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7)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7 6252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0-5-15 17:22 | 只看该作者

一楼占位,。。。。。。。。。。。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评分

参与人数 1交子 +1 收起 理由
浮图关 + 1

查看全部评分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悠长假日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0-5-15 17:22

      顶 (0)

      年代延续跨度长达2000多年的6000余座古代墓葬出土
      这次考古见证成都自古就是开放之地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5日 09版)
      出土的说唱俑 资料图片
        墓葬全景 资料图片

      出土的新莽时期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 资料图片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5月14日对外公布,一项在成都平原东南缘的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建设地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共发现了超过6000座古墓!这些墓葬遗存年代延续跨度长达2000多年,没有大的时代断层,堪称埋藏于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区珍稀的通史式古代墓地。

        2015年3月,新川创新科技园开建之前,按照惯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进驻园区进行例行勘探,不仅发现有新石器末期居址遗存,还发现了大量古代墓葬遗迹。经过5年的考古发掘,6000多座古代墓葬和大量珍贵文物重见天日,古代成都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呈现在今人眼前。

        数以万计的文物:堪称半部“四川通史”

        此次出土数以万计的陶、瓷、铜、铁、玻璃、石质等不同材质遗物,其中以战国末期“郫”戈、西汉时期带外文字母的“龙纹铅饼”、新莽时期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东汉时期画像石棺、晋代印度-太平洋珠等遗物最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在发掘的战国晚期岩坑墓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在铜戈装柄部位刻有郫县(今郫都区)“郫”字的郫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左志强介绍,整个铜戈的风格有着明显的秦代特征,小篆体的“郫”字则是在铜戈铸造之后再镌刻上的。

        “一个‘郫’字告诉我们,这个戈的置用地是在郫。秦灭巴蜀之后,在汉中郡设立了三十多个县,郫县(今郫都区)是在比较早的一批中,这是郫县(今郫都区)得名最早的实物资料。”左志强说。

        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雨茂看来,“郫”戈既可能是在郫县(今郫都区)使用的器具,也可能是从郫县(今郫都区)外销的器具。“可以看出,秦灭巴蜀之后,秦国有很多技艺高超的工匠来到成都,能看到当时整个制造业的繁荣。”

        此次出土的一枚铅饼背面印有龙纹,正面印有外文,还有两处戳记,里面有一个“少”字。“我们推断这和汉代皇家的老师——少傅有密切关系,很可能证明这是汉代皇室铸造的货币,用来与西方进行交流。结合到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推测,这枚龙纹铅饼很可能与北方丝绸之路有关。”刘雨茂解释说。

        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在一个墓中发现了一堆彩色珠子。“珠子发现的位置在墓主人胸、胫的部位,我们推测这是一个项饰。”左志强说,珠子的制作工艺和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曼泰港等地的玻璃制作工艺相似,学术上将此类玻璃珠称作“印度—太平洋珠”,进入四川的可能通道有两个,一个是南方丝绸之路,另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

        “这些出土文物都反映了同一个现象,这也是我们通过很多考古实物资料证明的,成都平原从古至今不仅不是一个封闭的地方,反而一直频繁开展对外交流。甚至可能因为成都平原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对外的交流要比对中原地区更多。”刘雨茂说。

        保存完整的单室崖墓:复原汉末蜀地丧葬习俗

        此次考古发现的6000余座古代墓葬,墓葬类型主要为崖墓、岩坑墓、砖室墓等,时代自战国至明代,丰富了四川地区唐宋墓葬类型,增添了明代早期品官墓资料,为探索成都平原崖墓演变、汉晋广都城聚落、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古代四川社会变迁等重要课题提供了蔚为大观的实物资料与历史信息。

        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南部,考古人员发现了300余座古代墓葬,其中编号为M94的墓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一座罕见且保存完整的汉末三国时期中小型单室崖墓。该墓未被盗掘,随葬器物丰富多样,原始摆放位置明确。墓室布局、功能分区较为清晰,不仅具有镇墓、礼仪、灶祭、仓储等公共职能,也有各自独立的由祭祀模拟与葬具构成的埋葬空间,更难得的是墓葬不同功能区器物组合与特征显示出下葬先后顺序。

        该墓为一座横穴式单室崖墓,墓葬残长达37.4米,结构由墓道、墓门、主室、侧室、耳室及附属设施组成。

        主室平面略呈长方形,随葬品按空间布置可分为前、后部。前部左前近墓门处有操蛇方相俑、蹲坐狗俑,右前为持盾俑,左右两具立俑。左壁有灶台、案龛。推测主室前部功能设置主要为该崖墓内不同墓主所共享的生前生活礼仪、死后驱鬼镇墓的空间。

        主室后部残存陶棺内随葬大量钱币及银手镯、银戒指,推测墓主性别为女性。侧室后部有一具木棺葬具,保存部分肢骨,棺内随葬有大量钱币以及鎏金铜环首刀、铁削刀等生产工具,墓主腰部似有一组成串钱币环绕。经鉴定,墓主性别为男性,身高约163厘米。

        耳室平面略呈长方形,长约2.4米,宽约1.32米。室内放置有铜摇钱树枝叶、大型陶瓮、釜、水塘模型、仙山座等。铜摇钱树枝叶不在摇钱树座上,两节枝干、钱叶堆放在一起,可能为有意放置。仙山座由灯盘、柱及堆塑人物、动物等形象组成。该室未发现任何葬具或人骨迹象,推测该室功能主要为模拟仓储、物产空间。

        “这个重大发现将开创四川地区三国文化研究新局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囿于材料所限,长期以来学界对四川地区汉末三国文化面貌、特征的认识模糊不清,研究迟迟无法深入,远远落后于近年曹魏、孙吴墓葬发现与研究深度。五根松M94与新川园区内杨家山M54、王家山ⅠM5等典型三国墓葬材料的积累不仅会逐步廓清四川地区三国文化面貌、文化内涵认识,而且将会引起学界对既往四川地区“东汉晚期”墓葬材料审视与反思,以及未来四川地区“六朝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构建探索,同时也将指导未来田野考古发掘工作。

        据介绍,汉代墓葬厚葬成风,常遭盗墓贼光顾且不易保存,故有“汉墓十室九空”的说法。该保存完整的墓葬的发现,有利于从考古学角度复原出史籍无载的汉末三国蜀地崖墓丧葬行为、仪式及观念,在考古学研究上学术价值重大。

        目前,侧室木棺、主室陶棺、佛像摇钱树、陶楼等重要文物已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专业人员进行套箱作业,进入实验室考古阶段,重要文物的信息提取与科学保护将有更完美的呈现。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评论图片

    • 悠长假日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0-5-15 17:24

      顶 (0)

      6000余座古代墓葬跨度长达2000年 成都地下挖出半部“四川通史”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0-05-15 09:20:59编辑:刘映红
      考古工地一角。本文图片均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印度-太平洋珠”

      “龙纹铅饼”正面

      东汉陶俑

      刻有“郫”字铭文的战国晚期青铜戈

      ●此次考古出土的“郫”字青铜戈,是成都郫县(今郫都区)2000多年前设置郡县的最早实物资料,其考古意义不亚于此前在蒲江等地出土的“成都”矛
      ●西汉时期的“龙纹铅饼”竟然出现一圈外国字母,这可能是张骞“凿空”西域后,汉王朝在货币铸造上受到西域货币铸造风格的影响
      ●晋代“印度-太平洋珠”可能是进口到成都的一种昂贵饰物,证明四川几千年前就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进行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5年来的考古成果——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发现了从战国至明代的6000余座墓葬,时间跨度2000多年,其间没有大的时代断层,串起半部埋于地下的“四川通史”。
      据介绍,此次考古出土的“郫”字青铜戈,是成都郫县(今郫都区)2000多年前设置郡县的最早实物资料,其考古意义不亚于此前在蒲江等地出土的“成都”矛;汉晋时期的带外文字母货币和“进口”项链,则为研究古代四川依托丝绸之路展开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篆刻“郫”字青铜戈
      郫县得名最早实物资料
      2015年3月至今,为配合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1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开展了连续多年的考古发掘。
      在新川红花沟,珍贵的“郫”字青铜戈在编号358的一处战国晚期岩坑墓中被发现。青铜戈锈蚀严重,但保存完整。戈的一端,篆刻了一个清晰的“郫”字,由此成为目前考古发现的郫县得名最早实物资料。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两年后,秦在巴蜀地区推行郡县制,在成都设立蜀郡,郫县是蜀郡的属县之一,这一年也是郫县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端。新川科技园项目考古领队左志强介绍,最近几年,在雅安、蒲江等地,陆续考古出土过刻有“成都”字样的战国青铜矛,证明“成都”之名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此次“郫”字青铜戈的发现,同样证明郫县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畴,是成都平原纳入秦朝国家统治的珍贵材料,其考古价值不亚于“成都”矛。
      在考古项目负责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雨茂看来,工艺精湛的“郫”字戈也是成都手工业发达的证据之一。“秦灭巴蜀以后,将很多工匠迁到四川。‘郫’字戈、刻有‘成市草’字样的成都漆器等文物的发现,可以推测出当时有很多技艺高超的匠人就在成都。”
      带外文字母“龙纹铅饼”
      见证汉武帝面临财政困窘
      在6000多座墓葬中,西汉到六朝时期的崖墓出土了丰富文物,不仅有酷似现代“钥匙”的新莽时期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也有东汉时期的画像石棺、说唱俑、摇钱树等。其中,“龙纹铅饼”非常引人注目,因为这件西汉时期的文物上竟出现了一圈外文字母。
      这件“龙纹铅饼”发现于一座西汉时期的岩坑墓。铅饼背面隐约可见一条腾云驾雾的飞龙,正面在铅饼周延刻上了一圈外文字母,中间的方形戳记可见“少”字铭文。中国人民银行博物馆相关专家识读后认为,这可能是古希腊文或者贵霜帝国(公元1世纪至5世纪,疆域位于今塔吉克斯坦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的一个古国)文字。“少”字铭文,则正好印证史书记载西汉武帝时“少府”铸造“白金三品”货币的记载。因此,考古人员推测这件“铅饼”应是“白金三品”之一的龙币。
      汉代铸造的货币为何会出现外文字母?左志强认为,这可能是张骞“凿空”西域后,汉王朝依托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加强了联系,在货币铸造上受到西域货币铸造风格的影响。然而,历史上汉武帝发行“白金三品”,其实是在连年征战、开疆拓土、国家财政面临困窘时的选择。这种“白金三品”更像一种巨额虚币,也因此引起民间大规模的盗铸。左志强说,文献记载汉武帝发行的“白金三品”是一种银锡合金,但新川创新科技园发现的实物含铅量较高,因此命名为“龙纹铅饼”。相关专家表示,这可能是民间盗铸时加了铅所致,也正因为逆客观经济规律而行,这种巨额虚币最终只流通了5年就淡出历史舞台。
      疑似南亚的“进口项链”
      证明蜀道未阻隔文化交流
      在新川创新科技园众多出土文物中,一堆“印度-太平洋珠”也引起了考古人员注意。这堆玻璃材质的珠子堆放在一座晋代墓葬的墓主胸颈处,考古人员推测这是一种项链类挂饰。不过,考古人员发现这种玻璃采用的是拉丝工艺,与成都本土制造的工艺差距很大。相反,它们与斯里兰卡近年出土的玻璃制品工艺相似。刘雨茂推测,它们可能是进口到成都的一种昂贵饰物。
      古代四川,被李白慨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然而近年出土的众多文物,却证明四川在几千年前就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进行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无论是三星堆祭祀坑大量出土的来自印度洋的海贝,还是几年前蒲江出土的起源自古埃及的装饰品“蜻蜓眼”,都说明地处中国西南的四川并不封闭。而此次发现的“印度-太平洋珠”,可能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进入成都,也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由广西合浦登陆后进入。
      追问
      古蜀丛帝故治“广都”能找到吗?
      成都地铁一号线在华阳有一站名为“广都”。根据《蜀王本纪》记载,公元前7世纪左右,古蜀开明王朝时期的鳖灵自立蜀国,号丛帝,广都曾是其故治。到汉武帝时期,广都设县。然而,广都城城址究竟在哪里呢?
      考古人员近年曾对位于华阳的广都城遗址进行过考古发掘,发现其年代最早是唐代,完全不见更早时期的文化地层。没想到在对新川创新科技园进行发掘时,考古人员在园区北边发现了一批战国到西汉初的墓葬。左志强表示,“汉武帝设立广都县,一定会有相当的人口基数。目前只在中和街道一带的区域发现有早于汉武帝时期的生活痕迹和大量墓葬,我们推测附近应该有城,这处墓葬群正是其墓址。”
      左志强推测,以新川创新科技园北部区域为圆点,以1小时行走5公里范围划一个圈,可能汉晋时的广都城就在这直径十公里范围内。而唐代广都城遗址位于现在的华阳,可能是古代城市中心变化所致。随着持续的考古发掘,和古蜀王有关的“广都”城址,有望重见天日。
      从崖墓再认识蜀汉能做到吗?
      对考古人员而言,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南部的五根松墓群中,保存完整的汉末三国崖墓,同样极具学术意义。
      这处编号M94的墓葬,结构完整,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一座罕见且保存完整的汉末三国时期中小型单室崖墓,出土了鎏金环首铜刀、造型滑稽的说唱俑、摇钱树和仙山底座、彩绘持盾俑、彩绘陶楼等精美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汉代墓葬厚葬成风,常遭盗墓贼光顾且不易保存,故有“汉墓十室九空”的说法。而这座幸存的完整汉末三国墓,提供了宝贵的考古材料。
      左志强说,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四川地区汉末三国文化面貌、特征的认识模糊不清,研究迟迟无法深入,远远落后于近年曹魏、孙吴墓葬发现与研究深度。以这处墓葬为代表的汉末三国墓葬的发现,将逐步廓清四川地区三国文化面貌和文化内涵的认识。(吴晓铃)


      评论图片

    • 浮图关

      来自 山东省临沂市 2020-5-15 17:32

      顶 (0)

      评论图片

    • 带响的弓箭

      来自 重庆市 2020-5-15 19:32

      顶 (0)
      吹得凶,就是些集中安葬的平民和解甲士兵的普通墓穴,估计绝大部分还是空的,文物价值不高。

      和南昌海昏侯墓那种档次的历史文物科考研究价值比,完全就是渣渣,说穿了就是乡野坟山。

      再挖也挖不出个刘贺来。

      评论图片

    • 枫轻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0-5-19 20:39

      顶 (0)
                                                                           

      评论图片

    • 悠长假日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0-5-20 09:31

      顶 (0)
      带响的弓箭 发表于 2020-5-15 19:32
      吹得凶,就是些集中安葬的平民和解甲士兵的普通墓穴,估计绝大部分还是空的,文物价值不高。

      和南昌海昏 ...

      总比深山老林 毫无历史文化底蕴的山卡卡 强,,,,,,,,,,


      这些战国到明清时期各朝各代的墓葬只是成都繁华至今的一个表现之一


      金沙文化遗址,宝墩文化遗址这些就更不用说了。。。。


      至于山卡卡,古代就是一个跑野猪,未开化的地方

      评论图片

    • 爱打老虎

      来自 重庆市 2020-5-20 19:42

      顶 (0)
      带响的弓箭 发表于 2020-5-15 19:32
      吹得凶,就是些集中安葬的平民和解甲士兵的普通墓穴,估计绝大部分还是空的,文物价值不高。

      和南昌海昏 ...

      确实吹得凶,当成都还是锦官城时,巫渝还是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猿

      评论图片

    悠长假日 lv. 3

    主题

    5467

    交子

    62021

    粉丝

    18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