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1 17140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 2019-10-27 10:07 | 只看该作者
图片评论

    塔尔寺与宗喀巴
    文/葱姜园子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湟中县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也是格鲁派(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
    这次“青藏高原行”,原本攻略中没有塔尔寺,然而,当我们从西藏归来,临时决定,瞻礼其塔尔寺,莫问原因,有的只是一种缘分。因缘和合  唤醒自心。
    常言道,要想了解塔尔寺,就必须先了解宗喀巴大师。因为塔尔寺之所以闻名于世,与宗喀巴大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宗喀巴(1357--1419) ,本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诞生于塔尔寺,藏语叫做"宗喀",为示尊重,人们以地名尊称大师为"宗喀巴"。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他创建了一整套佛学体系,其重要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就是其思想体系的总结。一生中的著作达170多卷,誉为佛教理论家。宗喀巴大师弟子较多,其中,一世达赖根敦珠巴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均为其徒弟。达赖与班禅是藏传佛教至高无上的职位,即宗教领袖的称谓。足见,宗喀巴大师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难怪藏传佛教说他是文殊菩萨转世。除此,藏传佛教史上还将宗喀巴大师、贾曹杰、克主杰合称为"师徒三尊"。也正因为宗喀巴大师之缘故,历史上,第三、四、五、七、十三、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六、九、十世班禅大师均在塔尔寺驻锡过。
    塔尔寺先有塔,而后有寺。其实也与宗喀巴大师有关。相传,宗喀巴去西藏6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了一塔,取名"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于塔侧倡建静房,万历五年(1577),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万历十年(1582)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来青海,扩建塔尔寺,赐赠供奉佛像,并进行各种建寺仪式。从此,塔尔寺发展很快,先后建成达赖行宫、三世达赖灵塔殿、九间殿、依怙殿、释迦殿等。万历四十年(1612)正月,经四世达赖指示,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标志着塔尔寺成为格鲁派的正规寺院。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初来此寺,乍一看去,好像范围不大,穿梭其中,却别有洞天。寺院殿宇连绵起伏,层楼叠阁、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呈现出一派辉煌壮丽的汉藏艺术相结合的建筑群。据记载,寺内共有大金瓦殿、小金瓦殿、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寺、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建筑是八宝如意塔和大金瓦殿。
    八宝如意宝塔,是塔尔寺最独特的象征。据载,乾隆四十一年兴修,塔高6。4米,是覆钵式佛塔,方形底座,圆身,为典型的藏式塔。说实话,当我初次看到如意宝塔时,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因为象这类覆钵式佛塔在藏区到处可见,不足为奇。不过,经过讲解员的一番介绍,如意宝塔顿时让我肃然起敬。讲解员说:以八个塔式建筑来再现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涅磐的八大业绩。从东到西依次是:一是莲聚塔,藏语称八邦,喻为初生时,步步生莲之意。二是四谛塔,藏语称扎西果莽,喻为初转世,宣讲四谛要义。三是和平塔,藏语称彦敦,喻为平息僧众争论。四是菩提塔,藏语称香趣,喻为悟道成正觉。五是神变塔,藏语称穷处,喻为降伏外道魔怪的种种奇迹。六是降凡塔,藏语称拉播,喻为重返人间超度众生。七是胜利塔,藏语称南结,喻为战胜魔军。八是涅盘塔,藏语称娘德。喻为圆寂。
    当我了解其塔之含义,绕塔行经,仔细观赏,这八个如意宝塔,一字并排,布局匀称挺拨,造型雄浑有力,塔座端庄高大,塔身洁白高雅,每一个塔身的南面都镶有佛龛,每一个佛龛里面的梵文,都记载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佛教故事。此时,无论信佛也好,不信也罢,总会有一种道不明的心情油然而生。是喧嚣之后的宁静,是繁华之后的空寂……唤醒着本性的归位,照耀着原始的慧根。
    大金瓦殿,于塔尔寺正中,是该寺最大的圣殿,也是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大殿最初建于公元1560年,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各抱形势,歇山式金顶,覆以镏金铜瓦。清康熙年间,青海亲王扎喜巴图尔台吉和郡王额尔德尼吉昂资助黄金一千三百两、白银一万二千两,重新扩建大殿,建成重檐歇山顶。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的云头、滴水的莲瓣,处处精致,使这尘间也有莲池佛国的景象。屋脊的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第二层是边麻墙藏窗、金色梵文宝镜,上方悬挂有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梵教法幢”。
    朝拜的人太多,太多。我呆望着,觉得这一切是那样的让人难以置信,却又真实地呈现在眼前。他们大多来自藏区,衣衫朴素,风尘仆仆。有一家老小、也有独自一人的,手里不是转着经筒,转一次经筒就等于诵读了一遍经文;嘴上念着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他们对路过的行人视而不见,全神贯注地活在自己信仰的世界里,专注的眼神格外严肃庄重,这种空灵静谧的气氛令人震撼。顿时,想起了仓央嘉措《那一世》的诗句:那一日,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跨过高高的门坎,殿内金壁辉煌、雍容华贵,四方墙面,图案精美,梁坊上布满了幡和绣佛,层层的哈达琳琅满目,令人深思。尤其是殿中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是为纪念宗喀巴大师而建,即为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其实,许多朝拜者千山万水就是冲它而来。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镶嵌着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的哈达。塔上有一个龛,宗喀巴大师面带微笑俯视跪拜的信徒。此时此刻,讲解员很神秘地问我们看到了塔内的白旃檀树?这可不是一般的树,是神物。相传,宗喀巴出生剪脐带血滴过的土地上长出了一棵白旃檀树。(即瑞相。)这棵树枝叶繁茂,共有10万片之多。叶子非常特别,每片叶子的脉纹呈现出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这棵树也因此被称为贡本(即十万佛之意)。风吹其树,沙沙的声音如同吟诵经文。而且,至今还活着,殿外的菩提树是它的衍生物。据说,虔诚的佛教信徒能看到白旃檀树叶子上的圣像与经文。我既不是信徒,又谈不上虔诚,自然是看不到白旃檀树叶子上的圣像与经文。虽然是传说,但是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它的存在。闻,一片片弥漫的藏香;看,一盏盏酥油灯。塔前陈设的金灯、银灯、铜灯、象牙、古瓶等饰品和法器,莲台上有塑、铸、绘画、堆绣的佛像,墙壁、天花板上绘有佛教故事,维妙维肖。似乎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崇拜与信仰。特别是殿前,众多的信徒,磕着长头。双手高举合掌从头顶、额头到胸部,然后伸展向前,五体投地,这样周而复始做无数次。每个人都那么专注,似乎将自己的生命都倾注在那长长的一拜之中。这一刻,我相信他们的身体和灵魂正在向着佛靠近,或许这一次次的磕长头使他们的挣扎、躁动,渐渐地释然、解脱,这已不仅仅是虔诚能表述的范畴,它似乎更多的是信仰的力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其中酥油花巧夺天工,绚丽多彩,蜚声中外,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酥油花是用酥油作原料造出的各种艺术精品。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按印度传统的佛教习俗,供奉佛和菩萨的贡品有六色,即花、涂香、圣水、瓦香、果品和佛灯,可当时天寒草枯没有鲜花,只好用酥油塑花献佛,由此形成艺术传统。
    据说,“酥油花”艺术缘起宗喀巴大师。讲解员是这样介绍:酥油花源自宗喀巴大师的梦,他曾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明灯鲜花之间千千万万颗珍珠闪闪发光,无比辉煌壮观。他醒后组织僧众用酥油雕塑再现梦境,供奉于佛前。其实,早在明永乐七年(1409年),由宗喀巴于藏历正月十五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组织制作了大型立体人物群像的酥油花和供灯供奉于佛前。故而,形成了酥油花灯节。对此,《西宁府志》记载:“月当空,耳边箫鼓叮咚。彩架间,安排灯架,年年花样不同。放光明,庄严灿烂,肖像人物,楼阁玲珑。怪怪奇奇,形形色色,番僧巧妙夺天工。”
    酥油花代表光明,在塔尔寺也是智慧的象征。我们虽然没有遇上“酥油花灯节”的热闹,但是从其陈列馆中,也观赏到了不同形式的艺术品,即有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其颜色艳丽,浓烈,红胜火,黄赛金,蓝如海,黑似墨,青比早春的柳枝更显翠嫩,粉亦可与初生婴孩的粉嫩相媲美……我们在感叹酥油花的颜色时,导游介绍,制作酥油花的颜料全部来自于珍宝打磨成份,如红色的玛瑙、绿色的松石、蓝色的宝石、黄金、蜜蜡……掺和到酥油中,揉和出各种颜色,才能做出各种形状、颜色亮丽、熠熠生辉的酥油花。逼真绚丽,赞不绝口,难以想象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是人工用酥油制作而成。
    告别塔尔寺,不知怎的,心中有一丝留恋。是它的历史故事,还是它独特的建筑;是它的各类佛像,还是它的“艺术三绝”…… 仿佛都是,仿佛又都不是。这时,我只想起了一句俗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葱姜园子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 2019-11-29 10:01

        顶 (0)
        瞻礼塔尔寺
        文/葱姜园子
        不在娑婆利禄争,闲来净土道心生。
        一方楼阁三乘谛,四面山峰九界名。
        淡淡烛光从塔出,浓浓云雾绕溪成。
        晨钟韵响经轮转,日出高原觉路行。

        评论图片

      葱姜园子 lv. 2

      主题

      847

      交子

      3956

      粉丝

      7

      发消息

      生日:

      1960年10月22日

      所在地:

      四川省 乐山市 峨眉山市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