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2 21147 来自 四川省广元市 2020-1-15 09:16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11月17日至30日,我市3位教师代表四川、广元首次参加了“中华文化大乐园”马来西亚吉隆坡营,执行教学任务。

    1月7日,记者与川北幼专剪纸老师宋丹凤、音乐舞蹈系舞蹈老师向丽容和南鹰小学语文老师黄梅面对面,探访她们与马来西亚华裔学生的“文化碰撞”。

    让中国文化根植于心

    “中华文化大乐园”是国务院侨办自2011年开始推出的一项品牌活动,旨在增进海外华裔青少年和海外各界朋友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该活动根据海外华裔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每年选派国内优秀才艺教师,通过与当地华文学校联合办营,带动中华文化精品课程“走出去”,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

    此次“中华文化大乐园”马来西亚吉隆坡营由四川省侨办牵头组织,四川海外联谊会承办,经市侨办推荐,省侨办考核共选拔广元和南充、乐山、眉山等地的12名优秀教师参加。

    这是我市第一次选派代表老师参加。从认真准备参加选拔,到出发前的备课,宋丹凤、向丽容、黄梅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短短十余天的教学中让身在异乡的华裔青少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化之美。

    “除了剪纸要用的红纸、胶棒、中国结等材料,专业剪纸剪刀我带了62把过去。”宋丹凤说,“就是想在有限的时间给孩子呈现最地道的中国剪纸文化。”

    异国他乡掀起“中国风”与“蜀道情”

    在本次“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的14天时间里,开设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汉语言、武术、剪纸、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九门兴趣课程。

    宋丹凤、向丽容、黄梅分别负责剪纸、舞蹈和汉语言。

    “对于异国出生、长大的华裔孩子们来说,中国剪纸艺术好像带他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孩子们每天聚在一起,眼神专注且明亮,对每一次的剪纸过程,都饱含着期待。”宋丹凤说,“所在学校的老师,恨不得把我所有的剪纸技术都学会,好把这一项‘中国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在汉语言的课堂上,黄梅从《蜀道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西游记》等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学内容切入,围绕“讲中国故事,传巴蜀文化”为内容,将华夏文化与四川故事、思乡文化与书香传播、历史文化与“一带一路”新思想相结合,采用互动等方式进行,带领着学生们遨游在中华文化的浩瀚之海中,欣赏祖先所创造的辉煌文明,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从中国剪纸到唤马剪纸,从蜀道难到剑门关,我们不仅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更是让这些学生们了解了广元的特色。”黄梅说。当看到孩子们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是她们作为中华文化大乐园老师的欣慰和自豪。

    搭起沟通桥梁

    每天8点半上课,晚上10点30下课,老师们半个月的辛劳付出得到了学生们最真挚的尊重和喜爱。闭营仪式结束后许多师生紧紧拥抱、泪流满面,久久不愿离开。

    马来西亚华人长期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并紧跟中国内地使用简体汉字和普通话,青少年华文教育体系较为完备。此次活动300名参营学生来自马来西亚5个州,黄梅表示:“学生的热情、勤学和礼仪使我们震撼,虽然活动结束了,但与孩子们联系不会断。”

    “就在前几天,有个孩子——韵卉还在QQ上问我2020年鼠年可以剪一个怎样的图案。她想开学后带去班级给同学们展示。”宋丹凤说,“我给她发了很多图片,她也把她完成的剪纸作品发给我看。”

    作为舞蹈老师,向丽容在学校经常带领学生策划晚会。“孩子给我感觉独立性特别强,我们最后一天的汇报演出,从灯光到音乐都是学生们自己完成。”

    向丽容一直和马来西亚巴生中华独立中学团联会团长雪玉保持联系。“他们的团联会就像当于我们的学生会。”向丽容说,打算寒假结束后,让川北幼专的学生会和雪玉学校的团联会一起建立一个QQ群,彼此交流文化和社团活动经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老师们跨越国界的点滴教学,在海外华裔新生代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让他们的中华情结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据记者了解,四川2020年“中华文化大乐园”文化交流活动计划去欧洲国家举行,老师们都表示希望有机会能再次参加,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三楼不高 lv. 2

    主题

    551

    交子

    7198

    粉丝

    2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四川省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