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4824 来自 四川省内江市 2020-4-26 08:22 | 只看该作者

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香炉山小学    张明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要“重视解决出现在企业、学校、医院、科研单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求“从一味挑毛病、随意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对此,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一线教师,我感慨良多。
谁影响了教师安安静静地教书?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已经成了新时代教育发展、教育均衡、教育创新的枷锁。
       一、形式主义“鸠占鹊巢”严重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当前,经过2019年“基层减负年”活动,基层学校的形式主义检查仍然较多,各种过程资料名目繁多,各类数据统计依然故我,教师要登记的工作手册、班级管理表册、检查表册等还是有增无减。特别是最基层的乡村学校、偏远学校党建工作重形式、轻内涵,3-5个人的党支部一样要准备一整套党建工作资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占用了基层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因此,许多老师常常感叹“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教书”!似乎安安静静地教书育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
       二、官僚主义“好高骛远”常常有悖教育发展规律
基层机械地执行上级的政策和文件,认为只要是上级安排的,必须不折不扣地加码执行,否则,无法体现行政的权威,领导的魄力;个别时候把本该只对中学生实施的项目,全面、加码、作秀地推广向了小学生。
        三、社会风气“急功近利”频频催生教育畸形怪胎
世风日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受功利思想的影响,个别家长甚至明确地说“我的儿子在学校不学习没有什么,只要他认得到钱、会挣钱就行!”教师在学校5天的苦口婆心,抵不过两天物质的诱惑;课堂的正能量无法筑牢校园学习的净土。于是,厌学、懒惰、无聊、空虚的留守儿童日渐增多,于是,有才无德的“危险品”和无才无德的“残次品”层出不穷。不是教育病了,而是人们对教育不再相信;不是教育穷了,而是人们对精神追求迷失了。师道不振,教育何以担当“党之大计、国之大计”?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困扰基层学校的形式主义是否需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呢?
      一、把宁静还给学校 把时间还给教师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这是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我们党对教育的把控应该是宏观的、思想上的,而不是要教师、学校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迎接检查的、甚至是做秀的东西。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应该融合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而不是大搞特搞什么公益的活动。须知,一切形式均是为教育教学这个主题内容服务的,我们不能唯教育教学而教书,但如果不能把知识传授到生、不能把能力教育过手、不能把品德培塑到位,教育纵使华丽得天花乱坠、完美得无懈可击,也最多是表演、做秀、自娱自乐!“把宁静还给学校 把时间还给教师”,这是习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二、教育要去行政化,学校要无官僚气
       教育要去行政化,就是要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办事、办教育,要着力排除外部和内部因素对教育的干扰和制约,让学校回归本色,让教育反璞归真。也就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要让每个教师充分把自己的个性、气质、爱好、特长融合到教材、大纲、教学中去,以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教师要有事业心,学生要有报国志
       教师要有事业心,教师绝不能只做“教书匠”,教师有了事业心、成就感,他才会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人师”。“师高弟子强”“强将手下无弱兵”!学生的成长往往在于他的意志品质,故教育首先要教学生立好志、修好德。教师一定要真正沉下心来、俯下身子,安安静静地做教育,干干净净地育英才。
      总之,我们希望减少不必要的形式和检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努力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13990533069 lv. 2

    主题

    2

    交子

    18

    粉丝

    2

    发消息

    生日:

    1970年12月19日

    所在地:

    四川省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