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7)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7 7866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2019-1-19 14:39 | 只看该作者


文丨西部君
济南吞并莱芜,打响2019年强省会战略的第一枪。
触动最大的,除了西部君此前提到的青岛、厦门、宁波和大连四个计划单列市外,还有个城市不得不提,那就是南京。
在27个省会城市中,论经济首位度,济南排在倒数第一,南京倒数第二,现在倒数第一转学了,南京面临着垫底的危险,要说完全不慌,那自然不正常。
从近期的新闻看,南京方面确实“急”了。
比如日前提及今年将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时,南京的市长第一个就提到了首位度。更有趣的是他的表态:
理直气壮讲首位度、全力以赴干首位度、名副其实增首位度!
01
外忧:首位度面临垫底危险
江苏内部历来存在着苏南苏北的分歧,苏州在苏南的地位,要高于南京;南京则经常被调侃为安徽省会。
这种调侃,是因为地理上南京偏居一隅,与安徽的滁州、马鞍山等地的经济联系密切,在江苏全省的凝聚力反而不难么强,既无法弥合苏南苏北的分歧,辐射带动作用也相当有限。


江苏地图,来源网络
所以南京成了去年被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中心城市作用不够”的城市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拆分巢湖,将部分版图并入合肥,其考虑之一正是安徽江苏交界处的部分城市,在地理和经济文化上与南京的联系更强。做大合肥,是为了在内部聚拢全省。
当然对南京来说,济南吞并莱芜的影响更加直接。
按2017年的数据来看,莱芜将为济南带来896.02亿元GDP,以及137.6万常住人口。届时其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占比,将从9.9%提升到11.1%左右。
这个首位度仍低于南京占全省13.6%的水准。但既然山东做强济南,采取的是吞并莱芜这种行政的手段,举全省之力做强省会的初衷昭然若揭。
这意味着济南未来有省级的强力加持,首位度赶超南京并非不可能。


来源第一财经
从合肥到济南,省会越来越强大,在省和省、城市群之间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功能价值越来越明显,南京当然有理由着急。
所以2019年开年后,“首位度”一词被多次提及。
除了前面提到的“理直气壮讲首位度、全力以赴干首位度、名副其实增首位度”表态外,南京发布的新年第一个文件,直接将“首位度”写进了文件名——《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
在江苏省层面,“提升南京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则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02
内患:一直被苏州盖过风头
站在江苏内部看,南京的确是一座有些尴尬的城市。
说起历史地位,六朝古都的南京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城;至于行政地位,省会+副省级城市,比苏州要高一级半。
省会待遇对南京经济发展的加持不可忽视。比如地铁,为了迎接青奥会,人口总量低于苏州的南京,很早就踏上了地铁建设的快车道。
截止到2018年年底,南京地铁运营里程377.54公里,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是中国地铁第四城。而常住人口破千万的苏州,只有120公里左右。还可以作为对比的,是苏州机场建设批复的坎坷历程。
但尽管享受着省会待遇,直到2014年,南京的经济总量才超过无锡,成为江苏的经济第二城。
2017年经济总量南京是11715.10亿,苏州是1.73万亿,中间差了大半个甘肃省;常住人口南京是833.50万,苏州则是1068.4万,隔着一座大城市的规模。
在全国,南京的经济总量始终挤不进十强,被全国第七的苏州甩在后面,且绝对值的差距越来越大。
所以苏南的老大哥,多数人可能会认为是经济龙头苏州。苏南在苏州的引领下与上海的关系紧密。如百强县昆山,为上海做产业配套,经济体量3500亿,富可敌省(宁夏)。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在苏南缺少存在感的南京,按说应该在苏北大展拳脚。但在地理上,南京位于江苏西南,离苏北扬州、盐城等地还有一定距离。
远离版图中心,地理位置的瓶颈,决定了从中心往四周进行经济辐射和产业配套,面临着比较高的物流成本,这也是提升首位度的最大难点。
03
南京的出路在哪里
在南京和苏州之间,如果要在综合实力上争个高低,可能还是会有不少人将票投给南京。
苏州本质上还是一座工业城市,汇集了数量庞大的中低层产业工人,商业底蕴和人文气息等都要更差些,更多是作为上海的卫星城存在,这也是南京房价要高于苏州的重要原因。
相对来说,南京2.3:38.0:59.7的三次产业结构比,既可以理解为工业薄弱,也可理解为这座城市有发达的服务业和消费作为支撑。
比如在论坛上就有当地网友提到:
同样在两地生活一次就知道,南京繁华程度可以比肩广州,不管商业,地铁,教育,金融,房价,机场,高铁,医疗,高科技互联网软件行业之类的全都高于苏州。
南京的比较优势正在于此,它们也是提升首位度的重要抓手。可以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科教。南京历来有“天下文枢”的美名,是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坐拥8所211大学,2所985高校,82名两院院士,91家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别说苏州,“秒杀”绝大多数重点城市都不在话下。
与苏州庞大的产业工人相比,南京的常住人口中,每四个就有一个是大学学历。科教的强大,意味着高兴技术产业发展,不会面临着人才储备空缺的障碍,未来的转型可以占到先机。
所以当地一直有说法是,“南京的首位度,首先是创新首位度”。
再如金融。因为总部经济等因素,金融是相当能体现省会地位的领域。
比如南京,定位就是区域金融商务中心。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1355.05亿元,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11.6%,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是全国为数不多经济贡献率超过10%的地区。
在金融领域,南京之于苏州的优势相当明显。2017年,南京的本外币存款余额30764.6亿元,苏州则是26467.6亿元。在江苏内部,金融龙头老大的位置,坐得还算相当稳。


来源网络
科教和金融,前者对应着人才和创新,后者对应着未来的产业趋势。从这点来看,与郑州这种稳扎稳打拿到国家中心城市的省会不同,南京的起点和天赋,可以说相当高了。
所以做大做强南京,如果方式是花大气力投入工业制造业,和产业转移升级的浪潮有违,也与南京的人文气息不符合。退一步讲,未必也能拼得过基础更好的苏州。
如前面提到的“创新首位度”,未来的南京,要选择相对苏州来说具有比较优势的赛道,比如科教、金融、互联网等等。工业上和苏州的落差,再急也急不来。
对南京来说,通过金融首位度、商业首位度甚至文化首位度,来提升经济首位度,夯实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强在全省的辐射能力,也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这也提示,在强省会战略中,不要陷入唯GDP论的思维误区。
如今产业结构日益多元化,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标准,也从单一的经济指标变成人文气息、科教实力、公共服务水平等方方面面的立体标准。
既然首位度不再是纯经济概念,弯道超车就有更多的赛道选择。就这点来说,天赋满满的南京大可不必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LC1747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1-19 17:05

      顶 (0)
      这个所谓首位度嘛。估计成都,武汉的三十多就是个天花板,话说九七前成渝占老四川的六十几也是相当吓人,其他二十个地级市才三分之一

      评论图片

    • 五宝老腊肉

      来自 重庆市 2019-1-19 18:04

      顶 (0)
      南京学习落后身份搞“吸血”模式,江苏就玩完了

      评论图片

    • 宜宾绵阳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1-19 19:46

      顶 (0)
      南京综合实力强的多

      评论图片

    • 鑫在北心在南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1-19 20:00

      顶 (0)
      说别人急了,到底是哪个地方急了啊?

      最近半年以来随着国家对强省会战略的明显提倡强化,以及各省对强省会战略的贯彻,某个三流直辖市就慌了,不停地在当地几个自媒体上面发些文章,紧盯着每个省会的一举一动,还不停发些文章给自己的颓势洗地。
             于是分别从去年10月和11月,我省论坛就突然多了这么两个ID,这俩ID恰好就是那个三流直辖市的自媒体公众号,不停地在坛子里发些文章,一会成都怎么了,一会儿武汉怎么了,一会儿南京怎么了,一会儿郑州怎么了,一会儿济南怎么了,现在甚至连太原这种省会有点风吹草动都能戳中它们的G点。
              发这些文章想在我省论坛引导舆论风向,当现在还是10年前么,以为大家还会信。不过这俩ID倒有一个特点,我发我的,绝对不回帖,管你们怎么在帖子里扯,我当好鸵鸟就行。唯一的回帖记录还是因为自己的文章太长太臭,主楼没写完。。。。

      评论图片

    • 四川身份证

      来自 重庆市渝中区 2019-1-19 21:49

      顶 (0)

      评论图片

    • 开心果开心果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1-19 23:50

      顶 (0)
      南京

      评论图片

    • dingor

      来自 云南省昆明市 2019-1-20 00:02

      顶 (0)
      其实,可以把苏州拆分了,或者把苏州合并进上海,南京的首位度自然就上去了

      评论图片

    西部城事 lv. 2

    主题

    333

    交子

    1368

    粉丝

    8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