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12885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 2019-4-28 12:09 | 只看该作者
读楹联 悟禅意
-----峨眉山洪椿坪斋堂楹联的感悟
葱姜园子/文
“洪椿晓雨”峨眉十景之一。
洪椿坪古寺不仅以其自然景观著称,满寺之楹联也闻名于世。既有“百字”长联,又有四字短联。尤其是充满禅意的庙联随处可见。如:“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月在上方诸品静,心持半偈万象空”;“不灭不生,洪椿难老;无人无我,千佛同心”等。然而,我最喜欢的却是斋堂门前的一楹联,联文: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内煮乾坤。
此联对仗工整,古拙朴实,深入浅出,尤其是用“一粒米”对“半边锅”,通俗而得体。并且,联韵铿锵,浓墨巨点,用“藏世界”对“煮乾坤”,元气淋漓,磅礴而含哲理。灌注了撰联者强烈的审美之主体意识,堪称楹联之上乘者也!
遗憾之事,其撰联者却为迷惑。有人说是根据唐•吕洞宾“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乾坤”所改;有人说是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题;而《峨眉山楹联选集》一书干脆落“佚名”。其实,现在要寻找其原作者之根源,的确很难。因为类似此联内容和形式的太多,太多。如:宋代释晋济《五灯会元》卷八:“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云南通海县海潮寺联作:“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内煮山河”;佚名题道室联:“一粒粟中藏世界,五云深处掌书图”;《碧岩录》中有言:“一尘举而大地收;一花开而世界起”等。不过,从渊源来看,我比较认同唐•吕洞宾所改之说。
作为上乘之联,自然少不了各种品赏之言。初看则为:在一粒米中,藏得下整个世界;半口锅里,煮进了整个天地。然而,就其内容的哲理和深奥,却众说纷纭。最多的说法:“是对山中僧人清苦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对他们坚持苦行虔诚礼佛的豁达态度的赞扬。这种日常物质生活的极端清苦与精神世界的超脱和乐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构成了有机的对立统一。”对此,我不能完全苟同。
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一粒米”、“半边锅”的表相来说,是山中僧人清苦生活的写照。其实,凡对佛理有一点认识的人都知道,佛家禅语是不能讲的,一说即不中,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的。禅是一种智慧,禅是一种心境。描写主观静心时的禅炼感觉,或顿悟时的兴奋欢快,又常移情于周围环境,即山林、夜色、秋风、清泉,或一粒米、一尘沙等。正如有人这样描述:“它打破了常俗的知解框架,从大时空(宇宙)的角度进行思维”,“有时,它又将那些复杂而纠缠的人生疑问与痛苦一语道破,显得那么酲豁,极通俗而快捷”。比如:达摩祖师的一句名言:“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又如: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特别是“一微尘纳三千大千世界,一刹那里收尽三世一切时劫”。这些语言绝非是简单的字面之义,而应该是在描述一种境界:在小的事物也藏着万象的意义,透过细微的事物能够看明白一些大道理,领悟到一些东西。如果上升到哲学的角度,那就是“小与大”、“个体与整体”的辨证关系,并构成其有机的对立统一。其实,这才是此联哲理妙趣的支撑点。
“小与大”,是相对存在的,一般人执着于事物外在形体的大小,被心眼蒙蔽了。象一粒米,可以说小的太容易被人忽视,被人忘却,但是,米里却蕴涵着世界上所有的伟大力量,人类生命的根基,表现出无穷的灵光和智慧。正如瑞士现代著名雕塑家、诗人贾科梅蒂谓之:“事物内部有着某种非常宝贵非常权威的东西,可我常常被外表的真实所困扰。外表的真实与内部的真涵,看来是有差别的。一切事物在这一瞬间里都似乎有点怪诞,毫无价值可言,应予丢弃的。”是呀,“一粒米”就是这种“非常宝贵非常权威的东西”,因人类的生存似乎永远离不开这小小的米粒。同时,“外表的真实”是“一粒米”,而“内部的真涵”则是一个世界,一个有着无穷灵光和智慧,人之活动的世界。同样的道理,“半边锅”是“外表的真实”,而这“半边锅”内的“乾坤”(即人类的活动)才是其“内部的真涵”。换句话说,此联的绝妙之处,就是撰联者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将“外表的真实”与“内部的真涵”相撞击的“一瞬间”,蕴涵着哲理“小与大”、“个体与整体”的辨证关系,营造出了一种“怪诞”对比的升华----禅意,进而丢弃了它的“外表”,把握住了它的“本底”。并以“藏”和“煮”二字于联语中,将“一粒米”和“半边锅”的“真涵”披露于人,留给人们一个偌大的空间,令人去思考,去再创作。这里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物件都可代替花来示法,即使是一粒米或一粒细沙,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天地。事事以小见大,只有着眼做好小的事情,才能做好大的事情。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渺小,那就是一种伟大。
当然,作为禅意的庙联,也离不开佛经之教义。按华严宗教义之一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分析说:“一”是“十”的基数,“十”由十个“一”组成,无“一”即无“十”,可知一就是十;同理,十中每个一的自体,也就是第一个“一”,十之本身无独立自性,所以说十即是一。由此推论,多与一,一与多,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都是相等关系。并且,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在这里,“九”是最大的,也是终极的,古今传统人文里都以之为“最”。要想“九九归一、终成正果”,还需要“一四七,三六九”,一步一步往前走。九九归一即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又回到本初状态。其实,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涅盘,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总之,在品读庙联时,应以其佛经之教义为基础,抓住其“小与大”、“个体与整体”的辨证关系,特别是由这种关系而升华的禅意,把握其本质,即一粒米就是一个世界,可看到悠悠岁月的绵长无尽,半口锅好像充满着所有山川的生命。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葱姜园子 lv. 2

    主题

    847

    交子

    3956

    粉丝

    7

    发消息

    生日:

    1960年10月22日

    所在地:

    四川省 乐山市 峨眉山市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