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9)

收藏( 0 )

分享

点赞(4)

举报

4 9 7287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2020-4-21 15:27 | 只看该作者

来源:四川统计)
https://www.sohu.com/a/382069056_120214231
文/戴 宾

四川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已经结束。本文从五大经济区和市(州)两个区域层面,以经济普查数据为主,分析其基本情况及其变化,研判四川区域发展的特征和态势。

从五大经济区普查数据看四川区域发展

五大经济区单位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2018年末,成都平原经济区拥有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47.8万个、产业活动单位55.99万个,分别占全省的62.7%和61.5%,总量均超过其他四个经济区之和,全省六成以上的经济活动主体集中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此外,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经济活动主体也达到相当的集聚规模。从分布密度来看,成都平原经济区每平方公里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分别达到5.53个和6.5个,明显高于其他四个经济区,经济活动主体达到相当的空间集中度。川南经济区两者的分布密度分别为2.7个和3.4个,川东北经济区分别为2.05个和2.5个。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分布密度则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与2013年的“三经普”相比,五年来五大经济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区域经济的活跃程度整体都有提升(见表1)。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分别增加28.03万个和31.2万个,两者都超过其他四个经济区的总增量,占全省总增量的72.4%和70.3%,特别是法人单位五年翻了1倍多,经济活动主体加速向成都平原经济区集聚的趋势明显。川东北经济区分别增加了5.91万个和6.9万个,五年增加了82%和54.4%。川南经济区分别增加了3.41和4.7万个。而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两者的增量均不足1万个。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占全省比重仅成都平原经济区得到提升,其他四大经济区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图片评论

    2018年末,成都平原经济区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92.25万人,占全省的60.0%,超过其他四个经济区之和,这表明成都平原经济区仍是劳动力集聚规模最大的区域。其次是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其从业人员及占比分别为296.05万人和17.9%、264.59万人和16.0%。从分布密度来看,成都平原经济区每平方公里从业人员达到114.7人,劳动力的空间集中更加突出。川南经济区为83.9人,川东北经济区41.3人,而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则分别仅为10.8人和1.2人。

    与2013年的“三经普”相比,五大经济区从业人员有增有减(见表2)。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增加118.37万人,占总增量的62.1%,这表明劳动力主要流向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总趋势仍然没有改变。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分别增加了51.33万人和32.06万人,占总增量的26.9%和16.8%,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而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从业人员则分别减少了8.27万人和3.02万人。

    图片评论

      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态势

      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活动仍然最为活跃,经济和人口集聚程度不断提升。2018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及其增量都占全省六成以上,经济活动主体和人员空间集中度高,以占全省18%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60%以上的经济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在全省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动主体和人员的大规模、高密度集中且不断强化有力地支撑了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发展,增强了区域综合实力,加快了城镇化进程。2018年,成都平原经济区GDP总量达到2.6万亿元,占全省的6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27亿元,占全省53.5%;吸聚了全省52.3%的城镇人口。成都经济区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活跃度稳步提升,经济和人口集聚有所突破。2018年,川东北、川南经济区产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各占全省约1/6,三者的分布密度仅次于成都平原经济区,但大大高于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从“三经普”、“四经普”的动态变化来看,五年来川东北、川南经济区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都有相当幅度的增加。经济活跃度的稳步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川东北、川南经济区的发展。两大经济区发挥特色优势,抓住政策机遇,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8年,川南、川东北经济区GDP分别达到6878.14亿元和6475.11亿元,占全省的16%和15.1%。尤其是宜宾、南充、泸州、达州四市经济和人口集聚规模提升较大,2019年四市GDP均超过2000亿元,有望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

      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发展导向效果初显。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部署,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的凉山、阿坝、甘孜三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所减弱,更加重视保持和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因而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变化不大,五年来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增量均不到1万个,对劳动力的吸聚力也有所减弱,GDP占全省的比重分别只有5.8%和1.7%。

      从市(州)普查数据看四川区域发展

      21个市(州)单位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2018年末,全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成都、绵阳、南充、达州和宜宾。除成都之外的20个市(州)法人单位在全省的占比均未超过7%。从分布密度来看,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成都、德阳、自贡、遂宁和内江。成都法人单位达到每平方公里22.1个,同样远高于其他市(州)。

      与2013年的“三经普”相比,全省21个市(州)法人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资阳市因简阳市的析出而有所减少),增量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成都、绵阳、达州、南充和泸州。其中,成都法人单位增量超过其他市(州)法人单位增量总和。21个市(州)法人单位在全省的占比仅成都、达州二市有所提升,其余19个市(州)都有一定的下降。

      2018年末,全省产业活动单位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成都、绵阳、南充、达州和泸州。其中,成都产业活动单位数占全省的40.3%,远高于其他市(州),是排名第二位的6.5倍。除成都之外的其他20个市(州)占比均未超过6%。从分布密度来看,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成都、德阳、自贡、内江和遂宁,其中成都每平方公里产业活动单位达到25.6个,其余20个市(州)则均未超过6个(见表3)。

      图片评论

        与2013年的“三经普”相比,全省21个市(州)产业活动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资阳市因简阳市的析出而有所减少)。产业活动单位增加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成都、绵阳、达州、南充和达州。其中,成都市产业活动单位增量超过其他市(州)产业活动单位增量总和。21个市(州)产业活动单位在全省占比仅成都、泸州、达州市有所提升,其余18个市(州)都有一定的下降。

        2018年末,全省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成都、绵阳、泸州、南充和宜宾。其中,成都从业人员达到613.64万人,占全省的37.08%,是排名第二位的5.8倍。其余20个市(州)占全省的比重均未超过7%。从分布密度来看,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成都、德阳、自贡、内江和遂宁。其中,成都每平方公里的从业人员达到428人,也远超其他20个市(州)。

        与2013年的“三经普”相比,全省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有14个市(州)增加,7个市(州)有所减少,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成都、泸州、达州、绵阳和南充。其中,成都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增加了119.25万人,占总增加数的62.6%,超过其余20个市(州)从业人员增加的总和。

        市(州)发展态势

        成都在全省的经济活跃程度最高,主干地位持续提升。2018年,成都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占到全省四成左右,其分布密度也远高于其他20个市(州)。这表明成都经济活动主体和人员在全省的集聚规模最大、经济活跃度最高,以占全省不到3%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1/3以上的经济活动。五年来成都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都翻了一倍以上,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增量也都远超其他20个市(州),这表明全省经济和人口仍在向成都加速集中。经济和人口的高集中和加速集聚极大地增强了成都的经济发展活力,在全省的主干地位更加突出。

        部分市开始脱颖而出,市(州)之间发展差距逐渐拉开。2018年,全省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位居前七位的除成都之外,均为绵阳、南充、达州、宜宾、泸州、德阳六市,且相较其他市(州)有明显的优势。从“三经普”、“四经普”的动态变化来看,五年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增量位居前七位的除成都之外也基本集中在这六个市。上述六市经济活动主体和人员的集中度和活跃程度虽不及成都,但相较其他市(州)还是有明显的存量和增量优势,从而有力地支撑和推动其经济加快发展。

        2018年,绵阳、宜宾、德阳、南充四市GDP超过2000亿元,2019年泸州、达州二市GDP也超过2000亿元,绵阳则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市。上述六市表现出更强的发展势头,与其他市(州)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开,次级经济中心初显端倪,市(州)之间的发展差距也由此开始拉大。2013年,全省除成都以外的20个市(州)经济总量的极差为1254亿元、标准差为382亿元。到2018年其极差和标准差扩大到2266亿元和643亿元,2019年则进一步扩大到2468亿元和708亿元。

        五大经济区内部市(州)发展进一步分化。成都平原经济区内,除成都一枝独秀外,从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以及经济总量占比来看,其余7市逐渐分离成三个层级:绵阳、德阳、乐山为一级,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和GDP在全省21个市(州)的排名都能进到前八位;遂宁、眉山为次一层级,雅安、资阳为最低层级。

        川南经济区内,2018年宜宾、泸州两市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明显占有优势,在全省21个市(州)的排名中都位居前六位,在经济区内宜宾、泸州单位和从业人员各占近1/3,而内江、自贡合计大体占1/3。从“三经普”、“四经普”的动态变化来看,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增量中,宜宾、泸州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内江、自贡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增加不多,特别是内江的从业人员还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经济总量来看,目前宜宾、泸州GDP均已超过2000亿元,与内江、自贡的差距已经开始拉开。

        川东北经济区内,南充、达州两市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具有一定优势,在全省21个市(州)的排名中均位居前五位,在经济区内的比重都能达25~30%,而其余三市占比都不高。从“三经普”、“四经普”的动态变化来看,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增量中,南充、达州基本各占1/3。目前,南充、达州GDP都已超过2000亿元,与其余三市已拉开一定差距。

        图片评论

          四川区域发展开始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态势

          经济和人口继续向成都和成都经济区加快集聚

          就全国而言,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四川的区域发展也不例外、且更加突出显著。从“四经普”主要数据来看,全省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从业人员高度集中于成都和成都平原经济区,且仍在不断强化。成都首位城市的地位非常突出,发展优势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作用同时并存并持续放大。四川还需进一步突出成都在全省的主干作用,加强首位城市高端资源集成,争取国家区域性重大生产力布局,吸聚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要素,成为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核心动力源。与此同时,四川需要进一步强化以成都为中心的都市圈建设,加快推进成都与德阳、资阳、眉山的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成都与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的一体化进程,强化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其他四个经济区的协同发展,使成都平原城市群成为支撑四川国民经济和参与全国全球竞争的龙头和主体、带动全省加快发展。

          次级经济中心初显雏形,全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从“四经普”的主要数据来看,绵阳、宜宾、德阳、南充、泸州、达州六市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业人员已达到相当的集聚规模,且发展势头强劲,在各自所在的区域逐渐脱颖而出,向次级中心城市演进,有可能成为带动所在区域发展的极核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川区域空间结构开始由极核型向扩散型转化,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可能成为川南、川东北经济区发展的新模式。四川还需要加快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使其成为全省重要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服务中心、创新中心和交通枢纽,成为其所在局部区域的经济增长极,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非均衡发展成为全省区域发展的常态

          空间集聚是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省经济发展过程并不是在其全部所辖面积上呈平面状地均衡推进,经济和人口仍是主要集聚在城市规模较大、密度较高、城市空间组合形态发育良好的强势区域,这是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深入推进,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四川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和人口向全省及经济区内的优势地域集中,发挥价值创造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以成都、全省经济副中心和都市圈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同时,加快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制度,突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和大小凉山地区的生态功能,发展生态经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20年《四川省情》第2-3期。更多权威数据及财经要闻请下载《四川省情》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水军9号

              来自 四川省自贡市 2020-4-25 09:21

              顶 (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你可还好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 2020-4-21 17:34

              顶 (0)
              非均衡发展成为全省区域发展的常态

              评论图片

            • 金沙闪耀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0-4-21 18:45

              顶 (0)
              不说各地这5年内的投资总量与各地投资量占全省的比例,这是典型的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评论图片

            • 暮雪西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0-4-22 17:01

              顶 (0)
              投资总量发展的                                                                  

              评论图片

            • 刬袜下香阶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0-4-22 22:23

              顶 (0)
              不明觉厉。

              评论图片

            • 在蓉戎城人士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0-4-24 08:15

              顶 (0)

              评论图片

            • 洪英雄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2020-4-25 08:25

              顶 (0)

              评论图片

            • 下五洋捉鳖.

              来自 浙江省台州市 2020-4-25 09:13

              顶 (0)
              以自贡人为代表的“等靠要思想”残余尚未肃清,这是四川发展的主要障碍

              评论图片

            • 小牛吃草

              来自 四川省巴中市 2020-5-13 15:57

              顶 (0)
              攀西经济区就是个笑话,真的,别看攀枝花人均高,其实都是矿石的产量高,名义分摊而已,其实还是穷,所谓的养生生态区根本吸引不了成都的人过去买房生活,太远了,扯淡,完全扯淡

              评论图片

            fyy0987 lv. 1

            主题

            4

            交子

            1072

            粉丝

            0

            发消息

            生日:

            2011年6月5日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