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12242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 2019-7-11 0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葱姜园子 于 2019-7-11 09:16 编辑

窦氏祖孙三代诗吟峨眉山
葱姜园子/文


百折烟萝鸟道通,飞崖绝壁入空濛。
江山凭眺苍冥外,日月登临指顾中。
云壑幻多成佛相,雪峰寒峭逼松风。
欲从洞口寻高士,古木无人有梵宫。
     这是清代嘉定府(今乐山)知府窦容恂的一首七律,题为《峨眉绝顶》。象窦容恂这样的诗文,只不过是窦氏家族的代表之一。其实,窦容恂的儿子窦絅、窦絟,窦容恂的孙子窦玉奎、窦玉瑶等,祖孙三代五人先后游峨眉山,作有诗词30余首,收录于《峨眉山志》、《乐山历代诗集》之中。象这样一家祖孙三代的诗文均被收录的,真不可多见。
    窦氏家族于河南柘城,以私家书院的办学形式,传播和普及理学。四世讲学,前后长达百年,为中州罕有的教育世家,被誉为“累世儒者”(《柘城县志》)。尤其是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窦克勤(窦容恂的叔叔) 在柘城东门外创建柘城历史上第一所书院,因书院位于朱襄故城之南,故取名朱阳书院。书院坐北向南,南临东门通衢,西依护城小河,“基址广袤,门垣宏丽”,为四进三层的建筑群落。布局整齐,典雅可观。窦氏家族成员或在书院受教,或仕宦于他地时亦多以崇儒重教、兴复书院为己任,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殊文化符号的地方文化世家。如窦克恭子容恂,“少孤,随其世父静庵(窦克勤)太史讲学朱阳书院”,进士及第后历官江南徽州府,“修紫阳书院,增筑斋舍,集诸生讲学,仿白鹿洞规为条约,士风大振”。窦氏家族进士有窦克勤、窦容恂和窦絙等。康熙四十七年(1708),窦克勤逝世。继讲席者有其弟窦克让,其子窦容邃,其侄窦容恂,世代家学,穷理尽性,多所成就。《清史稿》载:“中州自夏峰、嵩阳外,朱阳书院学者称盛矣。”即朱阳书院与百泉书院、嵩阳书院并称清初中州三大理学教育中心。
    窦容恂,字介子,号葵林。康熙壬午年(1702)举于乡,丙戊年(1706)中进士。初授内阁中书舍人升工部主事,迁员外郎,曾先后出任山西汾州知府、江南徽州知府、四川嘉定府知府等。不但理政有方,清正廉洁,还注重发展教育。特别是在三府任知府时,政绩卓著,后人为其送“三简严疆”匾以示赞颂。著有《仿洛堂诗文集》。其中,乾隆三年(1738)至十一年(1746) ,在嘉定府(今乐山) 任知府,共计八年。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善百姓生活。如:民国《乐山县志》:“雅河(青衣江)两岸多平原,其水分酾二渠,曰牛特堰、曰江公堰,溉田万千亩,利溥大矣。……盖相地度势尽力沟洫施功,既成百世之利也。”江公(永丰)堰为乐山县令江吴鉴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主持重修,修堰经费除四川巡抚下拨“公费二百金”外,嘉定府知府窦容恂及前任知府李渭均捐款以助,邑太学生辜禄祥也“捐金二百”,“其余悉我公清俸当之”。堰建成后,灌田6500余亩。另外,游峨眉,吟诗文。例如,《暮春游伏虎寺》诗:
奇峰峭绝近看无,云抹长林素练铺。
仄径行来留客辔,细泉流处绕僧厨。
鹂鹒山浅声犹滑,花木春深兴不孤。
只此已知摩诘画,何须携得辋川图。
    为什么会“近看无”?相传,伏虎寺寂玩和尚广种杉树、桢楠、柏树,按照《法华经》的字数,一字一株,共计十万零九千余株。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整座寺院均掩映在密林之中,故称“密林藏伏虎”。自然是“近看无”。暮春,黄莺歌唱,花木繁茂,妙趣横生,步履狭窄的小路,见有客人的系马缰绳;寺里吃饭,静观虎溪河环绕。群山环抱,树林掩映,亭台楼榭,古朴端庄,这不就是一幅王维的山水画吗,又何须去携得王维的《辋川图》。
    窦容恂有五子,其中诗吟峨眉山的为三子窦絅和四子窦絟。
    三子窦絅,字天衢,号晓岩,善诗与书法,屡试不第,以例贡卒,年仅三十。乾隆七年(1742),窦絅因父来乐山。乾隆八年(1743)闰夏,与其弟窦絟和长侄窦玉奎一起游峨眉山。著有《峨眉山游记》一卷,诗词十二首。
    窦絅的《峨眉山游记》版本不一,有《新游记汇刊》(民国十七年,中华书局);也有1986年顾刃的《峨眉山游记选注》(选自《古今游记丛钞》),将此文更名为《游峨眉山记》。无论何其版本,从中得知三个信息:一是上山的人员。“癸亥(1743)闰夏,始得携季弟絟、长侄玉奎同往。”一家人闲游。二是时间和线路。三天上山,金顶住三天,二天下山,计八天。上山:第一天,大佛殿----伏虎寺----纯阳殿----大峨寺(宿) ;第二天,大峨寺----清音阁----洪椿坪----万年寺(宿) ;第三天,万年寺----洗象池----太子坪----卧云庵(宿) 。金顶三天宿卧云庵。下山:第一天,卧云庵----万年寺(宿) ;第二天,万年寺----龙门峡----大佛殿。三是其游记沿袭范成大的《峨眉山行记》和胡世安的《译峨籁》,“余每读《峨眉志》范石湖、胡菊潭诸先生山行纪,窃愿一至其处。”并且,在其基础上有所增减。“窃意兹山,范、胡诸公已详记之,顾风景既殊,兴替不一,敢略述见闻……”留下了许多的宝贵资料。例如:关于佛光、圣灯形成的记载:
    余尝求佛光、圣灯之理,或云佛光者,岩下放光石,因日色成光,其说易明;至圣灯,旧以为木叶,顷寺僧云:“前四月灯现,风雪中飘入佛殿栏槛数十,落雪上有声,以手覆之,浮光四迸不可掩。”究不解何物,是非木叶可知。然则佛光之理可测;圣灯之理难窥,余三宿于此,灯即三现,不可谓非大幸也。
    除此,窦絅一行,一路观光一路吟诗。例如:从乐山出发吟《初发嘉定望峨眉山》,到伏虎寺又题《和伏虎寺无息禅师见寄原韵》,尤其是登顶后,不仅有《和卧云庵唯一禅师原韵》,更有著名的《圣灯》一诗:
烟锁高台望不分,流光冉冉破氤氲。
萤飞乱点千崖火,星坠轻摇万壑云。
只合梵宫窥色相,未应人世照尘棼。
我来峰顶穷奇幻,故把灵膏夜夜焚。
     烟云缭绕,笼罩着睹佛台,流动而闪烁的光,冲破浓郁的云气。对圣灯最为形象、最为妙绝的是颔联:灯如萤火闪烁于千崖之中,灯似繁星洒落于万壑之间。忽明忽暗,神秘莫测。佛家曰:“万盏明灯朝普贤”。是否能照烁尘世?在峰顶三次观圣灯奇观,愿保佑其身体健康。
     四子窦絟,字素文,号灵岩,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官浙江云和、镇海知县。丁忧后补行唐。时誉“三邑循良”。《柘城县志·艺文志》有周联登《三邑循良窦公传》、《中州先哲传·文苑》有传。著《钝斋诗稿》五卷,卷一曰《剑南学吟》,为乾隆三年以来随父容恂官四川时所作。嘉定山水为全蜀之冠,诗咏峨眉、乐山,得其雄健秀奇之势。《嘉定竹枝》、《益州竹枝》,间记风俗。乾隆八年(1743)闰夏,与其兄窦絅和儿子窦玉奎一起游峨眉山。题有诗词十首。例如:《普贤船》一诗:
谁泊石船野涧滨,梵王应恐我迷津。
何缘缆系深山里,漂荡中流不渡人。
    普贤船位于龙门峡谷的溪水之中,石形如船,上有层层页状石岩堆积,如经卷叠石放,佛家谓之“普贤船”。借“普贤船”之形,述佛法之道:佛度有缘人。具体说:是谁将石船停泊于野溪里,难道是普贤大士怕“我”找不到渡口。为什么又缆系深谷,而不渡人。让人想起一佛联:“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难渡无缘之人。”关键是有没有“佛缘”。其实,当机缘与因果成熟时,佛缘自然会来到我们身边。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缘。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也都能与佛结缘。
    又例如:《双飞桥》一诗:
巧开奇景惊心目,撼石飞涛振寂寥。
二水斜分青嶂足,双桥横锁碧山腰。
夹鸣萧寺连钟韵,争吼遥天碎月潮。
误入仙源迷去路,白云绝顶远相招。
    双飞桥位于清音阁。山光水色,亭台楼阁,巧妙的奇景,让人非常的吃惊。流泉清音,惊涛拍石,发出阵阵的轰鸣。尤其是“黑白”二水汇流于碧岩之下,双飞桥似虹影横跨于青山之中。溪水时而清越,还伴有阵阵钟声;时而激昂,飞花碎玉,洒珠喷雪。静听清音,人的心灵因之而宁怡、而超脱,忘却自己的存在,仿佛进入了仙境,与大自然融合为一,化作声声清音,萦绕于太空。然而,又怎能忘记白云之上的绝顶在远方招唤。
    最后,孙子辈的为窦玉奎、窦玉瑶二人。窦玉奎为窦絟之子,乾隆八年(1743)闰夏,与其三叔窦絅和父亲窦絟一起游峨眉山。题有诗词七首。而窦玉瑶,生事不详,据《乐山历代诗集》载:“嘉定府知府窦容恂之孙。”录诗一首。现分别各举例如下:
    窦玉奎的《峨眉绝顶》其一:
绝顶风光异,登临阔远眸。
仰观邻日月,俯视小山邱。
玉垒千秋冷,锦江一线流。
幻成银色界,天地共沉浮。
    登上绝顶,放眼远望,风光奇丽而又十分震撼。抬头看,碧空如洗,日月相辉,如同与天为邻。往下看,丘陵蜿蜒,层峦迭嶂,有“一览群山小”之势。尤其是晴天之际,甚至可以看到成都的景物:玉垒山千形万象,锦江水如带奔流。这让人想起东坡“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的诗句。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正因为如此,峨眉山成为了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即五台山金色界、峨眉山银色界、普陀山琉璃界、九华山幽冥界,这四大空间,把整个宇宙的构成全面概括无遗。
    窦玉瑶的《天门关》一诗:
天门关峻郁巉岏,危磴人行鸟道盘。
当路石欹多虎踞,傍岩树老尽龙蟠。
无声屐踏苍苔湿,有月钟传萧寺寒。
更向碧霄回首望,白云深处万峰攒。
    天门关,即天门石,位于原天门寺前。山势险峻,道路盘回,忽有一巨石挡路,石向前倾斜,如虎蹲,气魄雄伟。石的中央象被神人用剑劈开,平整如刀削斧劈,状若城堡大门,形成一条石巷道,人称“天门石”。石旁冷杉、杜鹃、箭竹与各种灌丛藤蔓,又如龙盘绵延数里。因已接近山之绝顶,白天,踏石板,脚无声,石上的苔藓太阴湿;夜间,望明月,听梵钟,不过天门寺有点寒冷。其实,天门石最奇妙的感受是:过天门石宛如登天,回首一望,一幅流动的景观:云海飘散时,群峰众岭变变成一座座小岛;云海汇聚时,千山万壑被掩藏得无影无踪。
    总之,窦容恂一家,世代家学,文化世家,穷理尽性,多所成就。同时,也为峨眉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葱姜园子 lv. 2

    主题

    847

    交子

    3956

    粉丝

    7

    发消息

    生日:

    1960年10月22日

    所在地:

    四川省 乐山市 峨眉山市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