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2278 来自 四川省内江市 2019-12-25 09:3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微型小说协会会员、自贡市首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  张清明
    .
       甜城内江,盐都自贡,两市毗邻。上世纪八十年代,川农报牵线,结识恩师周文宗,与内江喜结缘。在范长江精神、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的感召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巴蜀内外一批批有志青年,赴内江参加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参加跨地区青年思想、文化、技术培训交流活动,激励回乡青年振作精神、自学成才。
       我是一个矮个子农民,自由撰稿人。在范长江精神鼓舞下笔耕三十五载,书写出朵朵笔耕花,数千篇新闻和文学作品被报刊台采用。
      1984年7月,我复读一年参加中考,因几分之差,再次与金榜无缘,跳龙门端铁饭碗的梦化为泡影。因个子矮小,写文文不起,干农活又武(舞)不转,面对现实不得不干农活。栽秧打谷,割麦子掰包谷,挑抬的重活,让我毛焦火辣。想参军入伍,身高条件不够。致富无门,成才无路,只得唱四季歌,干四季农活。农闲之余,听广播,看小说,写写划划,充实枯橾无味的生活。
        川台指路  成为农村“全挂子匠人”
       1985年5月26日晚上八点半,四川电台农村信箱节目主持人李民,介绍内江县三烈乡落榜回乡青年自学新闻学写作走上成才路的事迹。我当晚写下了“向自学成才青年学习,我该怎么办”的听后感,同时给周文宗写了求助信。
        一周后,农村信箱主持人李民播出我的听后感。不少干部村民,晓得了我写的信在川台播出。
我一个只是初中生的牌子、小学生底子的回乡青年,自学新闻写作,一点基本知识都没有,让我进退两难。此时,我意外收到内江县广播站周文宗老师的回信,附寄投稿需知等资料。周老师在书信上鼓励我要“战胜自我,在学习锻炼中成长,提高综合素质,学写新闻,塑造出一个不平凡的自我。”让我在茫然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写作基础差,我就把捕到的鱼虾、黄鳝、鱼鳅,拿到20里路外的贡井农贸市场去卖,然后直奔新华书店选购新闻写作书。从此,我在劳作之余使劲啃起“专业书”,业余义务采写新闻稿。一些“豆腐干”稿件,陆续被省、市、区报刊台站采用。
       1985年7月20日,从没出过远门的我,应周老师之邀,到内江参加第二期四川农村青新闻新闻讲习班新闻、摄影培训。
       当晚,我和来自巴山蜀水的200多名回乡青年,交流为什么要到内江学习、怎样克服困难到内江的。时年19岁的我看到男女青年衣装朴素,清纯的脸上写有羞色。让我感动的是,学员中,有的父亲、母亲、姐姐护送到内江,有的女学员卖自行车、卖手表,筹措到内江学习的路费。
       在一周时间的学习里,听了报刊台编辑、记者老师们的讲课,我对新闻采访写作、摄影技能、演讲口才等知识有所了解,分享了周老师和一些优秀学员的交流发言。他们面对挫折、敢于挑战自我、靠写新闻改变人生的切身体会,让我深受启发。
       回乡后,我边学边实践,克服个子矮小带来的自卑感。为提高写作水平,自费报读四川函授中心汉语言专科的学习。有了新闻线索,放下农活,头顶烈日,迎着风雨,走泥泞路去采访。采写出的《干塘村有了“冒尖户”》、《村民集资兴办荣边冰樵厂》等一些稿件,被市区报刊台广播站采用。一些来信稿在四川电台农村信箱节目播出,还在四川农民报上发了一些“豆腐干”。 
       1986年5月,我再次赴内江学习。回乡后,我被选为村团支书,写作劲头更足,釆写的人物通讯,土色土香土味浓,每年在川台、川农报、自贡日报等各级媒体用稿300多篇。
       为了接受编辑老师指出的我写字潦草不好认的不足之处,我就在电现上跟宠中华学写钢笔字,购买宠中华的字贴,坚持每天练字,特别是练行书字,同时,我坚持练毛笔字。
       1987年7月11日,自贡日报《青年生活》版,刊出我报道我自学新闻写作走上自学成才路的事迹,从此拥有了“土记者”的称誉。
       1988年的9月,周老师利用休假日,不辞辛苦走访探望学员。到我寒舍后,给我和我的父母座谈交流。第二天与赶来的吴泽兰,一起釆访本村种植致富能人扬富贤,当晚写出1500多字的人物通讯(此稿在一周后,自贡日报发表)。第三天,我们师生三人,到仲权镇看望学员周艳。从周老师关爱学生们的言行上,从他传承范长江精神里,让我深受鼓舞,获益匪浅。
       1992年5月,200多学员欢聚内江西林寺宾馆,带着喜事成双的我,参加了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举办的农村青年成才致富交流会,征文获一等奖。在交流会上,周老师与内江市公关协会组织策划为我和妻子林妹妹举办现代婚礼。川农报副总编孙源虎和记者徐万琼、山东程建国等嘉宾做我的主婚人、证婚人,《精神文明报》图片配文字报道那时少见的现代婚礼。
       我三次赴内江参加学习,经过30年的不断拼搏,不断完善自我,把自己锻炼成为了一名写作、照相、录像、书法都会的“全挂子匠人”。
       学以致用  青春在田野上出彩
       我铭记新闻巨子范老的教诲,做一个完善言行正直行善的自我。
       我感恩内江,发扬了周老师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我在《四川农村报》《西南民兵》《国防时报>等报刊上刊发一些文章后,收到成都、重庆、韶关、乐山、宜宾、威远等地上百青年的书信后,象周老师关爱学生那样,收信必回,多多鼓励,力所能及,为他们分优,给他们寄送《人才与说写》、《演讲与口才》、《怎样写新闻通讯》等书刊,与他们交流写作体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探讨。1987年,我通过写书信,配合原内江县松柏乡的“五朵甜花姐妹”,挽救了一个因失恋要轻生的“甜花姐”。
       1988年10月,已是乡文艺队骨干的我,在本村发起院坝文化,遍及全镇各村,在全市乡村团组织中创造了两个第一:发起成立第一个乡村文艺队--荣边乡农家乐文艺宣传队,配合乡计生办,组织一台“只生一个好”文艺歌舞节目,在全乡各村巡回演出,由我编剧由农民自导自演的小品、谐剧、四川方言等节目,受到干部村民的欢迎。小品《赌博恨》,获全市群众文艺汇演编剧一等奖;我和乡文学青年一起,成立第一个文学社--遍山红文学社,主编刻印《遍山红》油印小报,带出30多名文学青年、10多名报刊电台通讯员。同时,村   团支部义务助耕队,举办种埴养殖培训等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我在乡广播站编辑7年时间,连续7年在全区近百名通讯员中,保持在中央、省、市、区报刊台站用稿第一。在全市乡镇广播站中,率先创办荣边新闻、广播文艺乐园、科技兴农、妇女之声等7个自办节目。由我釆写编辑的节目,年年参加区、市乡镇节目评比,分获一二等奖。其中一期《妇女之声节目》获四川省乡镇广播自办节目大赛二等奖。《四川广播电视战线》、《四川广播》等刊物,介绍了荣边乡广播站创办自办节目的经验。
助人为乐,做村民“雷锋”“信使”
       一些村民外出打工,写信由我代收转,收到信后,及时给收信人送去。有村民拿到子女写来的信,到广播站求助,我帮他们读信,写回信。有时遇到打工村民,打来电话到乡总机室,约定时间与父母通话,我速去通知村民在约定的时间接子女打来的电话。10年时间,我义务帮村民传话、读信,写回信达600多次。
       2008年3月,家住所在村干塘成为全市首批新农村示范村。全村有了“忽入一夜春风来,百年老村换新颜”的可喜变化,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拿起笔和相机,记录下村里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尙。不少通讯、图片新闻在报刊台刊播。我参与自贡电视台《盐都故事》栏目的撰稿,把在建设新村中的六名典型人物推出,介绍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11年来,我做村委会发展水果业与乡村旅游的参谋、村调解小组的成员、村民代表,配合村组干部参与村里发生的纠纷。2016年后,虽然户籍不在干塘村,迁入镇街道社区,干部村民信任,我仍一如既往地在为村民服务。
       业余编导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010年7月30日,在一返乡创业青年的资助下,我义务组织策划干塘新村首届农民歌手大赛。当年8月5日晚,举行干塘新村农民歌手决赛暨迎省运会,在自贡举办村民大联欢会。我组织村民开始学跳起“坝坝舞”。从2011年春节起,我坚持8年义务组织策划干塘村坝坝“小春晚”、庆七一、庆国庆等文艺演出活动,把本村传统龙灯、牛儿灯、船儿灯加入文艺活动,受到村民的欢迎。我关注乡村文化的困境和发展,2010年8月,写出一篇调查稿《发展“乡村文化”之我见》,在自贡日报刊发后,人民网转发此文。
       关注民俗  做农村生活有心人
       20多年来,我在义务参与村里红白喜事礼仪中,通过观察、向老人请教、帮人写礼单,记录下传统婚庆从提亲、送期、宴请到谢媒礼仪和传统抬花轿婚庆礼仪,记录下丧事礼仪,从逝者去世到生者“复山”再到烧“五七袱子”的整个过程的礼仪。在参与本村农村传统文化礼仪服务、从事乡村传统白(丧)事礼仪、传统寿庆与婚庆(抬花轿)礼仪服务时,我用摄像机、照相机录拍下镇里村里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今后写镇志、村志储备了有关资料。
       被誉为民俗文化“土专家”的我,为本村三户村民续编了三部族谱。
       我生长在农村,熟悉农村生活,擅长写纪实散文,通过今昔生活的对比,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祝愿。我写的报发《想起了儿时过春节》、《家乡的房屋》、《知青忆事》系列散文,在省市报刊发表。我采写的《尖山有水库叫“胜利”》、《刘湘侄在自贡的“响水洞之战”》、《革命烈士李仲权在干塘创办农民夜校》、《干塘村今昔》、《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家书》等在报刊上发表。为本村撰写的《干塘村简介》、《“万米小长城”旅游景点简介》,受到专家好评。
       传承书法  义务举办书法培训班。
       2015年暑假起,被誉为“民间书法家”的我,坚持订阅《中国书法报》,在村里利用暑假、寒假义务举办小学生书法培训班,向学生讲授毛笔、钢笔基础知识,练学生写毛笔、钢笔楷体、行体字。20多年来,我坚持为办丧事的300多农户义务书写挽联。
       天道酬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姗处”。这是我坚持一手笔耕、一手农耕后,表达写作收获的喜悦之情。
       1985年到今年11月,我在近百家中央、省、市、区报刊台站播新闻通讯稿件。我曾是四川电台农村节目、川农报、国防时报、警钟长呜报、西南民兵杂志等20多家媒体的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
       笔耕路上不停步,追求文学创作家梦,我上百次获全国省、市、区上文学征文奖。1987年1月11日,我在自贡《春华》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散文《新生》后,至今已在四川农村报、四川法制报、国防时报、检察日报、西南民兵杂志等60多家报纸杂志发表散文、诗歌、随笔、小小说,创作小品、四川车灯、三句半等,给乡村文艺宣传队演出。
       2014年10月,被誉为“农民作家”的我,应区史志办之邀,参与编撰自贡市第一部村志--《竹元村志》。竹元村是革命烈士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故乡。由我负责撰写的农业生产、农林水利、村民生活、民风民俗等章节,因时间久远,缺少资料,不少资料难以查到。幸得以靠平时的资料积累,结合竹元村村民生产生活,在村里老人的支持下,才顺利完成了所写章节任务。这部30多万字、图文并茂的《竹元村志》于2015年10月由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
       天远云作马,山高人为峰。不把初心忘,笔耕得努力。目前,由我编撰的《干塘村志》初稿写成,《今古女子人生传奇》正在编著中,40多万字的长篇乡村言情励志小说《穿过你的柔情我的心》正在创作中。在这篇小说的章节里,我把当年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学员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些人物故事,经过加工提练,展现在小说里。
       三十五载,弹指一挥间。我现为自贡沿滩区故事家协会会员,荣县、贡井区、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自贡微型小说、自贡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协会会员,自贡首届优秀文化宣传人才获得者。这些只是一些雅号,成绩只属于昨天,化为鞭策我今后创作出佳作的动力。
       “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在范长江精神鼓舞下,在今后的创作路上,我一定坚持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生活,向讲习班优秀学员学习,做一名不失良知的农民作家,做一名合格的乡贤,不需扬鞭自奋蹄。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内江分忧 lv. 2

              主题

              1829

              交子

              7012

              粉丝

              4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