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131731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 2020-5-30 10:21 | 只看该作者

何绍基游峨眉山
葱姜园子/文

忝与持衡古益州,锋车岩壑任狂搜。
酉山邛海天多暖,剑阁夔门气太秋。
使节三年圆一梦,奇峰万点洗双眸。
谪官愈识君恩重,许到峨眉顶上游。
这一首《将游峨眉》诗,摘录于《峨眉瓦屋游草》(二卷)。是何绍基被免去“四川学政”一职后所题写,着于成都。从诗内容看,一方面,表述了何绍基被免官内心复杂的情绪,尤其是诗的后两句:“使节三年圆一梦,奇峰万点洗双眸。谪官愈识君恩重,许到峨眉顶上游。”为何自己兢兢业业为官三年,反遭无端免职,充满了许多的无奈。另一方面,也表述了他游峨眉山的缘故。
何绍基(1799-1873),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曾充福建、贵州、广东乡试主考官。咸丰二年(1852)任四川学政,因条陈时务,被斥为"肆意妄言",降官调职。此后主讲山东泺物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十余年。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史汉地理合证》等著作。
何绍基与峨眉山的因缘,则是他到四川当官。咸丰二年(1852) ,五十四岁的何绍基被咸丰皇帝召见,委任为提督四川学政。于八月初六出发,十一月二十日抵驰成都。二十四日,立即奏上“恭报到任日期折”,咸丰皇帝次年正月十八日朱批:“知道了,地方一切情形随时访察具奏。”也正因为如此,何绍基到四川后不敢丝毫懈怠,采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如革除陋规、弹劾贪官。同时,频频参奏。咸丰三年(1853) ,四月,奏《恭报岁试成都省垣情形折》;七月,上《捐输军饷奉旨从优议叙谢折》;十一月;奏《请旨饬查川省捐输广额各数暨办理土匪事涉及两歧并参将擅造关防需索骚扰折》。特别是咸丰四年(1854) ,其奏折更多,五月二十四日一天,就上奏两个折子:《请旨交议整顿考试力除弊窦折》《请旨更正灌县二郎神庙祀典折》。除此之外,当年还有:《请旨饬裁陋规折》《恭报通省岁试及岁科并试等处完竣情形折》《请旨饬行速办土司争袭案折》《敬陈地方情形折》等。显然,书生气太浓,缺乏官场技巧,其结果是:一来咸丰皇帝没有了耐心,从“知道了”、“另有旨”,到最后根本就不朱批。二来得罪了不少地方权贵,遭到了攻击和诽谤。最终,咸丰五年(1855)四月“缕陈时务十二事”,被指责为“肆意妄言”,由部议以私罪免除了他的学政职务,六月八日交印于四川总督黄寿臣。
咸丰五年初夏,突然被免职的何绍基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矛盾与痛苦一度困扰着他。他没有想明白,为何自己兢兢业业为官,反遭无端免职。于是,想在离开四川之前去一趟峨眉山,并作了一首《将游峨眉》诗(见文首)。七月初一日,何绍基一行,出游峨眉山和瓦屋山,其纪游之作编为《峨眉瓦屋游草》(二卷)。
据《峨眉瓦屋游草叙》(顾复初)载:“顾盼以乐,迺命游舸,挂帆芙蓉之里,委棹玻璃之江。掠凌云而西,溯青衣而上,侵寻跻于峨眉之巅焉。”足见,何绍基是水路上峨眉,即从成都登船沿岷江直下到嘉州(乐山)凌云山,然后又沿青衣江溯流而上至峨眉。对此,他题写了一系列的诗句。如《晚泊,知眉州、青神俱已过》:“昨日离成都,水浅烦篙刺。”到了嘉州,襟怀转超然,甘做“东洲老农父”,如《嘉州郡斋酒后作》:“今怀转超然,渐欲忘官府。行将秉耒去,东洲老农父。”游凌云山,拜乐山大佛后,心结逐渐打开,如游凌云山后作: “古抱今怀都放却,酒阑独步看明河。”其实,在凌云山东坡楼上还遗留着何绍基的一副楹联:
江上此台高,问坡颍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
蜀中游迹遍,新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旁边小字写的是:咸丰乙卯仲春月科试嘉州曾撰此联,未及书也。孟秋月因游峨眉过此,李云生太守复邀憩于山上,属书付梓。落款是:道州何绍基。
到了峨眉,有老友宴请,心境变化,梦想化鹤飞天,期盼早日登上峨眉山巅,如《峨眉县斋赠秦丈》:“梦魂化为鹤,飞上峨眉颠。”何绍基攀登峨眉山,可谓边观景边吟诗。到伏虎寺踏虎溪桥,观赏其峨眉山灵猴。即《虎溪桥》诗句:“泉声迸飞树光破,惊堕悬猿四五个。”这说明伏虎寺当时不仅有猛虎,还有灵猴。过解脱坡悟“解脱”之意,对“入此解脱尘凡,出此解脱险阻。”的解脱坡,写《由凉风桥过解脱坡大峨石玉液泉》:“延缘婉转桥,寻至解脱坡。解脱者何物,止为凉风多。……要知真实相,无病也无瘥。”在万年寺收到两个弟弟的信,想到了洞庭湖,想到了官场风波,有归乡之思。着其《万年寺夜得子愚弟京寓书及子敬弟杭州书》: “洞庭波静未,缓缓理归桡。”感叹光阴荏苒,官场失意,如《念王海楼病》:“半生青白吏,垂老着书身。”反思为官得失,为离开官场而真有解脱之感,如《寄示儿孙》:“锦城衮衮多官府,我虱其间亦殊苦。翩然一杖拨云烟,胜似双靴插尘土。……闲似白鸥健黄犊,归来一笑惊儿曹。”直到山之巅金顶,感慨万千,诗心涌动。如《至山顶》: “山高百产猿鸟绝,地冷千年柏竹矮。”尤其是在山顶目睹到佛光,心中荡起波澜。如《佛光》:“我心光明何所期,噫嘻,我心光明何所期。”期望与普贤有着同样的境界,如《普贤西向》:“今夕是何夕,此乡是何乡。不敢回头一东顾,万年枯坐看夕阳。”还有,思乡之心油然而生,梦到父母亲和他一起登山,如《纪梦》:“泷罔谁为剪蒿莱,南望湘云黯不开。泪枕惊回寒雨梦,两亲同我上山来。”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早上睹光台俯临金刚石》诗:
何佛是辟支,何相是光明。
步上睹光台,神光几时放。
红日到人面,乃知寺东向。
蒙气扫荡馀,诸天来照旷。
峨眉若拱揖,东西屹相望。
须叟白雾起,如绵复如浪。
熔作一天云,匿尽千重嶂。
惟有金刚石,突兀不相让。
嶷嶷峙吾前,刚正万夫将。
吾见亦悚然,有念不敢妄。
睹光台,顾名思义就是观看佛光的平台。整个诗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尤其是描述了“金顶四大奇观”(佛光、日出、云海、圣灯)中的三个。首先,是佛光。“何佛是辟支,何相是光明。步上睹光台,神光几时放。”这里的“辟支”是指“辟支光”,即佛光;而“光明”则指“大光明山”,即峨眉山。其次,是日出。“红日到人面,乃知寺东向。蒙气扫荡馀,诸天来照旷。”再次,是云海。“须叟白雾起,如绵复如浪。熔作一天云,匿尽千重嶂。”最后,是金刚石。“惟有金刚石,突兀不相让。嶷嶷峙吾前,刚正万夫将。”
寄情于峨眉的山水,对何绍基失官之痛得以减轻,在大自然中寻求到一种自由与解脱,这在其诗里均有反映。如《冒雨下山》: “客心如归云,趁雨且疾走。……吾愿颇易足,看山孏回首。”回城路上,心情好转。如《沿途小轿皆赴举者,余合舆人不得与争路》: “畦塍小路众舆争,桂子香时正趱程。让汝出人头地去,老夫缓缓看山行。”出游和返程的两种心态对比强烈。回城后,嘉州太守李云生又邀请何绍基回嘉州,而他决定去瓦屋山。题《李云生诗来招我再往嘉州,余方由峨眉下山欲游瓦屋,次韵奉报》一诗:
山气真从脚底生,到高寒处万僧惊。
有缘佛灯随应现,满指星辰不可名。
西极昆仑方右顾,中原郡县尽东倾。
此身大有飘然想,何必凌云羡长卿。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葱姜园子 lv. 2

      主题

      847

      交子

      3961

      粉丝

      7

      发消息

      生日:

      1960年10月22日

      所在地:

      四川省 乐山市 峨眉山市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