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12292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 2019-7-18 1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葱姜园子 于 2019-7-18 10:35 编辑

徐迟先生峨眉山
文/葱姜园子
     谈到著名作家徐迟,人们恐怕首先想到的是《哥德巴赫猜想》,或者《地质之光》等报告文学,其实不然,他还是诗人、散文家。1979年就出版了《徐迟散文选集》,并收录了《直薄峨眉金顶记》一游记。除此,徐迟先生还写了一篇哲理散文《枯叶蝴蝶》,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表现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徐迟(1914----1996),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诗。抗战爆发后,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中国作家》(英文版),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外国文学研究》主编。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他在报告文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其中,《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2002年创立"徐迟报告文学奖",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学会奖。著有诗集《二十岁人》、文艺评论集《诗与生活》以及《徐迟散文选集》等。
1979年5月,徐迟先生一行攀登峨眉山,有画家、有作曲家、有诗人等,十一人。飞步而上,直登金顶,写下了著名的游记《直薄峨眉金顶记》。那个年代,上山基本是徒步。徐迟一行的登山线路为:驰车到龙门洞,开始登山。经清音阁----万年寺----华严顶----洗象池----金顶。一路上,徐迟先生对峨眉山的方方面面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对文物、植物、风光等,更加赏心悦目,赞不绝口。
    入万年寺,徐迟先生对宋代普贤菩萨铜像非常赞赏,并观察的十分仔细,进而在游记中花费了大量篇幅来描写。比如:他对铜像的整体形象是这样描写:“普贤盘膝而坐,坐在莲花座上;金身,披红袈裟,胸前佩红璎珞;头戴金冠,冠用花叶枝条编织成两层的花纹,中嵌小佛;普贤所骑白象与一般的巨象同样大小;白象佩金带,头部有金饰,翘起三对大象牙,背上披覆一条花毡,四足立在莲花形基础上。”可以说,这对铜像的形象记载巳经是非常的清晰,大到普贤盘坐于白象,小到金冠,中嵌小佛。诗一般的语言,如一支多彩的画笔,一幅普贤菩萨铜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然而,徐迟先生似乎不这样认为,笔峰一转,直指质地、尺寸,甚至重量,更加全面详细地记载其铜像。“上至普贤的金冠,下至白象的四足及其莲花形基础,这一切全部是青铜铸成的。全部铜塑高六·八二米,净重十二万五千斤。这件艺术品的比例精确不必说了。普贤的像匀整而丰满,如在呼吸;巨象的皮肤略有皱纹,如在运动。”逻辑这般的清晰,文笔如此的细腻,令人不得不佩服。当然,他最后也少不了对铜像艺术的高度赞美。“我们之中,有画家同行,他们一路又添了许多画稿和画意;也有作曲家,他们很快的把山林的歌声写成了音符。艺术是神奇的。可是,看呵,这里有着真正神奇的艺术创造,真正有份量——六十二吨半的艺术作品!你想,宋代绢画都已发黄,明代音乐也早已消失在空气之中了,但这里的铜像和砖殿却巍然存在,千年不坏,金光闪闪。能看到这样的铸铜艺术和建筑艺术,真是一种幸福。”这就是诗人的眼睛,诗人的情怀,诗人的妙笔。
     其实,在谈到人文景观方面,徐迟先生攀登到金顶,遇见原铜殿的遗物时,同样感慨万分,写就文章。铜殿建于明代,因火灾而毁。“仅剩有两扇铜门,一座铜碑,一座铜塔。”这些遗物记载和歌颂了明代的铸造技术,其“铸铜的艺术发展到峨眉金顶上的铜殿时,具可以说是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都已经到达了峰顶了。”他不仅仅对铜殿赞美有加,而且对铸铜工人和当时的艺术家更加敬佩。“我不禁想到古代的那些青铜工人,那些铸铜艺术家来。他们以青铜为中介,以青铜为毫末,以青铜为管弦,以青铜为韵律,创造了这样的杰作。”
    众所周知,徐迟先生最擅长的是把文学与科学完美结合,倾心于科技,颂扬科学精神。在其峨眉山游记中,则以高山杜鹃花为例。将枯燥变为生动,将抽象化成具体,将专业演绎为通俗,增强了杜鹃花这一植物的可接受性。他经过洗象池向上攀登,“在连望坡上,已经出现了美丽的花。花团锦簇,一丛丛,一球球。到了七里坡,则一片又一片,一坡又一坡,都是这花,这杜鹃花。”“这里,杜鹃成树,高的有两丈多。这里,杜鹃树成林,有的是纯林长满了一个个山坡。”主次分明,从形到神;虚实相生,动静相宜。并说出了高山杜鹃生长的区域范围,是从连望坡起,“铺盖着七里坡,还铺盖着太子坪以上……”。特别让人惊讶的是,他居然能把这些杜鹃花的名字、特征等,都详细地写了出来。“这是淡紫色的花,名叫美丽杜鹃。这是花冠钟形白色,兼具紫色斑点的花,名叫常丽杜鹃。倒悬岩畔而生长的惟丽杜鹃,其花是淡玫瑰色的。皱叶杜鹃的花,淡粉红色,小萼。正在盛开的承先杜鹃,花黄色,极明亮。长蕊杜鹃开白花,香味浓,花管基部细如管形,雄蕊十余本伸出管外。”如此的专业,如此的认真,如此的务实,不得不说,是有备而来的。其实,在游记中早有答案。“我在成都时,见到一位植物分类学家。方文培教授对峨眉这些名花有专门的研究。”另外,徐迟先生富于激情的语言结合科学的客观性,明确提出了高山杜鹃与映山红是不同的。“这些杜鹃,是峨眉山的特产。它们与一般的映山红不相同。它们不只是红色,而且有紫、黄、玫瑰和白色诸色,映山五采斑谰。它们是最名贵的观赏植物,与峨眉的报春花、珙桐花齐名于世界。”最后,用诗一般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写对花的感觉,令人神驰。“尽管我们是喜欢飞步前进的。这时也不能不停下来,惊愕地观赏这样富丽的花海。只要对这花海一瞥,一路疲劳全部消除了,而现在,一路都开满了杜鹃花。请想象,我们如何飞翔在这彩色的云天之上!”将轻松愉快的心境,置身大自然的怀抱,多么美妙,多么惬意!
    除此,值得一提的就是徐迟先生在峨眉山的另一篇散文《枯叶蝴蝶》。
    枯叶蝶学名枯叶蛱蝶。两翅收合竖立,隐藏着身躯,展示出翅膀的腹面,全身呈古铜色,色泽和形态均酷似一片枯叶:一条纵贯前后翅中央的黑褐色纹线,极象树叶的中脉;其它的翅脉又似树叶的侧脉;翅上几个小黑点,好似枯叶上的霉斑;后翅的末端,还拖着一条叶柄般的"尾巴"。这种"拟态",使天敌一时真伪难辨,分不清究竟是蝴蝶还是枯叶,从而保护自己,故此叫它"枯叶蝶"。当它飞舞时,露出翅膀的背面,如同其它的蝴蝶一样华丽。
     徐迟先生的《枯叶蝴蝶》,是一篇哲理散文,立意高绝,感悟参透。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描写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并由枯叶蝶伪装作假更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论及“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写了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抓住哲理的闪光点,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具体地说,枯叶蝶是峨眉山下最珍贵的特产之一,但却濒临灭绝。象这样的一个题材,一般人来说,不免就是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但是,徐迟先生却独辟蹊径,慧眼独具,尖锐的提出“它们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这一主题,即正是它们的装假伪饰,"拟态"成为了一绝,进而增加了人的滥捕,导致了自身的绝种。因为“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它装假作伪这种行经是超不过这种生物——人的。”这样主题就在此深化了,由枯叶蝶的伪装作假上升到了人类的虚伪,并强烈的抨击了这种行径。“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与其伪装仍免不了被人出售的命运,不如自由自在、生生不息的在这世上生存。 
    最后,提出“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隐含做人要表里如一,不需要伪装的道理。读后,潜移默化受到启迪和熏陶,这恰恰是哲理散文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葱姜园子 lv. 2

    主题

    847

    交子

    3956

    粉丝

    7

    发消息

    生日:

    1960年10月22日

    所在地:

    四川省 乐山市 峨眉山市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