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5)

收藏( 1)

分享

点赞(1)

举报

1 15 34314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5-29 22:59 | 只看该作者
    叫“望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推想其情势,应都是在可一览江景之佳地。
    游仙镇望江村,因芙蓉溪畔望江寺而名。溯其沿革,在清代属绵州北乡一里,在民国属绵阳县北乡一区玉泉保。地望有望江寺、天子坟、斩龙垭、印盒山。毗邻金牛驿道抗香铺,是芙蓉溪环抱流连之所。该村人文历史内涵丰富,亟待挖掘,在此抛砖引玉,以期来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交子 +5 收起 理由
鸟瞰红尘110 + 5

查看全部评分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李戴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5-29 23:01

      顶 (0)
          ★汉墓中的“富贵”梦想
          望江村崖墓群位于望江村2组后湾,在金牛驿道马儿垭北800米、望江寺东500米,邓家垭豁西坡一带。分布在面向西南的山坡高处,可见有三十余座。有少量汉砖散落山坡,或梯形,腰部有卯榫结构,或扁平长方体,或截面为方形的长方体。或素面,或菱形纹,或“富贵”二篆字,或五铢钱纹,或几种组合纹饰。见少量陶器残件,或陶钵、或陶罐。墓室结构及具体出土文物不明。
          村委委员王武林先生介绍,大家叫这些洞为蛮子洞,十多年前,村民经常见到陌生人来挖山,才知道山里有宝贝。附近居民介绍,见过陶人、陶鸡、陶猪、坛罐和铜钱。
          笔者认为,望江村崖墓是汉晋崖墓,或有1700年以上的历史。这里临近金牛驿道,交通便利;前面是小河沟汇入芙蓉溪处,山林、溪水和冲积河坝给先民带来了优越的生存环境。这里的人们,享受过东汉的殷实生活,目睹过蜀汉北伐的军队,经历过成汉带来的苦楚。
          时过境迁,汉洞空遗,留存下来的“富贵”二字,足见先民追求富贵安逸生活的梦想。这又何尝不是今天望江村村民的梦想呢!

      评论图片

    • 李戴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5-29 23:03

      顶 (0)
      本帖最后由 李戴 于 2019-5-30 23:15 编辑

          ★县长核准的王氏族规
          王氏墓地在望江寺侧后,入川第三代王廷学墓碑居中,前面是第四代四大房祖先的坟墓及墓碑,左右横排,两侧立桅杆一对,[1]左侧桅杆处有王氏宗支碑。
          宗支碑竖长方形,削角,宽0.93,高1.65,厚0.16米,宗支碑正反刻字。正面刻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字径3.5-4厘米,言王氏原籍陕西巩昌府西河礼县。一世祖王法政,配齐氏。二世祖王占文,配王氏。占文公贸易入蜀,年久未归,法政公寻至蜀川,落业于龙安府彰明县长江坝(在江油西屏),并埋葬于蒸笼坟,时康熙年间。雍正初,王占文迁居绵州北乡一里望江寺,生王廷学。王廷学配冯氏,广置田园,大振家声,生王开泰、王开科、王开化和王开第四子。四房子嗣十五人,后嗣若干,为厘清族众派源,特拟定字派32字:法占廷开,万代荣华……碑云:
          【王氏宗支碑志
          尝思木本水源,各有根由,况人为万物之灵而无本源者乎?忆我王氏,/自铭槐以后,历数朝而至大清,其间为公卿者有之,为名士者有之,为/农为工为商者亦莫不有之,逝者万辈,难以枚举。自康熙年间,我一世/祖法政公,配祖母齐,原籍陕西巩昌府西河礼县[2]人氏。二世祖占文,配/祖母王,因贸易入蜀,年久未归。一世祖法政公寻至蜀川,落业龙安府/彰明县长江坝,没后安厝于斯。雍正年(间),二世祖占文迁居绵北一里望/江寺落业,始生三世祖廷学,配祖母冯,耕读勤俭,无怠无荒,大振家声,/广置田园,才名震于闾里,德声播于乡村。廷学公后生子四,长开泰,配/祖母王、宁;次开科,配祖母王、王、邓;三开化,配祖母王、冯、刘;四开第,配祖母宋。开泰生子王宬、王宜;开科生子王瑚、王琛、王瑸、王珍、王瑄、王铭、王珣;开化生子王雄、王雍;开第生子王傑、王仲、王俊、王佐。至今,四房所发苗裔繁衍,恐后世远年湮,族众派源难知,理/法混乱,因将班派条规开列于后。“开”后改有单名,皆因撰派在后。
          宗支字派:
          法占廷开,万代荣华;才猷继美,世德丰隆。文经武纬,保定邦家;永绥厚禄,名显朝中。
          大房王代法、王代富;二房王万善、王万财;三房王万政、王万远;四房王万年、武生王万和。
          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季春月谷旦立】
          碑阴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王氏族规,阴刻楷书,字径3厘米,字体秀雅,后有“绵阳县县政府县长蒲殿钦核准”款署。云:
          【必禁必戒
          王氏宗族公定閤族遵守条规
          一、教行孝弟。族中如有子不孝亲、兄不友弟、弟不恭兄、阋(xi)墙斗狠,或同室操戈、逆侄殴叔、违伦/犯上者,轻则由族长严加责斥,重则禀请县府究办。/
          二、严正宗脉。本族人等不得父子聚麀(you),兄弟转房;男或续弦,不得以随娘之子承祧;妇或孀居,不/得招夫养子;其有再醮之妇,不得藉养子为名,携带王氏遗产财物作为嫁资。违反以上条件者,/除禀县法办外,并收没其私产作为蒸尝基金。/
          三、慎重婚姻。本族男女不得同姓为婚。违者,即由族众斥退。
          四、选择宗祧。本族如有乏嗣无后者,由本人自择亲房贤俊之子一人,以承先绪,不得抚抱异姓/之子,以乱血食。违者,由族众斥逐。/
          五、护持祖茔。閤族人等,不得在祖墓上骑脉侵葬,或不分辈伦,任意阡塟。如有不遵者,由族人公同/阻止。/
          六、保守坟墓。本族坟墓,无论在何人地界内,均由地主保护,如有任其牛马牲畜践踏及损坏碑石、/砍伐坟树者,一经拿获,即罚其培修奠谢。/
          七、举办蒸尝。本族每年祭墓,以春分、冬至为期;由閤族公举首事四人充任其事,必择本族公正殷实/之人经理;一切银钱收支账目,凭众清算明白,其有租佃生息,均由首事负责保管,若有损失,即由/保管人担负赔偿完全。如荒年说租,须经首事四人到齐,不得一人私自表决,违者由閤族斥其赔偿。/
          八、敬宗守礼。本族遇有冠婚丧祭燕会事件,族人不得先客上座,有(失)尊卑秩序。更不得使酒狂言,有/乖风化。其在茶房酒肆,尤应自行检束,不得纵情失德。如有族内子弟性情乖张,行为不法者,均/由尊长斥责之,斥责不服,族长重责之,重责不服,禀请重县府以法惩治之。/
          九、以上条件,自立案之日起即发生效力,如有未尽事宜,得以随时由族众公同增定之。/
          绵阳县县政府县长蒲殿钦核准
          王氏宗族公定条规请案立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四月初二日】
          族规内容涉及“教行孝悌、严正宗脉、慎重婚姻、选择宗祧、护持祖茔、保守坟墓、举办蒸尝、敬宗守礼”等八个方面,对不良行为做出了禁止性规定,族人若违“禁戒”,则视其情况进行处罚:有的“斥退”、“斥逐”,有的“收没其私产作为蒸尝基金”,有的“轻则由族长严加责斥,重则禀请县府究办”,有的“由尊长斥责之,斥责不服,族长重责之,重责不服,禀请重县府以法惩治之”等。
          我国古代,王权止于县,县以下的传统乡村社会,主要以自治为主。宋明清乃至民国,宗族制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族权布满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与政权互补互用,是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望江寺王氏禁戒族规,可以有效的维护家族礼制、规范、血脉和财产,可以有效淳化家风,是构建古代 “和谐”乡村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至今天,仍可有取舍地进行继承和发扬。
          延伸阅读:蒲殿钦,字宾虞,阆中人,香港大学毕业,教育学士学位。民国十九年,由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委任绵阳县县长,四月到任,精干勤能,学识兼优。甫下车,先罢最累民之粮正。缘民间供给军饷,一岁数征,里保视民之良懦者,举充粮正,代收额捐,既垫拖款,又缴黑粮,赔累无告。县长首革粮正之名,又查免黑粮碻数,以剔积弊。民间讼事为定差,票费按里,计日照给,毋得多索。其债务䜣讼费,亦准额定规,费照缴。其有裨民治者,如修市路、查户籍、改建政府局署,以崇政体。添筹学款、纂修县志、新建图书馆、警钟楼、添修女校教室楼数间,以辟文化。建设乡村马路、电话,立义渡公所,修整桥梁,以便交通。维慈惠局,设无息借贷所,以恤阨穷。市有警察,乡有团练,又成保卫军团,以诘奸匿、平暴乱。其利于民者至周且备,所有川西北维新政治,次第毕举,洵称县政府之模范矣。
      蒲殿钦是民国《绵阳县志》监修及修志局局长。民国二十二年四月,张乃赓继任县长。今绵阳图书馆有蒲殿钦撰、刘永恩书的《新建绵阳县图书馆记》碑。
      [1] 宗支碑处桅杆底座为鼓形,直径80厘米,高34厘米。石杆残高2.08米。石斗上边长70厘米,下边长75厘米,厚0.34米。侧面镂雕钱纹。

      [2] 原碑醴县



      评论图片

    • 李戴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5-29 23:04

      顶 (0)
      本帖最后由 李戴 于 2019-6-2 21:50 编辑

      ★望江神泉
      望江村望江寺距州城二十里,是芙蓉溪左岸古刹,尽览江水环抱,故名“望江”。碑载始建于宋朝淳熙年间(1174-1189)[1]。寺后有滴水崖,常年滴泉,遇大旱不竭。明代时,乡人在崖壁造像两龛,一观音一药王,[2]自此,泉因神而增名,神亦因泉而增灵。
      王占文择此宝地,插占为业,生王廷学。王廷学(1734~1836),生于雍正十二年,殁于道光十六年,享寿一百零三岁,为七品寿官,为大振王氏家声者。配冯氏,耕读勤俭,广置田园,于乾隆十六年(1751)在望江寺架屋数楹,修临渊阁,塑造神像,栽植柏树,重振古刹。
      又于寺后神泉下凿井。井水冬暖夏凉,盛夏饮之,如冰震齿,如雪洒心。烹茶,清香怡人;造酒,醇厚馨洌。
      王廷学夫妇常年饮用井水,百余岁仍身体康强,所生四个儿子,强健如青壮年,一家内外大小,很少有染上疾病的。井水让人身体强健,其奇效不输天上瑶池玉液。远近人士都来取食,足够百数十人享用。
      道光中,有贡生杨国辉在望江寺开馆授课,烹饮皆用此水。仅几年时间,身体强健、思维圆转,才知道者神泉有颐养年寿的功效,于是取名“幽泉”。
      王家人耕读贸易,家底殷实。在抗香铺建酒肆,用望江“神泉”所造佳酿,可消除行旅的疲乏。好扶弱济困,每过荒月,就捐仓谷救济断炊的人家;好培育子弟,在望江寺建立私塾,延请名师,广纳村中子弟读书;有蜀道热肠,置王家茶缸,无偿为行人提供茶水。
      附:望江寺幽泉井碑记
      竖长方形,宽57,高87,厚9厘米。碑云:
      【绵之北二十里许,有望江寺古刹。(乾隆中,王)/翁廷学即其地架屋数楹,塑佛像。泉(涓流不息,)/虽大旱不竭,盛夏饮之震齿。凿井(受)之,(挹取煮)/茶清香,造酒馨洌,食(百)数十人汲于(井,而不见)/稍涸。尤可异者,王翁夫妇百余岁,耳目(聪明,身)/体康强。其嗣君四人,开泰、开科、开化、开第,(嗣孙)/十余,视之,皆如少年焉。而一家内外大小(安康),/罕有染疾病者,盖数十年来无异焉。余伏囗囗/馆谷,于兹数载,觉转强健,乃知此泉之足(养天)/年,不让夫先囗之玉液也,因名(曰)幽泉。(故为序)/以志之。
      绵郡贡生(杨辉国撰并书)/
      大清道光十六年六月十二日/】

      [1] 暂未找到直接证据。

      [2]观音龛宽46,高58,深9厘米。下部方,上部弧形,深度均匀。观音倚坐,左腿略外摆,双手扶膝,赤足。领口式样不明,系裙至腰腹间,腰带打结。穿阔袖外衣,双领下垂,绕过腹部形成大U形。双肩披帛。法座式样漶漫,似龙座,向两侧各伸出一小莲台,上面各站立一童子,一拱手奉物,一双手合十。②药王龛,宽38,高52,深6厘米。倚坐长台,头带通天冠,天庭饱满,高鼻鼓目,面部威严,内衣圆领,外衣阔袖,双手于胸前持物,所持之物缺失,脚着翘头鞋。③两龛之间有一则题记,未见明显字口。对于造像年代,众人所持看法各异,或明,或清,或以王廷学乾隆年间凿井的时间为标准认定。





      评论图片

    • 李戴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5-29 23:06

      顶 (0)
      本帖最后由 李戴 于 2019-6-2 21:51 编辑

      ★捐资办学
      游仙镇望江村2组望江寺内,有民国十六年(1927)绵阳知事王鸿熙示谕碑一通,宽1.06,高1.78,厚0.15米。碑云:
      【绵阳县知事公署为据情出示,刊碑以垂久远事。/
      案据,北一区望江寺民王代江、王代义、王代崇、王代相、王代模、王荣显、王荣邦等/以“请示刊碑以垂久远”等情呈称情,“民等,北一区玉泉保望江寺,建自乾隆时代。/其庙地,乃民等前人王廷学捐修;所有树株,亦为王廷学栽植。前,民等閤族公议,/将树捐出变卖,以作备款设学,呈报在案。旋因区内赵光璧混争涉讼,叠沭讯明,/证以梁记、碑记,望江寺实属王姓前人所捐修,并无殊姓捐款,其地基周围俱属/王姓之业。民等捐出款银贰百圆,另办小学校一所,此学即立于望江寺内。又令/本区教育委员蒋治清、即蒋世荣,当堂给领学款银贰佰圆,安置不动产,即以岁/收租息,备支该校常年经费,不与别处小校相涉,批判朗存在案。惟学堂基金,教/育委员领去,应囗伊负责生息,来春开支教员薪水,作正报销,不与民等相涉。但/校室器具,该教育委员蒋治清云称:须自行捐备,不能挪移学堂基金。民等閤族/磋商,复又捐出银洋叁拾陆圆,预置桌凳,培修校室。各项开支,一切用费,业已完/竣,以便来春及时开校,用宏作育。是以呈请仁宪核准民等,北一区望江寺初级/小学校,当示刊碑立案,以垂永久,而杜混争。如沐俯允,閤区颂德不朽,伏乞。”等情。/
      据此当经本(知事)批(曰):该民等捐资贰佰圆办学,其学校应即设立于望江寺内,/所有该寺树木,该民等以后亦不得再行砍伐。前已判明在案,兹据呈恳前来,准/予据情出示,刊碑以垂久远,可也。此批。
      除呈批示外,合行示谕。为此示,仰该区绅/民人等一体遵照勿违。
      此示。遵。
      知事王鸿熙实刊望江寺,此谕
      中华民国十六年十一月二日】
      王鸿熙,字权安,曾署罗江知事。民国十五年五月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委任为绵阳县知事,连任两载。政务果断,钜细身亲,案无留牍。举办市政,创修马路,皆力任之。王知事在任期间,绵阳正处于交通方式历史性变革的当口。民国十六年,他将街面石板路拆卸,改为石灰(三合土)路,路面由八尺扩宽为一丈八尺,历八个月完工,自此通行汽车。[1]此碑反映了王知事在《绵阳县志》所载政绩之外,对地方教育所做的贡献。
      王代江,望江寺王氏入川第六代,时任游仙乡乡长、县参议员。由此不难理解县知事王鸿熙在此发布谕告、县长蒲殿钦核准王氏禁戒族规的缘由了。[2]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至此,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年的历程结束了。在这种背景下,光绪三十二,治经书院、丰乐书院、鹤鸣书院改为小学,三十三年桂花书院改为小学,三十四年议立绵州联立中学校,宣统二年三月开校,民国四年设立女子初中学校,民国九年开办女子小学校……到民国中叶,各学校学制,初中三年毕业,高小两年毕业,初小四年毕业。《绵阳县志/卷五》记载了望江寺小学的设立:
      “望江寺区立第一百二十二初小校,于民国十六年一月设立,校舍三间,据城二十五里属于第二十五学区(游仙观)。”
      碑载,绵北一区玉泉保望江寺,是乾隆年间由王廷学捐修的,树木是由王廷学栽植的,寺基周围也都是王姓产业。道光年间,贡生杨辉国在此开馆授课。民国,王氏将树捐出变卖,捐二百元,作为在望江寺内设立初级小学校的经费。北一区教育委员蒋治清领去两百元作学堂基金,安置学校不动产,用岁收租息备支该校常年经费、教员薪水。王氏又捐三十六元预置桌凳,培修校室。王氏族人陈述捐款办学始末,呈报给县知事王鸿熙,并“请示刊碑以垂久远”。王知事批示,王氏捐了两百元办学善款,小学校即设于望江寺内,今后不得再行该寺树木砍伐,准予将王氏所请及批示刊碑示谕。
      王华直大爷介绍,望江寺小学是本村子弟读小学的地方。解放初,街子乡的王伟在这教书,一直教到59年。他跟了自己的学生邓国珍结婚,是望江村的女婿,健在,有90多岁了。接着是铁牛街的张廷圃来任教,查有历史问题,被迫走了。张老师走后,村里子弟没法读书,本镇的胡宗孝接着任教多年。再后是吴家村的王力安来任教。

      [1] 县志:治城旧有街道,纯用石板,广约二尺,长约八尺,厚约五六寸。民国十六年,司令部令饬各属区内开驶汽车。以绵阳为西北要区,知事王鸿熙督率市民先将城区旧有石路撤去,改筑灰路,以便行车。即以石板斫改阴沟,狭街概令拆卸加宽,以一丈八尺为准。历八月完事,工费定额三等,由市民分担。

      [2] 王代江墓在望江村2组望江寺后湾,堰后右侧。高耸,前面半开,可见长方体石棺内,棺材板散开纵向堆积。墓碑已毁,望江寺前的残狮自此移去(王华直介绍)。





      评论图片

    • 李戴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5-29 23:08

      顶 (0)
      本帖最后由 李戴 于 2019-6-2 21:52 编辑

      ★天子坟的传说
      望江村有不同版本的天子坟传说,可能都是先代村民忙完活路,茶余饭后的创作吧。
      (一)斩恶龙平水患
      芙蓉溪旧名蚌溪,天子坟处是几乎四面环水的岛屿,平坝缓坡约有四五十公顷。
      传说在明朝时,天子坟和对岸的姜家塆都是姜姓人生活的地方。岛上是田地,对岸是梨园。岛上田地虽肥美,但时常遭洪水侵害,姜家人一筹莫展,焦虑之中,找到了自以为正确的原因:龙在作怪。大家找到了龙的血管——地瓜根,群情激愤,用刀砍用火烧,地瓜根却安然无恙。懂风水的人提醒:“不怕千刀万斧,只怕一来一去。”大家豁然开朗,找来锯子锯,地瓜根断,血水涌流。大家把地瓜根埋葬在岛上,把斩龙的地方叫斩龙垭,把埋地瓜根的地方叫天子坟。
      (二)断龙脉消灾祸
      传说,姜氏虽没有出显赫人物,但田广屋华,与汤氏[1]都为北乡一里望族。汤氏居附近高坡、人形山一带,居地山脉延至天子坟。汤氏出了有汤日新、汤练川等四五个四五品的武职人材。
      汤老太爷的阴宅在天子坟处,阴阳先生审视后宣称,阴宅在龙脉上,龙脉不断生长,近侧印盒山有异光显现,汤家后人要出天子。汤家人闻言,预感福祸难料,便寻消祸之道。在阴阳先生的指点下,在天子坟龙颈之处找到了箩篼粗的龙脉——地瓜根。大家用刀斧砍斩龙脉,龙脉鲜血直流。每到这个时候,总是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稍歇气,龙脉便愈合如初,大家无计可施。阴阳先生说:“不怕千刀万斧,只怕一来一去。”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有木匠说:“那不就是用锯子锯吗?”众人豁然开朗,改用锯子锯,地瓜根鲜血涌流,龙脉被斩断了。
      斩龙的地方,地名斩龙垭;龙血流淌的河滩,叫龙门滩;埋地瓜根在岛上,名天子坟。
      汤家人主动斩灭掉自己莫须有的野心,退求平安,后人至今仍然与世无争地生活于附近,仅2018年吴家村的一起明墓考古挖掘,掀起了一点微澜。
      (三)天垒坟
      传说,天子坟又名天垒坟,非天子之坟,乃因奇事得名。旧时姜家善人病逝,待下葬,家人还没挖好墓穴就遇大雨,大家奔走舍下躲雨,待雨停再续前事时,却见高坟已立,有人奇曰,善人有报,此坟天垒也,故名天垒坟。
      (四)草寇天子覆灭记[2]
      很久很久以前,天子坟有个大户人家,家里养了很多人马。老大爷死后,埋在山脉头上。家中只剩下老母、大儿媳和B少爷。
      有一天,天子坟来了一个道士,拿着罗盘相山望水,开口大赞:“不得了,风水宝地啊!”道士找到主人说:“老太爷葬在龙脉上,改朝换代时,少爷可能要当皇帝哦。”说完便飞升不见了,一家大小惊得不能言语。
      乱世来临时,B少爷也成年了。一天夜晚,他梦中遇见一位神仙赐给他三支神箭和一升黄豆,让他在十五晚上行事,鸡叫第一遍时,朝着京城方向射第一箭,鸡叫第二遍射第二箭,鸡叫第三遍射第三箭,这样就可以杀死当朝皇帝,竹林中的千军万马就会拥他杀向京城夺取皇位。
      B少爷一梦醒来,手里果然有三支金箭和一升黄豆。他按捺不住,急忙叫醒嫂子,讲述了自己的梦境,并让嫂子在鸡叫第一遍时唤醒他起身射箭。嫂子想得个皇嫂的封赏,就问道:“兄弟,你要是做子皇帝,赐给嫂子什么封号呢?”B少爷对嫂子早有非分之想,便自以为是地说要封嫂子为皇后娘娘。嫂子对他的乱伦之心倍感羞辱,决心坏了他的大事。
      十五那晚,B少爷再三提醒。嫂子等他睡后不久,就拿起一只大竹簸跑到鸡圈边敲打,响声惊动了里面的公鸡,就啼叫起来,紧接着村子里其他人家的公鸡也跟着一起啼叫。嫂子跑去喊醒B少爷:“兄弟,鸡都叫头遍了,赶快射箭!”B少爷不知有诈,立即起身朝着京城方向射箭,没想到这一箭射到了龙床的雕花木柱上,皇帝还睡在龙床上做梦。过了一阵,嫂子再次敲竹簸,村子里公鸡又鸣叫了,她又催促B少爷起身射第二箭,没想到这一箭却射到洗脸架上,皇帝正在起床穿衣。又过了一阵,嫂子继续敲竹簸惊动全村公鸡鸣叫,又催促B少爷起身射第三箭,结果这最后一箭射到金殿龙椅上了,皇帝还在上早朝的路上。连续三箭让皇帝惊魂失魄,立即找来术士占卜,发现是蜀中出了草寇,急忙下旨围剿。
      B少爷自以为三支神箭射死了皇帝,便急忙在天子坟登位,自称B天子,并大肆招兵买马加紧操练,准备杀进京城君临天下。不久,朝廷官兵赶到,将B天子的人马打得落花落水。B天子见寡不敌众,急忙跑到竹林撒出神仙赐给他的那一升黄豆,瞬间,竹林里长出石龙,那些竹叶变幻成千军万马,B天子转败为胜。
      “不占天时,枉动刀兵!”道士显现,B天子的人马立马凭空消散了,官兵活捉了这个“盗版”天子。道士又说:“本朝气数未尽,为天下苍生,请斩龙脉绝后患。”官兵在天子坟上找到箩篼粗的地瓜根,用刀斧砍斫,每砍一次,B天子就呻吟一声,但地瓜根的伤口立刻就愈合了,大家无计可施。道士叹息到:“不怕千刀万斧,只怕一来一去。”说完飞升走了。官兵们都不明白道士的玄虚,B天子说:“一来一去,命中注定,你们用锯子锯吧!”大家照办,地瓜根断裂,龙血喷涌,染红了芙蓉溪,B天子也随之身亡命殒。
      乡民葬B天子于岛上,名天子坟,把斩锯龙脉的地方叫斩龙垭,把龙血入溪的地方叫龙门滩。
      B天子撒豆成兵的竹林中,石龙至今还被封印在那呢。


      [1] 游仙镇吴家村高坡梁附近有汤家湾。县志载:赠武略将军汤公墓,男指挥佥事日新;广武将军骑都尉汤公练川墓,男国柱;武略将军汤公墓,男执中;绍川汤公墓,男德光国柄;竹坡汤公墓,以上五墓在人形山;资德大夫汤公墓,在治北三台山;竹坡鲍公墓,治北高坡。2018年,吴家村出土明墓,墓门精美。

      [2] 故事雷同江油《阴坪皇帝山草寇皇帝的传说》,故改头换面移用于此。原故事见微江油《江油阴平古郡》。





      评论图片

    • 李戴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5-29 23:09

      顶 (0)
      本帖最后由 李戴 于 2019-5-30 23:20 编辑

          ★驿路梨花
          明朝时,姜姓人住居在天子坟和姜家塆,经过多代培育,姜家塆成了大梨园。历经明末战乱,姜氏不知去向,王氏成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天子坟王氏,原籍陕西富平县。入川始祖王价,始祖母董氏、蔡氏,康熙年间迁入四川剑州旧兴坝落业,生四子:王廷玺、王廷锡、王廷爵、王廷选。康熙四十年(1701),四兄弟沿着金牛驿道南下,在抗香铺近侧,选中好田好地好风水的天子坟、姜家塆,黑灵山一带插占,地属绵州北乡一里。
          荒芜的田园,盛开的梨花,篱壁瓦屋半掩期间,没有炊烟,没有鸡犬之声。王氏来到这里,通过神龛、墓碑和望江寺的梁记,才知道姜氏是这里的旧主人。乃安居于驿道旁、芙蓉溪两岸住居,号天子坟王家。
          梨园出产的梨子是麻梨子,个大、水多、味甜。王家人担、背到抗香铺,深受驿道上来往行旅的喜爱。有的行旅背上几个赶路,几次偶然的分享,竟让姜家塆的梨子名声在外。于是,梨子又顺着驿道畅销往到魏城、梓潼、绵州。甚至有剑州百岁老人回忆,天下太平的时候,抗香铺的梨子出过剑门关,自己在明朝的时候就吃过了。
          冬去春来,梨花盛开了二十回,王氏在这个安乐窝里,人丁兴旺,生活富裕。雍正初,巩昌府礼县王占文迁居到姜家塆近侧望江寺落业,生王廷学,不久家声大振。两家同姓不同源,毗邻而居,互通婚姻。乾隆年间,王廷学在望江寺后泉眼凿井,井水甘甜,盛夏饮之,如冰震齿,如雪洒心,烹茶,清香怡人,造酒,醇厚馨洌。天子坟王家见梨园内有泉眼,如法炮制,凿井一口[1]。两泉相通,甘甜之味相同。用井水来煮饭烧茶,族人身体强健,少有染病者,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子孙已达百余人;用来浇灌梨园,梨树生机勃勃,甚至有老树复活著花的事情发生,梨子的味道也更加香甜。
          梨园古树仅剩下了两棵,后起之秀遍布三湾梨园。89岁老人王显荣说,原来古梨树很多,剩下的这两棵,大概有150岁以上了,它们是三湾梨园的魂、三湾梨树的根,王家人特别珍惜……
      [1] 望江村三组古井,深5.2米,水深4.4米,井沿为四块石板拼成,内为圆形石圈




      评论图片

    • 李戴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5-29 23:12

      顶 (0)
      本帖最后由 李戴 于 2019-5-30 23:22 编辑

          ★望江寺王氏墓碑
          王氏墓地主要分布在望江寺侧后山中,少量分布在石庙梁和印盒山。
          1.入川第三代王廷学墓碑
              碑矮小,额圆身方。额刻“皇清、日月”等字。碑身刻:
          【上寿七品王公廷学墓
          祀男:开泰,开科,开化,开第。
          道光十六年二月十七日吉立】
          王廷学祖父王法政,落业于彰明县长江八,葬蒸笼坟。父王占文嵌绵北一里望江寺。王廷学是入川第三代,生于雍正十二年,殁于道光十六年,寿一百零二,一生广置田园,大振家声,修望江寺,栽植柏树,凿井办学,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王氏祖先。
      2.王廷学四子王开第墓碑
          王廷学墓前下一平台,四座大坟左右横排,仅宗支碑和王开第墓碑保存完好,其余三座墓碑已倾圮,剩少量顶盖、抱鼓等构件,桅杆剩底座和残杆和石斗。人言四洞碑碑主是王廷学的四个儿子,为入川第四代,是王家四大房的先人。半个世纪前,众人要拉垮墓碑,挪用为河堰设施,王开第墓碑岿然屹立,众人无计可施,离去。
      王开第墓碑宽2.8,高2.9米,二重檐三开门,由基座、碑板、套门、夹石、龙柱、顶盖、抱鼓等组成。近满工雕刻,繁缛精美,色彩艳丽。顶盖歇山,翼角如飞。套门、抱鼓等处雕刻有40多个人物形象,以八仙、科举、家庭生活为题材;雕刻有龙、马、鹿、麒麟、狮、象、鹌鹑、瓶花、芝草、仙树等动植物,氛围祥和;抱鼓最具特色,以跪姿大象为基座,鼓面雕刻戏曲图案,边沿外雕仙树喜鹊,鼓上站立石狮。
      在墓前凝目观瞻,八仙献寿、神鹿耕田、琴瑟和谐的场景悬浮于石面,欢声笑语回响在耳边。其雕刻技艺之精让人赞叹,不知有多少来人在此入戏,不知又有多少后人在此仿佛看到先祖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叹息。
      墓碑的匾、联高古不俗,饱含人文情怀。有四匾:“白云在天”、“匿迹”、“韬光”;“僾见忾闻”。二联:“三台挺秀钟祥远;两水交环发福多。”“玉棺降宝人琹囗;石柳书铭姓字囗。”明间碑牌镌五龙,书“王公杏村之墓”几字,次间列胞兄及后嗣姓名:
      【大胞兄王开泰,侄王宬、王宜;
      二胞兄王开科,侄王瑚、王琛、王瑸、王珍、王瑄、王囗(左王右名);
      三胞兄王开化,侄王雄、王雍。
      婿:宋荣宗大姐,王有万二姐。
      祀男:王俊媳王氏,王杰媳马氏王氏,王仲媳冯氏,王佐媳宋氏。孙:王万……
      大清道光四十年五月吉日】
      碑阴是整石,宽2.17,高1.1米,是道光中绵州岁贡生杨辉国撰写的墓铭和宋元翰撰书的赞语,字径5厘米:
      【杏村王公墓铭
      铭者,名也。《礼》曰,论撰先人之美,明著后世(勿)/忘也。
      王公讳开第,字及斋,号杏村,祖籍陕西(巩)/昌府礼县人氏。自曾祖法政公始入蜀,落业(彰)/明县长江坝居焉。祖父占文公,于雍正初年(迁)/居于此。其父廷学公,渐起家声,生子四人,公(乃)/(四)[1]子也。赋性刚直,慎而寡言,勤忍居积,克承(先)/志,家颇丰裕,生平好施与,每过荒月,待公而(炊)/烟火者数十家。公之兴,公之长厚为之也。此(皆)/足以风当时,传后世而示不忘矣。元配宋氏,(公)/勤内助,生四男三女。公之教子,惟以耕读是囗/其将来之发福未艾者,亦预可卜。公生于乾隆/乙未年(1775),享寿六旬,于道光甲午年(1834)卒。时,其父(九)/旬晋一,[2]尚在堂。吾知公虽殁,犹有未满心,然(其)/夫人氏宋能治内,其子能治外,公亦可以囗囗/矣。因铭之,以昭来许云。
      同邑贡生杨辉国(敬题)/
      像赞:堂堂巍巍,瑰丽伟奇。止如山立,行若囗/垂。周旋进退,中矩中规。威仪抑抑,惟德之基。/
      心赞:松柏其心,梗楠其性。完璞葆真,原囗囗/命。处世权衡,公平方正。积厚流光,示我德囗。/
      言赞:金铭圭戒,古人凛然。枢机之发,荣囗囗/焉。惟公守口,躁妄胥捐。方之季布,可与比囗。
      待人赞:亲族睦邻,和平乃济。公有古风,囗囗/是励。取不伤廉,与不伤惠。综厥芳型,德垂囗囗。
      内弟宋元翰拜题并书】
      3.第五代王宜墓碑
      王宜是第四代长房王开泰次子。碑云:
      【故王公讳宜大人之墓
      择庚向以彰福地;卜甲山而著文峰。佳城。
      祀男:王万全李氏。孙:王代吉,王代祥,王代富。
      婿:黎祚常大姐,蒋崇光二姐,张永盛三姐,刘显吉幺姐。
      大清同治七年(1868)岁次戊辰十月初四日立石】

      [1] 原文“名著后世”、“季子”
      [2] 王廷学墓碑立于道光十六年,称七品上寿。王开第是王廷学四子,寿六十,故王廷学此时至少应就是一或百岁零一,不可能为八十一。



      评论图片

    • 李戴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5-29 23:13

      顶 (0)
      本帖最后由 李戴 于 2019-5-30 23:23 编辑

      望江村天子坟王氏
      望江村天子坟王氏原籍陕西富平县。入川始祖王价,始祖母董氏、蔡氏,康熙年间迁入四川剑州旧兴坝落业,生四子:王廷玺、王廷锡、王廷爵、王廷选。康熙四十年(1701),四兄弟在抗香铺近侧,插占绵州北乡一里天子坟、姜家塆,黑灵山一带。
      王氏祠堂在天子坟水观音处。祠堂有三大士、杨六郎等石像和清碑三通。三大士是观音、文殊、普贤,石像残损,但坐骑较完整。乾隆四十二年宗支碑,列子孙约110人。道光九年《天子坟补祠堂风脉记》,点赞天子坟风水格局,劝诫后人慎守祖坟。光绪九年《王氏宗派》碑列举了王氏字派有“价廷曰第,恭通世国,在明德显,耀荣忠孝,维家政囗,崇礼义存”等二十八字。
      (一)乾隆四十二年宗支碑
      是四方碑,由底座、碑身和碑帽组成,全高2.1米,身高1.52米,长0.31,宽0.38米。云:
      【永垂万古
      天覆地载,大德不外于呈献;纪世存年,(奇)功莫祥于立石。念昔,吾祖始自陕西,世远年湮;既迁剑州旧兴坝,居处数载;于康熙四十年迁于/绵州北乡一里住居,地名天子坟、黑灵山。各处分居,子孙繁昌,犹虑后世不知亲疏高卑,特序诸碑记,各分房分注石,以存后世不没云。
      曾祖王公讳价董氏蔡氏。所生四子。
      大房:生员王廷玺安氏。大:王曰仁王氏-王景恭何氏。二:王曰义黄氏:①王克恭李氏-王通儒杨氏周氏-王通学石氏-王世俊、王世杰、王世伦;②王谨恭石氏邓氏-王通达李氏-王世囗囗氏。三:王曰礼李氏-王素恭赵氏-王通寿邓氏-王通康贾氏、王通秀张氏-王世福。四:王曰智田氏-王建恭贾氏-王通睿李氏、王通哲李氏、王通仲。(25人)
      二房:王廷锡王氏。(大:)王曰第陈氏-王赵恭王氏。三:王星第嘉氏:①大王络恭黄氏-王通理卜氏、王通朝黄氏-王仕全、王仕囗;②三王肃恭张氏-王通权安氏、王通芳赵氏、王通远吴氏、王通玉。四:王登第。五:王成第柴氏:①大王久恭钱氏加氏-王通鳌;二王蔼恭何氏-王通诗李氏王氏;三王训恭李氏-王通枢何氏、王通柱、王通俊、王通囗;四王在恭张氏-王通选、王通绪、王通信。(29人)
      三房:王廷爵董氏。大:王曰忠安氏:①大王秉恭张氏-王通贤何氏、王通才赵氏、王通喜何氏、王通顺杨氏;②王囗恭何氏-王通福杨氏、王通友刘氏、王通魁何氏、王通芝-王世元;③三王处恭冯氏-王通元、王通泰-王世亨。二:王曰政嘉氏:①大王要恭古氏汪氏-王通囗李氏、王通安;②二王进恭那氏-王通显王氏、王通兴、王通珍-曾孙王世琳、王世琮。三:王曰明王氏:①大王恒恭李氏-王通富那氏、王通贵贾氏、王通荣嘉氏、王通华马氏-曾孙王仕宇、王仕静、王仕囗、王仕囗、王仕君、王仕臣;②王应恭侯氏-王通金李氏、王通银。③三王修恭贾氏-王通周贾氏、王通伟、王通祥、王通典。领修:王恒恭、王通贤。(47人)
      四房:王廷选张氏-王曰珍黄氏-王珩恭赵氏李氏-王维安安氏、王维成张氏-曾孙王仕廷,王仕国,王仕弘。(8人)
      大清乾隆四十二年岁次岁次丁酉季春月初七期谷旦】
      (二)道光九年补风脉碑记
      【天子坟补祠堂风脉碑记
      囗囗保宗庙于长灵,贻子孙于勿替者,无非风脉所由,钟山川之毓秀者。(念及)/我先人由秦入川,落业于兹,由来久矣。而绵北一里天子坟,则龙势耸翠,囗囗/流连,群山环拱,河流如带。前突尖山象笔峰也,面挹清濑壮文澜也。四岭/囗囗桂榜局也,南峦高架旗鼓阵也。右列龙门吞流激浪,左为龟形,前有望江,(后有)/岭石雄立林森列,则堪舆所谓外砂也。而他日人文蔚起,不卜可知矣。前(人择)/地而处,而后人得不继述以守成乎?
      于是,凡我同姓之人,尤宜珍重慎守(祖先)/坟茔之地,每年树木草山,仅许护蓄培补,不得擅行剃割。若有烟无粮者,(亦不)/得藉坟浸沾进葬。倘有奸顽儿童,昼夜放牛吃草,无耻妇女故意割草寻(柴),囗/管各业,不得越界滋扰,一人拿获,众人齐集以公罚。倘若不遵禁止,擅行囗囗/浸沾估葬者,许执事人公处公罚,自甘受罚。至于草木所卖之钱,以使累(积蒸)/尝祭祀之用。以后除用外,积余剩之钱,未在会者,眼见不忿,不得瓜分。系囗囗/等同心协力,因而勒石禁止,培补风脉,使世世子孙勿替引之。故为序耳。
      经理人:王仕乾,王仕玺,王通伟,王通珍。
      工师:王仕兴,王仕才。同心协立。
      皇清道光九年春三月初二日谷旦立】
      (三)光绪九年王氏宗派碑
      【王氏宗派
      爰志先族四房更名规目
      价祖公所传流四房人等公议字派二十八代,(不)/(致)后世子孙更名紊乱,以错尊卑长幼之序。愿族(内)/远近人等知悉凛遵之,自见瓜瓞绵远之流传矣。/而今族谱已成,援笔镌石,以定字派,自始祖公:/
      价廷曰第,恭通世国,在明德显,耀荣忠孝,维家政囗,崇礼义存。[1]
      自今注明字派,无容紊乱。我族之(后嗣)/子孙甚多,枝叶繁茂,恐延年久远,或异国他乡,离囗/别井,亲疏难辨,辈伦何分,且难认为一家耳。或囗囗/乱宗,扭立伦常者,听从家法处治。翼后世子孙凛/遵无违,故尔爰志一石,以备考,书记于万斯年/羊存矣。
      大清光绪九年岁次癸未季春月朔二日閤族公立】


      [1] 不满28字,怎么回事?



      评论图片

    • 李戴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5-29 23:16

      顶 (0)

      评论图片

    李戴 lv. 3

    主题

    1380

    交子

    32753

    粉丝

    19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