0)
      在漫长的古地质年代中,万州地区一片汪洋。约70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末,燕山运动致使四川盆地边缘继续隆起,造就万州地区的齐岳山,方斗山,铁峰山等系列山脉。约2000万前,新生代第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不断地蚀切盆地东部,约250万年前,形成长江。随后,不断地蚀切而形成万州地区的山川今貌。(《万州区志》2013P.132)千百万年蚀切的结果,在方斗山盐井沟地区,三叠系石灰岩洞穴-裂隙(俗称竖井)发育,馒头山遍布。源(之一)于盐井龙洞(石龙洞)附近的白水溪长期不断地蚀切而形成峡谷,正是《水经注》中描述的溪硖。盐井沟一带,今建水库,溪硖之貌犹存。大沟-碗厂-红岩洞-三王庙一带,山高谷窄,植被繁茂,至今仍具溪硖之势。

    评论图片

  • 浮图关

    来自 山东省济南市 2020-9-30 12:47

    顶 (0)

      在漫长的古地质年代中,万县地区一片汪洋。约70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末,燕山运动致使四川盆地边缘继续隆起,造就万县地区的齐岳山,方斗山,铁峰山等系列山脉。约2000万前,新生代第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不断地蚀切盆地东部,约250万年前,形成长江。随后,不断地蚀切而形成万州地区的山川今貌。千百万年蚀切的结果,在方斗山盐井沟地区,三叠系石灰岩洞穴-裂隙(俗称竖井)发育,馒头山遍布。源(之一)于盐井龙洞(石龙洞)附近的白水溪长期不断地蚀切而形成峡谷,正是《水经注》中描述的溪硖。盐井沟一带,今建水库,溪硖之貌犹存。大沟-碗厂-红岩洞-三王庙一带,山高谷窄,植被繁茂,至今仍具溪硖之势。

    评论图片

浮图关 lv. 4

主题

283

交子

11380

粉丝

25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