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13630 来自 四川省资阳市 2019-1-4 15:55 | 只看该作者

 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资阳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以下简称《规划》),于2018年11月9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确立了我市发展目标: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成都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宜居宜业的生态文化江城。

  规模

  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达325万人

  市域城镇化水平达73%

  《规划》范围为资阳市市域,市域面积为5747平方公里,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0年,远期为2020—2035年。

  对于资阳的发展规模,《规划》预测,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将达到325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73%。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99.7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09.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109.9平方米。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主、两副、多点、一区”市域空间结构

  区域发展战略

  以全面融入成都、积极对接重庆为重点,共筑成渝城市群,带动资阳发展。重点推进成资同城化,构建成资大道、成渝高速公路、沱江三大发展轴线,吸收成都辐射,全面对接成都。同时,加强在重点领域和重点空间方面与重庆的合作对接。

  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分析,由于中心城区不在市域地理中心,但随着安岳、乐至两县对外交通条件显著改善,与成渝两大都市的区域关系更加紧密,成渝区域对两县带动力大于资阳带动力,因此,将两个县城提升为市域副中心——安岳建设成渝中部开放发展前沿区,乐至建设成渝中部绿色发展示范区,赋予县城更大的发展活力。规划构建“一主、两副、多点、一区”的市域空间结构,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重点镇—中心镇—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构建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城镇职能体系。

  乡村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乡村更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大幅提升,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农民生活富裕美好,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产业体系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深化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绿色制造业,重点打造“一核一极三区”,形成主导产业区、县域发展区、特色产业园联动发展的多元多层次现代产业园区发展新格局;面向区域,培育专业化服务功能,依托交通与风景资源打造三大研发创新创意集聚区和六大服务业重点集聚区。

  综合交通体系

  在市域交通方面,建设立体现代开放通道,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7高9轨16快”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依托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构成的复合化交通网络,支撑天府国际机场枢纽建设,提升资阳市对外交通可达性和市域联系时效性。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构建合理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统筹协调。全面保护市域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内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强节水建设,高效利用水资源;保障城市供水,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提高城市截污治污能力;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打造安全高效、能力充足的绿色智能电网;完善智能可靠的通信网络;各类能源并举,构建多样化的能源结构。

  中心城区

  “一带两翼”功能布局凸显丘陵城市特色

  优化布局

  依据区域交通条件、城市空间拓展方向和生态基底条件,构建“一带两翼”的中心城区功能布局结构,为城市未来各项功能的建设提供了基本框架。

  “一带”为以老城市级商业中心、城北行政商业中心、城南商业文化中心、城东行政商业中心、临空商业文化中心为重要节点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集聚带,以轨道交通为支撑,向西北、东南方向拓展,并以沱江、九曲河为核心,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景观风貌,打造服务于资阳乃至区域的城市综合服务高地。“两翼”为先进制造产业区、生态休闲区。西南翼先进制造产业区利用对外交通便捷、场地地形较为平整的优势,建设资阳城区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区,带动资阳产业升级;东北翼生态休闲区利用沱江、深丘的环境景观优势,以生态涵养、农业休闲、临江小镇为特色,以生态休闲和科教创新为重点,提升资阳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依托资阳山水本底条件,《规划》拟创造丘陵城市特色,采取紧凑组团的布局方式,以空间纵向拓展、服务分片内聚、生态绿楔贯穿为原则,形成“一城四区”空间布局结构,即城市由临空区、城中区、城南区、城东区组成,四区内进一步划分为十六片。

  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形成“1+4+5”公共服务中心体系结构,即一个主中心、四个片区中心和五个特色区域服务节点,在城市中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综合交通

  提高交通综合支撑保障能力,促进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构筑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与沿江多组团空间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至2035年,力争实现城市中心组团与外围组团之间10分钟、各组团15分钟以内到达对外通道。

  公共交通方面,通过“环+放射”对外道路网络,打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中心城区对外可达性。由成资大道、机场北快速通道、国道351构成城市外环线,承担市域交通联系,屏蔽过境交通;成资大道、成渝—成宜联络线、国道321改线、资安快速通道、国道351、资简快速通道、建设西路、幸福大道、国道321等道路形成射线,承担中心城区与市域各乡镇、板块之间的联系。

  城区道路交通方面,重点构建“三横五纵”的城市结构性主干路与13座跨江通道,满足跨组团快速联系需求,强化道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支撑作用。

  另外,《规划》还提到,结合资阳山水景观特色打造慢行特色分区和两类景观道路。同时,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城市交通模式向低碳、绿色转变。

  绿地系统

  《规划》统筹考虑城市周边和城市内部山水要素,建设内外绿地生态系统贯通、与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契合、体现资阳风貌特色的绿地系统,建设公园城市。构建“一源两带七楔多园” 的绿地系统总体结构,并通过绿线、蓝线和山体保护线的划定和管理,强化绿色生态建设和管控,加强城区生态景观打造,体现生态、宜居、文化特色。规划19个市级主要综合公园、2个专类公园,划定11处郊野公园。至2035年末,按规划期末人口99.7万计算,规划人均公园绿地15.1平方米,公园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达到13.7%。

  总体城市设计

  围绕资阳中心城区“山、水、坝、城”四大特色景观要素,到规划期末,实现“山”景从障碍向资源的转变,因地制宜采取“望山、环山、圈山、上山”等多方式的山体景观保护与利用措施;实现“水”景从边界向中心的转变,使黄金水岸成为城市沿江发展的景观中轴和公共空间脊柱;实现“坝”景从自然景观向空间载体的转变,发展河坝成为滨江主要景观单元与城市空间载体;实现旧“城”从功能集聚向疏解的转变,打造城市文化中心、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提升旧城活力和环境品质,在古城历史街巷的骨架下承载当今的市民文化与生活。

  通过规划,资阳城区最终形成“沱水九曲、团城八湾,资山七脉、城聚一心”的“山、水、坝、城”相映相融的城市整体空间形态,进一步彰显城市生态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掌纹12345 lv. 2

    主题

    405

    交子

    1220

    粉丝

    1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