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45)

收藏( 0 )

分享

点赞(2)

举报

2 45 18337 2019-6-22 1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收藏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 Mccis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3 18:56

    顶 (0)
    打倒管理员 发表于 2019-6-23 18:45
    既然有计划要往同城方面去发展,连接2地的快速通道,除了道路,还应该方便老百姓,地铁不现实,轻轨就可 ...

    所以说没基础优势的城市同城没啥意义,基本就是浪费发展时间

    评论图片

  • 打倒管理员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19-6-23 19:00

    顶 (0)
    Mccis 发表于 2019-6-23 18:56
    所以说没基础优势的城市同城没啥意义,基本就是浪费发展时间

    这只是老百姓的呼声高,还有就是一些网友的呼声,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牵涉到很多东西,所以政府的解答都是官方话

    评论图片

  • Mccis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3 19:07

    顶 (1)
    打倒管理员 发表于 2019-6-23 19:00
    这只是老百姓的呼声高,还有就是一些网友的呼声,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牵涉到很多东西,所以政府 ...

    所以说呢,论坛大部分网友认知有限是正常的,受文化教育程度大部分都不高,理解认知太局限性


    真正同城化是两个城市之间,必须有一个是基础建设经济发展不错的城市来支撑,另一个发展慢的城市通过基础建设道路对接,产业溢出去对接,这些才是同城化,资阳眉山对接成都就是同城化的代表,接受辐射,大量修路对接成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关键性,投资人家看中的第一个就是交通优势

    评论图片

  • 清风明月54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19-6-23 20:10

    顶 (1)
    两个都是弱鸡,通过合并就能变强,全国该把那些贫困地区全部合并了,直接就超北上广深了,还一天到黑研究咋个发展经济咋子哦

    评论图片

  • mgsimon99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3 22:23

    顶 (0)
    省民政厅的回复中规中矩,但省上还是应该重视,印象中10多年前的蒋省长就提过,但两市基本没有太大动作,毕竟是同地级市,谁主谁副,谁主导省上应该明确,不然下面没法弄,而当时四川和重庆的竞争很大程度是成都和重庆的竞争,不可能将精力花在下面的地级市上,不过现在成渝的大格局已经形成,现在省上可以考虑内自合并了,在四川融城还是有战略远见的,可考虑将绵阳德阳、乐山眉山、内江自贡、宜宾泸州融城,设立四个特别市或联合市,现成都已经够大,若和德阳同城则会更大,若绵阳德阳融城(条件还是比较充足)不仅可以稳稳的200万+,作为四川副中心也很好,若未来分省,则亦可以德阳绵阳广元阿坝为一省,德阳-绵阳特别市为首府,现在阿坝州的交通很多要通过成都才能到绵阳德阳,其实以后的规划可以考虑通过德阳绵阳也可到成都。内江自贡的融城条件在川内算很好的,加上宜宾泸州的融城这样在川南可以形成两个中心,若分省则可一主一副,内江-自贡特别市做首府可以很好的辐射到乐山眉山下辖市县,宜宾-泸州特别市做首府则可以辐射到云南昭通、贵州赤水等市县,各有优劣;与成德绵类似的成眉乐一带,乐山眉山融城也具备一定基础(比如可以做大旅游这样蛋糕),天府新区的规划仅包含眉山部分地方,所以乐山眉山的融城也可作为成绵乐发展带的一个副中心。以泸州宜宾合并为例,两地的实际距离其实并不大(尤其宜宾南溪区到泸州纳溪区),如果能在副省级甚至省级层面进行战略规划,确实对四川不错,比如宜宾港泸州港的合作,比如宜宾大学城科创城的规划(泸州在高校这一块我还是很欣赏的,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等,泸州宜宾合作),比如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等酒业的合作等等,如果仅仅在地级市层面进行规划,两地不可能走得更远,但1+1>2。两两的融城同城人口都可能达到200万+,泸州、自贡、绵阳都100+了,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的战略规划。

    评论图片

  • hualanhu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7-10 08:22

    顶 (0)
    合并后可以提高话语权,这才是重点。

    评论图片

主题

2758

交子

13598

粉丝

36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