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4594 来自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 2019-12-26 19:41 | 只看该作者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戏剧家协会理事、
郫都区社科联常务理事、郫都区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钟良
.
  记得那是在1986年的初夏,郫县团结镇团委书记刘英通知我参加了由内江市东兴区文明办主任周文宗老师在我镇举办的新闻讲习班培训。就在那一次,周老师他将毕生对新闻采写独到的见解与大家分享,我从接到通知开始就平复不了的心情,顿时沸腾了起来。因为在那个年代有这样一位先生作为老师,那可是很多人羡慕的,更何况周老师还来自范长江的故乡,从那刻,我开始对新闻创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是开启了我对新闻记者职业的无限向往!
       在听完周老师的讲课后,我们都受益匪浅,启迪良多。从此开始,我便拿起笔写消息,写通讯,写故事,并向县里的《郫县周报》、《杜鹃》等刊物投送,一篇两篇第五篇都石沉大海,没有被采用。但我没有气馁,没有放弃,终于第一篇散文诗《肥皂》在《郫县周报》刊登,紧接着新闻故事《王大妈嫁儿娶婿》《植树造福后代》等等不断被刊发出来,那时候我最多一月要写30多篇不同体裁的作品,一个月稿费挣得最多的竟有30元。不久我就被《全国信息大循环》杂志社聘为特约记者。
  1988年10月,由于我写新闻稿件在县里小有名气,被镇政府聘任到镇广播站工作,就这样在当时我有了一份很多人羡慕的工作。我一边工作,一边大量采写稿件,同时也参加了四川大学函授班、北京广播电影电视大学空中函授班等一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
       1996年,我和同事一道共同努力,在镇广播站筹建了镇有线电视台,此后我就不分白天黑夜扛上摄像机下村采访,搜集素材,晚上在机房用中华学习机编新闻,剪片子......就在同年,我被任命为郫县团结镇广播电视站站长。作为当初一个最早建乡镇电视台的镇,我被县、市同行称为“乡土人文广播大使”、“土记者”,当地很多老百姓不叫团结电视台,直接叫“钟良电视台”,大人小孩有空就争着看我做的节目,一些企业还纷纷主动到电视台来点歌、打广告。当时,乡镇上我站是一个唯一能创收的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提高办站质量和水平,1998年到    1999年我在四川电视台《金土地》栏目做了兼职记者。
       2002年,由于政府部门整合,镇广播电视站和镇文化站合并为团结镇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我担任了中心主任,白天上班、写稿做管理,晚上我扛上了电影放映机到乡村院坝放映坝坝电影。
       2004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我又竞争上岗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兼文化站长。这个岗位就一直担任至今。由于在办公室工作负责的又是宣传、政治思想、精神文明、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科技等工作,因此管理上的事务已占据了我的整个工作,写稿子的时间就少了。加之改革力度大,社会矛盾突出,有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耗在了与各级媒体记者打交道做协调。到目前,我已与国内外媒体近200家有交情。为了把当地群众文化工作搞上去,我特别注重地方特色文化队伍建设和品牌文化活动的打造上。为此,2010年,我的一篇调研文章《成都郫县团结镇打造“七有”文化名片之乡》发表在《中国经济日报》主送国务院21部委的特刊《经济》上;2013年,我的另一类调研文章《浅谈文化养老》荣获中国群文学会、中国文化报征文三等奖;几乎每两年成都市群众文化研讨会上我都会作交流发言,也有相关文章获奖。到目前为止,我是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巴蜀喜剧家协会副主席、四川中山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市郫都区文化产业商会副会长、成都市郫都区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内江市和谐促进会成都组组长、郫县社科联常务理事、郫县文联常务理事。
       到目前,我镇最突出的三个特色文化队伍分别是太和牛灯、团结老山歌和郫县豆瓣歌舞队。为了让这些特色文化队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并壮大,我想尽办法给他们找平台,寻机会、搞培训、做改进、做宣传,豆瓣歌舞队和牛灯队每年演出均可以挣到万元以上。不但如此,这些特色队伍均上过央视和一些国际综合性大舞台表演,如: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绵阳乡村旅游节、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央视同一首歌、央视七套《过年了》、首届《丰收中国》,央视九套《金沙》,央视三套《黄金一百秒》,成都国际友城音乐节等。我镇最突出的四个品牌文化活动分别是:春节的“府河放歌”大型精品综艺活动、夏季的“府河源·消夏晚会”群众性综合文艺活动、秋季的“府河源”“乡村音乐节”专业与乡土文化聚集的节会、冬季的“农民运动会”(我镇长期开展的群众体育盛会)。因此,我也相继参加过中国成都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演出和央视七套首届《丰收中国》拍摄等。
        在艺术这个领域我更多的是组织策划,实施管理。由于我镇高校云集,以四川传媒学院、四川工商学院等高校学习摄像、主持、策划、音乐、舞蹈专业的许多实习生都跟随我锻炼至毕业或创业,因此,全国各大省市电视台、传媒公司有我的徒弟百余人,在成都市创业办传媒公司、电影电视拍摄制作公司的有二十余人。
      2009年,我和胡卫东、唐春燕等8人发起,策划、组织了八九十年代内江跨地区青年系列活动学员在重庆聚会,纪念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创办24周年;2015年,又和郑锦、胡卫东等策划、组织了省内各地学员在成都聚会,纪念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系列活动等。
       2019年12月11日至15日,我受成都市文化馆邀请,参加了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暨成都市文化志愿交流服务走进云南普洱的活动,在普洱市为一区九县三百余名基层文化干部作了《建阵地,搞培训,抓特色,创品牌,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授课,我用自己创作的民歌、山歌范唱穿插在讲课中,半天的授课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总之,我认为没有八十年代来自新闻巨子范长江故里的周文宗老师为我打开新闻采写、演讲与口才及演唱表演的辅导领路,或许我不会走上当今的路。感恩内江!感恩四川农村新闻讲习班!感恩新闻巨子范长江给我的灵感与鼓舞!!!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内江分忧 lv. 2

                    主题

                    1829

                    交子

                    7012

                    粉丝

                    4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