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86)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86 21844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2019-8-14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丨西部菌

上半年GDP百强城市名单出来后,很多人都关注到了四川。作为经济总量第6的大省,21个地级市只有成都上榜。

这和山东、江苏等省份形成了鲜明区别,其中江苏是所有地级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山东只有日照未能入围,而日照也排在第101位,内部的发展均衡度明显更高。

成都的强省会模式,到底是对是错?

01
省会城市领跑上半年百城增速

其实梳理百强榜名单可以发现,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并不只是四川独有。

百强名单中入围数城市数量少于3个的省份,陕西、安徽、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山西等,没有一个是沿海省份。

四川的特殊在于,成都和第二城的有力竞争者绵阳、德阳、宜宾、南充等,落差太大,前者的经济体量几乎是后者的七八倍左右。陕西的西安,只有第二城榆林的两倍多。



来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

但这种落差要看怎样理解,既可以解读为地级市发育不足,也可以解读为,成都的发展水平足够强大。站在后一种视角看,强省会未必是坏事。

而且得注意,就上半年的百城经济增速来看,有两个规律,第一内陆超越沿海,第二领跑的几乎都是省会。

以二十强城市为例,上半年增速超过7%的城市有,深圳7.4%,广州7.1%;成都8.2%,武汉8.1%,南京8.1%,无锡7.1%,长沙8.2%,郑州7.9%,济南7%。

除了深圳、无锡,其他都是省会城市。其中位于内陆的省会,有成都、武汉、长沙和郑州。济南所在的山东虽然是沿海,但开始主打强省会战略,吞并了莱芜。

再看增速低于7%的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共11个。其中省会只有杭州,除了四大直辖市外,苏州、青岛、宁波、佛山、南通、东莞,全都是非省会,且位于沿海地区。

可以总结一个规律,沿海的明星地级市光环暂时褪去,增速下滑成了普遍状态,内陆的省会城市正在接棒,成为区域经济的领跑者。

对此有论者解释为“陆权复兴”,它说明强省会策略未必有想的那么糟糕,至少在内陆培育出了一些明星城市。

02
省会存在感太低,沿海省份也会吃亏

沿海省份的城市发展水平普遍更均衡,内陆省会非省会的落差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因为沿海很多城市都是外资外贸起家,那些有港口条件的城市,未必是省会,但能够通过良好的交通区位,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内陆省份为了争夺产业、人口、外资,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转移支付、产业布局上向省会倾斜,因此形成一种“省会就是内陆的‘沿海’”的局面。



至于一些人质疑说,成都、武汉等一些内陆城市,没有省会的身份可能一落千丈,这是搞颠倒了因果关系。不是因为先有省会身份才发展,而是硬实力在先(地理中心、交通枢纽、靠近大江大河等),才具备了担当省会的资格。

对一些省份来说,没有拿得出手的头部城市,整个省都会缺少引擎。典型如安徽和江西。安徽靠着做大合肥,近几年发展迅速,合肥成为近几十年来增长最快的城市。

而南昌的首位度,至今只有24%左右,南昌不够强,导致江西缺少存在感。支持南昌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引来不少不屑的声音。

别说内陆,即便是沿海省份,如山东、福建,近几年都在吃着省会不强的亏。

其中山东常年是青岛、济南、烟台三城记,福建是泉州、福州和厦门铁三角。缺少能够位列全国十强的城市,导致在争取政策资源上相当被动,国家中心城市至今挂零。

梳理中高端产业的分布,比如集成电路、汽车及其零部件、显示面板三大项,多集中在四大一线,以及成都、重庆、天津、武汉、杭州、苏州、南京等二线城市。其中位于内陆的中高端产业,基本都位于省会城市。

产业内迁,必然会优先寻找综合实力最强劲的头部城市,面对省与省之间的竞争,如果不是优先扶持做大区位优势最佳的省会,等于把机会拱手让人。

03
成都不强,四川的人口流失可能更严重

其实要说内部贫富分化最严重的,还不是四川,而是广东,云浮、汕尾、河源、潮州等地区的经济体量,只有深圳、广州的零头。比如上半年云浮是425.5亿,深圳为12133.9亿。

不过四川在成都这个塔尖省会之外,缺少足够多的腰部城市。但这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地形地质、发展历史、交通区位,等等。

一些反对强省会战略的声音,常常会提到,如果没有成都的虹吸,周围的地级市可以享受更多的资源,比如转移支付,可能会过得更好。


来源:天府社区

但我们得考虑另外一个局面,如果成都是个中庸的二流省会,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四川能够吸收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可能会少一大截。

关于这一点,可以对比人口流向。四川是典型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六普期间,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2091.37万人,其中流向省外的达到1050.55万人。

他们都去了哪里呢?其中最多的是广东,超过三分之一。四大直辖市中,四川人口流入最多的为重庆,占5.45%,上海和北京分别为4.71%和3.45%。

近几年,四川的人口开始回流。按照人口流动的推拉理论,推力是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用工成本上升,产业回迁。

拉力在于,成都正在飞速发展,比如1998年到2018年,上海和成都的GDP倍差从4倍缩小到2倍。
由此可见,正是随着成都做大做强,吸引一批中高端产业,四川本地的民众,才不需要千里迢迢跑到外省务工。否则,四川的人口,将被北上广深以及邻居重庆等一二线城市吸走。

值得一提的是,六普期间,四川本地流动人口,除了涌向成都外,流入最多的便是第二城的有力竞争者绵阳,占比为6.1%。



来源:网络

可见市场规律下的资源要素,总是会向高地集中。用宁南山的话来说,对没有港口优势的内陆省份,只有“用马太效应对抗马太效应,用大城市对抗大城市”,才能避免被沿海地区全方位虹吸。

这种路径选择,其实无所谓对错,只能说它是一种最不坏的模式,比广撒胡椒面更实用。

当然强省会战略有必要,不等于过度的贫富分化是合理的。对那些地级市来说,仍然需要相应的补偿措施。像广东的省会广州,为了供养落后的兄弟城市,在财政上就牺牲了不少。

结合上半年沿海增速放缓的局面看,如果“陆权复兴”能持续,内陆将迎来更多机会,省会之外的地级市同样将从中受益。

随着成都逐渐坐稳十强排位,近些年也在逐渐加大和周边地区产业分工协作的力度。对成都来说,要避免质疑,接下来的反哺力度还应当继续加大。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swlm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8-15 15:13

      顶 (2)
            居然抬出中央巡视组来撑腰,到底是不是媒体绑架巡视组我们在这里不做评价。客观的说中央巡视组一般不会对当地宏观政策进行巡视,只是就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进行摸查!
            均衡发展也是一个社会追求的,如果是通过政治资源来限制一部分地方发展从而来壮大自己就不是这个社会所倡导的!试想南充如果不是九十年代被搬走很多资源;汉巴南联通重庆按照350公里早一点修建,你试一试把你成都龙泉驿的汽车工业放到南充(成都当时机械工业并不比南充领先多少),可能比你成都还发展的好!11年,不是硬抢绵阳的富士康,你成都现在电子工业方面绝对超不过绵阳!
            不要得了好处还卖乖!仅凭的是政治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而且中间还有大量与中央政策对着干的行为,我就不理解为什么地级市不向中央巡视组反映某地违反中央精神的行为,而认为某地的发展是理所当然的?说穿了某地可以置中央的政策于不顾,利用某级政府的袒护来发展自己,然后马太效应使地级市认为自己本来就不行!地级市的人其实应该醒了!
           说成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就不知道是科技实力可以匹敌欧盟发达国家还是美女如云可以腐蚀像成吉思汗似的枭雄人物?

      评论图片

    • 自古天府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8-15 10:39

      顶 (1)
      1978年四川人均GDP261,贵州人均GDP175.
      2018年四川人均GDP48883,贵州人均GDP41243
      请问楼主。我们四川强省会40年,贵州没有强省会40年,其中的差距是拉大了呢还是缩小了啊。如果贵州的人均GDP超过我们后,你还有脸继续歪理邪说吗

      评论图片

    • murano

      来自 上海市 2019-8-15 09:55

      顶 (1)
      强省会不是错,一直强不反哺才是错

      评论图片

    • swlm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8-15 01:05

      顶 (0)
      放屁,打胡乱说!要论战可以!

      评论图片

    • 咚呛起呛起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8-15 08:47

      顶 (0)
      道理我都懂,但在大部分四川人的观感中,成都的问题在于拿的太多、给出来的太少。

      评论图片

    • 落叶归根的心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2019-8-15 08:48

      顶 (0)

      评论图片

    • 飘逸公子

      来自 江西省南昌市 2019-8-15 09:02

      顶 (0)

      日前,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陆续公布,多个城市被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措辞中提及“龙头作用不够”、“省会作用不够”、“中心城市作用不够”等等。

      这些城市包括山东省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省的厦门,辽宁省的沈阳和大连,黑龙江省的哈尔滨,江苏省的南京。

      事实上,无论龙头作用也好,中心城市作用也好,都指向一个热词——城市首位度。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城市所属区域的实力和地位,强调的是一个城市对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

      越强大的城市在聚集人员和资金方面的作用越明显。在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的时代,可以说中心城市强,则省域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点名”的七个城市均为副省级城市。目前,副省级城市的数量,全国范围内只有15个,包括10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它们在区域引领上被国家给予厚望。

      今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这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在首位度相关的各项数据,借此分析这七个被 “点名”的城市“差”在哪?

      除了十五个副省级城市,记者还加上了苏州——地级市中一朵经济奇葩,作为参照项。

      备注:目前,国内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是,将城市GDP在全省GDP的占比视为城市首位度。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用“两城市指数”来衡量的,计算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

      这两种计算方式,都有一定道理。为了便于阅读,文中将分别称其为GDP首位度和人口规模首位度。

      另注:本文图表均采用 2017年城市年度数据。少数城市的部分参数,采用2016年年度数据,具体情况在相应图表后声明。

      GDP首位度


      数据来源:2017年各市、各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被点名的7个城市中,从占比来看,有四个城市位于排行下游:青岛、南京、厦门、济南。其中青岛、南京都已跨入万亿俱乐部,由于省内发展较平均,在GDP首位度上比较“吃亏”。另外三个城市——哈尔滨、大连、沈阳则位于排行上游,然而这三城虽GDP占比较高,但GDP量级低,处在5000万元至7500万元这一档。

      从区域来看,中国GDP四大省——广东(广州&深圳)、江苏(南京&苏州)、山东(青岛&济南)、浙江(杭州&宁波)在本榜单中,均有“双城”为代表。

      对比八城来看,位于第一大省广东的广州&深圳,在GDP量级、GDP首位度上处于领先地位。而江苏双城、山东双城在GDP首位度上均分别低于浙江双城,这表明江苏与山东虽省域经济实力比浙江更强,但城市之间发展较为平均,在首位度排名上,其中心城市的表现反而不如浙江。

      尤其是山东,青岛&济南在GDP量级上也分别低于浙江的杭州&宁波。这也许是,山东被同时“点名”两座城市的原因。而另一个被“点名”双城的省域是辽宁,2017年GDP为山东的1/3。

      整体来看,按GDP占比排行首位度,会出现弱省省会占比尤高的情况,似乎不是很符合此次“点名”情况。那么我们试试按人口规模首位度来排行呢?

      人口规模首位度


      数据来源:2017年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长春及吉林市(吉林省人口第二城)、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人口第二城)使用户籍人口数据,其余城市均为常住人口数据。

      先重复一遍人口规模首位度的计算公式:两城市指数=首位城市人口/第二城市人口,在上图中由蓝色折线表示。此公式默认的是,计算首位城市的首位度,但鉴于上图中不少城市并非人口规模的首位城市,因此结果中会出现两城市指数小于等于1的情况。绿色横线为首位度等于1 的参照线。

      如图,可将城市划分为三类,参照线以上部分的城市,为省内人口首位城市;数值与参照线重合的城市,自身即为省内人口第二大城市,即深圳、大连、青岛三城;而数值在参照线以下的城市,表示其人口规模在省内排在第三位或者更后,作为省会的南京与济南,身处此列,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压力山大。

      值得一提的是,五个计划单列市均非人口首位城市。而人口首位城市中出现了地级市——苏州。可以说,它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大GDP强省中,人口首位度最高的城市。这与其多年来江苏第一经济强市的地位,是相契合的。

      从以上两图来看,被“点名”的哈尔滨与沈阳在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上都已具有较高的首位度,主要问题在于自身经济发展欠佳,难以发挥对省域的带头作用。

      人口增量

      以上数据均按存量来排行,与“点名”情况并非完全契合,换个思路,按照人口增量再来排名看看?

      一定程度上,人口的流动情况,可反映出城市在聚集生产要素上的实力。记者发现,无论对城市一年(2016-2017)人口增量,还是对城市三年(2014-2017)人口增量进行排名,均可得到与中央巡视组“点名”情况非常契合的榜单。


      数据来源:2016年、2017年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长春、大连、哈尔滨使用户籍人口数据,其余城市均使用常住人口数据


      数据来源:2014年、2017年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长春、大连、哈尔滨使用户籍人口数据,其余城市均使用常住人口数据

      被点名的七座城市,分别居于十五座副省级城市排名的后八位。可见这七座城市近三年的城市竞争中,吸引力确实显得相对不足。

      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城市,成都、西安、武汉近三年势头不错。

      在GDP四强省的较量中,广东当之无愧的第一。而江苏双城、山东双城在对人的聚集上,均不如浙江双城。此外,浙江杭州与宁波之间的差距明显,而江苏、山东双城从整体来看,仍是省会城市较强,但优势并不明显,再次体现出发展平均的特点。

      城市的强弱对于人口集聚而言,尤为重要。从2014-2017三年来看,江苏全省增量为70万左右,不敌成都、西安等高首位度城市一城的增量。经济强市苏州,由于城市等级不高,近年对人的集聚上,表现也不突出。提高南京首位度,对江苏是当务之急。

      在东北板块,从户籍人口数据来看,其引擎应该在沈阳、大连双城,这两个城市至少在近三年中,维持了城市户籍人口的正增长。但要与其他板块的中心城市展开竞争,沈阳和大连还有段长路要走。

      金融实力


      数据来源:2017年各市、各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哈尔滨市、成都市、黑龙江省、江苏省数据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相关数值、占比等数据与事实将有浮动,排名整体上仍具有参考价值。

      看完“吸人”,再来看“吸金”方面各城的表现。在此,记者选择了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这一数据。它包括城市中企业、团体、个人的存款,从总量上体现出资金的流动方向、资金的聚集地,是一个重要的单向指标。

      图表中,哈尔滨、沈阳仍在省内占比方面排名前列,但余额数值很低,虽有聚集力,但恐怕不足以良好带动区域发展。

      按省内占比计算,大连、厦门、南京、济南、青岛排在后列。其中,南京余额数值较高,但占比较低,表明其城市吸金能力不错,但身处众强市中,首位度仍需提高。

      大连、厦门、济南、青岛四市则属于余额数值较低、占比也较低的情况。其中济南和青岛显得格外弱势,占比排行居于尾列,被中西部三个强省会城市(西安、成都、武汉)全面超越。可以说,济南和青岛不但在省域内难以起到带头作用,后续与这三个强省会城市的较量中也将充满挑战。

      换个图表来看,青岛&济南在余额和数值上都非常贴近圆心,表示其在排行中居于尾列。再结合上文中,这两个城市并不出色的表现来看(如在GDP量级、GDP首位度分别低于浙江杭州&宁波),山东打造中心城市,确实已经刻不容缓。《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特别提到,山东对副省级城市功能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提出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整改。


      图片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厦门在余额数值上基本垫底,这与厦门规模太小有关,2017其常住人口仅400余万人。

      枢纽作用

      数据来源:2017年各市、各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其中大连、成都、青岛、济南、长春使用2016年数据,且客货运总量中不包括由铁路运输产生的数量,而由铁路运输产生的数量在整体总量中占比极小,整体排名仅供参考。

      强势的枢纽作用,往往有助于城市要素聚集力的提升。最后,我们再对比观测各城市在枢纽作用方面表现如何。当然,这受到各城市地理位置的影响,比如得中独厚的武汉,在年客货运总量上领跑新一线城市。

      在上图中,以年货运总量为横轴,以年客运总量为纵轴来综合体现各城市的情况。其中成都居于15个副省级城市年客运总量排名的中位,以此为纵轴原点;厦门则是年货运总量排名的中位,以此为横轴原点。

      因此,相对来说,该坐标中的四个象限可分别表示货多客多,货少客多,货少客少,货多客少的四种情况。

      在被“点名”的七市中,其实南京表现不错,居于货多客多的第一象限,这与其位区域位置相关。正如《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做显示的,要“指导南京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区的区位优势”。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再看沈阳,厦门,大连,在客运、货运方面分别有不错表现。而货少客少这一象限中,青岛、济南、哈尔滨表现最为弱势。哈尔滨位置偏远,或许情有可原。而济南和青岛作为GDP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的龙头城市,着实有些尴尬了。


      评论图片

    • 老茶树

      来自 福建省漳州市 2019-8-15 09:41

      顶 (0)
      关键是强省会城市后,其他城市的资源就没有了,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反补其他城市,什么时候才可以喝香的吃辣的!

      评论图片

    • 飘逸公子

      来自 江西省南昌市 2019-8-15 09:47

      顶 (0)
      这篇文章还是说得比较客观。
      成都得继续做大做强,地级市得努力
      成都的竞争对手是全国其他大城市,四川地级市得向盆地外的其他强地级市看齐,加强内功

      评论图片

    • 老茶树

      来自 福建省漳州市 2019-8-15 09:53

      顶 (0)
      福建是一个非省会城市独大的发展模式,虽然没有一线城市,但是每个城市都可以比较均衡发展,在九个地级城市中,有四个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城市,并且都不低,分别是泉州23名,福州28名,厦门47名,漳州第66名。人均GDP在全国是非常之高。

      评论图片

    • 乌云无敌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8-15 10:34

      顶 (0)
      成都省四川市~牛的一批

      评论图片

    西部城事 lv. 2

    主题

    333

    交子

    1368

    粉丝

    8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