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2 23150 来自 四川省资阳市 2019-4-22 17:03 | 只看该作者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掌纹12345

      来自 四川省资阳市 2019-4-22 17:03

      顶 (0)

      改造后的筏清路口绿地。
      [/url]

      评论图片

    • 掌纹12345

      来自 四川省资阳市 2019-4-22 17:03

      顶 (0)
      改造后的九曲河示范段街头绿地。
      4月,和煦的春风拂过雁城,花儿竞相开放,丛丛新绿布满树梢,明媚的阳光透过疏密有致的枝头照在地上……雁城三贤公园,绿水环绕,满园春色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休闲。
      环境优美的三贤公园仅仅是我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底我市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城市形象、景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绿量、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市民创造了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全面统筹管理
      合力共创国家园林城市
      据悉,为保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市结合正在开展的创文、创森、创卫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环境治理和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项创建工作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并制发了《资阳市绿线管理办法》《资阳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资阳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资阳市城区园林绿地养护标准(试行)》等文件,有力推进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养护水平,市住建局牵头专门成立了绿化质量监督小组,严把栽植苗木树冠、树型质量关和施工技术关,对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予以更换补植,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推动“园林”向“园艺”转变,完成南骏大道等10余条道路行道树整体造型,实现“一街一景”;大力实施城区鲜花美化工程,近两年共种植(摆放)时令鲜花约300万盆,美化面积累达4万平方米。
      通过市级有关单位、部门两年的共同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市目前绿化相关指标已经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并于2018年9月向国家住建部上报了创建申报资料。
      实施五大行动
      加强绿化基础设施建设
      沱西滨江景观带生机盎然,凤岭公园青山绿水,字库山公园鸟语花香……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增绿、提质、护绿、增靓、增色“五大行动”,着力增加城市绿量、提升绿化品质,不仅全面启动了市城区公园建设,重点实施了城市绿道建设、道路绿化档次提升、山体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得到较大改善。
      自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以来,我市大力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充分利用城区28座、[url=http://t.qq.com/sczyrb]1万亩山体自然资源,打造山体公园亮点,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大力开展70座生态类保留山体绿化治理,新增绿化面积5692亩。三贤文化公园成功列入省级重点公园,占地1100亩的凤岭公园已开园迎宾,占地2700亩的白沙坝郊野公园、占地1000亩的天台山文化公园、占地164亩的康乐公园前期工作加快推进。14座保留山体已完成上山步游道建设和植绿补绿。此外,城区按照“一街一景”标准,将街道绿化纳入城区道路七位一体改造同步实施,第一批15条、22公里道路已完成皇龙路等7条道路绿化补植和更换,第二批95条、45公里道路改造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同时,大力推进城区重要街道、节点景观打造,改造4条道路、10个重要节点,新改建绿化面积60亩,治理主干道裸露山体21处255亩。
      2019年,我市城区将开展“六路四节点”提升工程,即对车城大道三段、晨风路、花果山路、中城街、滨河西路三段、外环路、文慧桥头、仁德西路与皇龙路交叉口、沱一桥和外国语实验学校外绿地进行景观改造提升,并将按照梳理的迎检线路问题整改责任分工,认真对标,逐条整改、逐一落实,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力度,为早日实现园林城市的创建目标作出更大努力。
      “现在资阳的环境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都不缺,不仅有很多漂亮的公园可以去,城区很多街道的绿化也搞得越来越好了。对我们这些普通市民来说,生活环境好就是大好事。”市民田女士如是感叹。

      评论图片

    掌纹12345 lv. 2

    主题

    405

    交子

    1220

    粉丝

    1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