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左小娥,犍为郡武阳县人,汉安帝刘祜生母,建光元年(121年)封孝德皇后。
张皓,犍为郡武阳县人,永建元年(126年),拜大司空,位居三公。
北宋:
孙忭,眉州眉山人,天圣八年进士甲科第三(探花),嘉祐五年(1060年)任参知政事、枢密副使。
何郯,陵州人,熙宁三年(1070年),以尚书右丞致仕。
苏辙,眉州眉山人,元祐六年(1091年)任尚书右丞,元祐七年,拜门下侍郎。
何栗,仙井监人。政和五年进士第一(状元),靖康元年(1126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南宋:
陈与义,眉州青神人,绍兴七年(1137年),授参知政事。
杨椿,眉州眉山人,绍兴三十一年(1162年),任参知政事。
虞允文,隆州仁寿人,乾道五年(1169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李壁,眉州丹棱人,开禧二年(1206年),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任希夷,眉州眉山人,嘉定十三年(1220年),任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
李埴,眉州丹棱人,嘉熙元年(1237年),任同知枢密院事。
杨栋,眉州青神人,绍定二年进士第二(榜眼),景定三年(1263年)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家铉翁,眉州眉山人,德祐二年(1276年),任签书枢密院事。
大明:
万安,眉州眉山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四(传胪),成化十三年(1477年)居内阁首辅。
余子俊,眉州青神人,成化十三年(1477年)任兵部尚书。
岷峨之地,地杰人灵,两宋年间,今眉山市域内,有1330余人高中进士。学而优则仕,在这些进士中,又有多少人走上了帝国的领导层高位呢?而如何才能算得上“帝国领导层”,则要分析历朝的官制。
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官制,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位次上公。三公师长百僚,为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当然东汉时期还是世族政治,主要以察举征辟制选官。
宋代科举制已经非常完善了,真正实现了学而优则仕和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按宋代政治体制,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政、军大权,称为东、西“二府”。政事堂的首长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副职叫参知政事(副宰相)。宋神宗时期将政事堂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南宋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复以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的首长,称为枢密使,或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副职称枢密副使,又称签书或同签书枢密院事。
参知政事和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以及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副使(签书枢密院事)等,通称执政,与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合称宰执。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罢除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地位大大提高,如民族英雄于谦,在兵部尚书任上执掌军政,抗击蒙古,辅助朝纲。明朝首创的内阁则成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