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资中县孟塘镇狮子村一社农民 蔡运熙
青春的岁月汇成河,岁月的河汇成歌。感谢那明月如镜的春梦。在梦中,我看见我所敬仰的新闻写作上的引路人周老师和三十五年前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的学员姗姗向我走来。
认识内江市东光区和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创办者周老师是我人生中的幸运,更是一种缘分。
三十五年前,出生偏僻农村的我,带着青春的梦想和五彩缤纷的憧憬,来到内江县(东兴区)参加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这样我认识了站在讲台上讲课的周老师:深遂的眼睛,清瘦的脸庞,和蔼可亲的笑容,娓娓而谈的身影,如语连珠的解说……这一切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也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在讲习班的日子里,我参加了多项联谊活动,也结交了好多志同道合的学友,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使我感受范长江精神的力量和回乡青年大家庭的温暖,激励我在后来崎岖不平的人生路上奋力拼搏。周教师晚上与同学们谈理想,谈人生,特别是给我人生路上的许多纠结指点迷津,使我我茅塞顿开。在即将离开讲习班的那个晚上,我带着胆怯而又自卑的心情去面见周老师,我将我来自偏僻的农村、文化起点低、想在新闻写作的路走下去,是否能成功的心情告诉周老师,周文宗老师握着我的手,鼓励我说:“你不满二十岁,认准的事情,只要努力奋斗,一定能成功,一定有收获。学习写作,要多看、多写。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周老师的敦敦教悔,坚定了我写作的信心。第二天一早,他又送我和几位远道的学员到内江火车站。火车启动时,他又大声地叮嘱我们:“同学们,苦斗成才,你们一定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时,离别的泪水充盈老师和我们的双眼。
当时没有电话,我和周老师长期保持书信联系,有时也把写好的文章寄给他修改,请他指教。八五年四川农民报开展《农村青年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讨论,我将我的人生经历和感想写成文章,周老师修改后,寄给四川农民报发表了,引起强烈反响,收到几十封读者来信,各地朋友给我鼓励和支持,坚定了我在写作路上不懈努力的决心。
我的文章不断在电台和报上发表,周老师也感到十分欣慰,他在信中赞扬我“写文章反映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八六年九月份,我看见我地四个乡的村民交公粮都到孟塘粮站集中收购,有的村三十里路挑公粮要排队二、三天才能交售。我写了文章《请急排解孟塘粮站农民交粮难》在四川日报读者来信专栏发表了,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立即在四个乡设点收购公粮,交粮给的问题得解决,我这个土记者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周边的群众有什么疑难的事情就找上门来,我就努力地用笔为他们排忧解难。有十余件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文章,报社以《内参》形式转送有关部门,问题不同程度得到解决,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周老师把关心农村青年为已任,多次成功地举办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系列培训活动,每次周老师都早早地通知我参加,我也把学到的交流给新学员,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一九九二年,周老师组织开展的《我与东兴区》征文,我的散文《思念到黄昏点点滴滴》获得一等奖。同年,我在深圳晚报发表的散文《我和润迅有个约会》也获深圳润迅通信征文一等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撒下辛勤的汗水,也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我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被聘为天竺广播电视站新闻采编、内江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记者、四川农民报通讯员、银南日报特约记者,获得各种奖项三十多次。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迫使我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周文宗老师知道后,又一次建议我规划发展方向,他说:“你有写作的基础,八七年去参加法律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样我在法律服务方面又有了一片新的天空。
现在我已年过半白,仍在范长江精神鼓舞下、在周老师的关怀下成长。
虽然我在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我的收获那么渺小,微不足道,但我无悔自己的青春,我人生路上的每一步脚印都充盈着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与老师的感情也与日俱增。
2019年12月26日,我是坐在家乡的书桌前写下这些文字,周老师却在数百里之遥。我同周老师的交往历历在目,犹如昨日。感谢你周老师,您为无数像我一样的对生活迷茫的农村青年点燃心火,指点航向,您甘做人梯。您的美好形象,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标杆。感谢您,周老师,我在人生迷茫的十字路口,生活艰难的日子里,您给我至诚至爱,至纯至洁的友谊和关爱,扶助我走出生活的泥泞。感谢您,周老师,您用因时而异、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的方法,培养了我的梦想和追求,和有对我偏僻山村生活的农村青年的尊重和信任,使我掌握了一技之长,使我跨越了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我心中藏着一个约会,因为我相信终有一天,我还能和周教师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