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1)

举报

1 0 156309 来自 四川省 2019-3-26 15:43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12月,党中央就提出了“八项规定”,提及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相关内容。时隔七年,再次向“形式主义”宣战,在“四个着力”中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七年之治”变成“七年之痒”,按理说应该早把问题解决且已形成了良好的文风、会风,但问题依旧存在,剖析原因,我们不免有一个疑问:所有的政务工作真的需要靠会议传达才能落实吗?还是地方各级领导真的置中央三令五申于罔闻?
常听老师或家长说:乖书自读。自觉懂事的孩子上课认真,课后主动完成家庭作业,遇到难题,寻根问题查找解决方法,生怕自己错过知识点,更错过一次探索的机会。同样道理,各级地方政府在不断变革的新时期,也是一名学生,各类文件、任务、指标就是他们的“家庭作业”。但有的“学生”习惯通过会议把这份“作业”原封不动的转交给下属各部门,只当“收发员”不当“战斗员”,重心放在如何完成“投递任务”,靠着工作会议留痕来脱责,却在工作是否落实?成效如何评估上显得束手无策。
在现实中,我们也会发现这类情形:每当上级对某项工作开始督导检查,形式主义的影子就像幽灵一般闪现出来。迎检部门各种“创新式”的应付手段涌现出来,一张张白纸打印出的不是工作成效记录,而是某些基层干部埋头伏案的笔下生辉;一句句汇报词说出的不是反映工作成果的详实数据,而是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洞词语。有的检查组摆出一副“手持尚方宝剑”的架势,煞有其事的翻阅放在桌面上那一堆堆精心包装后的迎检材料,听着冗长的工作汇报,最后再说点泛泛而谈的总结,一场原本初衷向好的专项工作,落到最后就成为商场一折处理的清仓甩卖货。试想,从一项工作的酝酿到最后的实施,整个过程将耗费掉多少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这些行政成本原来应该输出成老百姓的实得利益,但最后却被“形式主义”吞噬得微乎其微。
回头分析整个过程,在任何一个时期,自上而下的工作安排,其出发点都是站在为民谋利的角度,且具备现实可行性。那为什么到最后却贴上了“劳民伤财”的标签?笔者认为,干部思想上附着的形式主义就是罪魁祸首。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部门习惯以会议传达文件,以文件传达文件的方式安排工作,而身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干部早已精疲力尽于应付各种检查、督导,曾经的有志青年很多已被折磨成“老油条”,早已学会在投机取巧中苟且生活。同时,与工作开展同等重要的成效评估机制缺失,也让检查督导被冠上“走马观花”的帽子,在最后的把关上给一些基层留下了偷懒的空间。更最可怕的是,在一些地方,地方保护主义被移植到工作检查中,套用、曲解“问题不上交”的处理原则,只要不是省级以上的督导检查,那就来场“蜻蜓点水”般“一团和气”,给基层传递出上头不重视,下面可忽视的不良讯息,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埋下巨大的隐患。
给基层减负,需要在主动作为的意识上下功夫,在位者、谋事者要把“为什么要这样干”的观念转变成“怎样才能干好”,把主动学习、认真落实文件成为常态,这不仅需要各地加强对干部“四个意识”的教育,让干部的理想信念再加强,服务意识再提高,还不需要各地在工作中探索出更加可操作性的评估机制,别总是一味盯着汇报材料看,多让督导检查深入到百姓家中,让他们成为政府工作效果高低最直接的评判者。各级政府要努力做到使每一项工作从上级下发后,其规划的初衷和愿景不损耗,不降格,守好工作成效最后一道阀门。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zyzy198383 lv. 2

    主题

    127

    交子

    690

    粉丝

    1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