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19037 来自 四川省德阳市 2019-6-25 1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内江分忧 于 2019-6-25 15:45 编辑

四川内江文史爱好者  曾志强
.

      史料记载,内江佛教源远流长,名山胜刹棋布星列。据有史可考者,自唐代以来,丛林寺观多达五十多座。其中,唐代四座,宋代八座,明代十三座,清代五座,其他尼庵、观、阁、庙二十三座。一个当时几万人口的县,有如此众多的寺庙,其繁荣景象是可想而知的了。
   在这些寺庙中,历代有不少超凡脱俗的高僧名士留下了许多深含哲理的名联、偈语和禅诗。历代的名宦乡贤对桑梓之寺观胜刹,也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韵章。他们寄情山水丛林之间,或抒发情感,或喻世明礼,或以佛语张教化警世人。不少诗联融贯地方掌故,蕴含佛理禅机,显现时代精神。信众游客,争相传颂。前些年,我们辑录了自唐宋元明清以来一千多年间历代名人咏颂内江的诗联,分别出版了《内江对联集览·漫话》和《内江风物咏丛》,辑录诗联千余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辑自寺观胜刹。
      寺庙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载体,它承载了太多的古代历史、社会、文化意蕴。从历史传承的角度看,佛寺文化在连接古今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说,佛教文化也是我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说到内江的佛教文化,丈雪大师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丈雪,俗姓李,名罗,明万曆三十八年(1610)十月十五日生于内江苏家桥(现苏家乡诸古寺村)。五岁上诸古寺剃度,得法名“通醉”,25岁赴梁平双桂堂拜一代高僧破山海明为师。曾随师游梁平蟠龙洞白兔亭,见瀑布逾丈,色白如雪,破山为其名法号“丈雪”。他精通佛典,金针度人,遍历山水,目之所寓,吟哦成诗,明心见性,意境空灵。他以诗释禅理,堪称一代高僧。
   崇祯八年(1635),丈雪辞别破山先后去了浙江密云天童寺。随后又开启了贵州牛山遵义禹门等道场。集四方禅子,盛讲别传,广建禅院。
   康熙二年(1663),53岁的丈雪来成都重建昭觉寺和大圣慈寺(今大慈寺),堪称四川佛教中兴的一代宗师。
   其间,丈雪曾回内江,先后住持故里般若寺和圣水寺。在他的主持下,恢复旧制,重订新规,香火大盛。过去内江曾有“丈雪故里”之美名,并有碑刻存世,惜今已不存。
      他以一个普通农家孩子,刻苦修行,成为名震四方的高僧,他是开拓临济宗禅法的大德宗师,推动了西南地区佛教的发展,堪称西南佛学临济宗的脊梁。他的成功,除了精神感人,还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当时的一些开明的权贵(如四川巡抚张德地和吴三桂)都十分仰慕,尊崇有加。
   他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造诣很深。他不但精通博大精深的佛学,而且工书、善画,诗文俱佳。他的诗“谈笑成偈,触目为诗。字字言言,悉是家常便饭。弗假庖丁厮炒,遂作叙嫁衣裳。”融佛学于天然和凡事之间,语言风趣而隽永,意境不凡,雅俗共赏。东兴区文管所保存的一副他的书法作品《咏马鞍石》写道“路旁有石名马鞍,不许人来骑上山。留与老僧骠景致,太平永不借征番。”
   《内江县志》赞其“通儒释道,默达宗旨,整顿颓纲。”以佛学造诣和诗文名噪一时,享誉世界。应当说,丈雪和赵贞吉称得上是古汉安代表儒家和佛学禅法的两座高峰,令家乡感到自豪,更期盼有更多的学者对古汉安学界的这对“双子星座”的高风懿行和学术成就进行深入探讨和广泛传播。


1.JPG (58.71 KB, 下载次数: 705)

1.JPG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内江分忧 lv. 2

    主题

    1829

    交子

    7012

    粉丝

    4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