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元通古镇摄影一/
周鸣天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历史悠久的成都崇州市元通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元通的得名据史料记载,宋朝著名的古诗人范成大从苏州乘船沿着长江来到四川,随着长江支流到了元通镇,为元通仅有四条街道留下了名垂千古的,东盛,双凤,麒麟,增福,街名,距离成都市区38公里,古镇历史1650年。为四大集镇之一,文锦江、味江、泊江三江汇合,贯穿元通全境。
天主堂,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天主堂十分完整,坐落在麒麟街北侧,除大门为哥特式,顶竖十字架外,其它全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制。
永利桥,横跨泊江河,下临文井江,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嘉庆年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再经修缮。砖石结构,三孔拱桥,桥长29.3米,宽8米,拱高1.15米。
黄氏宗祠,在麒磷街南侧。为元通大姓黄家之祖宗祠堂。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门柱有四川著名学者林思进题写的对联。
罗氏故居,建于清代中期,在黄氏正院之右。虽然布局和黄氏正院略同,但体量较小,面阔只有3间13.95米。是清代、民国年间元通绅粮人家居住环境的典型代表。地处麒磷街南侧87~119号。
汇江桥,是川西有名的铁杆桥,原在增福街南口,重修於清光绪二年(1876年)。1986年7月,移于双凤街口今址,按原貌建造。桥长156米,宽2.5米,横跨文井江。桥身三墩四孔,墩上均有桥亭。
元通古塔, 元通古塔足以证明: 曾经的元通古镇,当年是何等繁荣昌盛,三江水运交通是何等繁忙。 元通古塔有八层楼之高。 位于二江交汇处。
元通惜字宫是元通镇的标志性建筑,塔上刻着:一库巍峙焕文章 三江汇流润俊杰 兹在杰灵。是供奉传说中的汉字发明者仓颉的庙宇。
永利桥,位于元通古镇长场口,横跨泊江,为崇州境内仅存石桥。据记载,该桥始建于明代,重修与清代嘉庆15年(1810年),由崇庆州乡绅募资建成,系悬砌式三孔石拱桥,1938年,桥身曾被洪水冲塌,1939年按原貌重建。1996年,被列为崇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元通春台会又称“清明会”,在清明节前后7天举行,元通的清明会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在清明节举行的劝农大会。元通上场口有个城隍庙(又名给孤寺)。庙里的城隍据说是清明出巡,缉恶惩罪,赏善恤贫。因此清明会期间,人们有安排了放五猖、城隍出巡、城隍赏贫、城隍回殿等热闹节目,并在河边搭台唱戏娱神。来自各地的商人们就利用这个时间在河坝上摆起货摊,玉器珠宝、麻油米面、各色绫罗绸缎……有三百余年历史。
天主堂的筹建还是由住法传教士谷神父与同元通场的教友:刘专昌、杨公信、曾四令等议定修造,建堂的经费由谷神父赞助,并在本地教友的大力的配合下而竣工,教堂立名为天主堂,教堂的形象设计师以中西合式的结构,门面形象是按天主教的规义制作的图案而精心塑造。
罗家大院是由元通古镇的传奇女商人罗幺寡妇独立主持修建的,砖石结构二层木楼,小天井周围的回廊浮雕透出灵秀,牌坊式大门,哥特式尖顶顶子。
是黄家大院。建于1914年,是原国民革命军黄姓旅长的住所。
“女中君子”:龚姓女子自幼许配给张家大户,未过门丈夫即死去。龚氏来到张家,为丈夫守节,为婆母行孝。官府赐她“女中君子”牌匾。
刘家院子川西民居典型小四合院,门上对联李白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外加“千山”“万里”。
2019年1月,元通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交通:1、在快铁到崇州,再转元通公交。2、成都地铁4号线万盛站转302公交到崇州站,再转元通公交,可刷成都老年卡。3、成都崇州街子镇有313公交到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