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现有寺庙名称由来
文/葱姜园子
峨眉山,佛教称之为普贤道场,是宇内四大名山之一。山中庙宇寺观繁多,造型古雅神奇,雄秀巍峨,各具风姿,每当赏心悦目之际,何尝不想得知其名称的由来。
报国寺:登山之起点,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名为会宗堂。所谓“会宗”,就是寺内祀普贤、广成子、楚狂接舆牌位,其意为融合释、道、儒三教。清顺治十一年,闻达禅师改堂为寺,塑供佛像。康熙四十二年,取《华严经》“四报”中“报国王水土之恩”,而题名为报国寺。
伏虎寺:据《峨眉山志》载:创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名龙神堂。相传寺庙附近常有恶虎伤人,僧人建“尊胜幢”以镇虎患,随之寺也易名为伏虎寺。另有一说,因寺后山形如伏卧着的老虎而得名。明代崇祯年间,曾一度名为药师殿,后寺庙毁于兵乱。清顺治八年(1651),贯之和尚率弟子可闻禅师在旧址结茅为屋,名虎溪精舍,然而人们都仍习惯称它为伏虎寺。
雷音寺:建于明代嘉靖六年,原名解脱庵。“解脱”,就是说入山于此解脱尘缘;出山于此解脱险阻。万历二十年,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的意思,改名为雷音寺。
纯阳殿:早为道家寺观,曾供八仙之一的吕洞滨。吕洞滨名嵒、号纯阳子、人称吕祖。因此,寺名为:“纯阳吕祖殿”,简称纯阳殿。
神水阁:建于明代万历末年,当时名之神水庵,清初改为神水阁。“神水”,是阁前有一方池,泉水注入。水清味甘,晶莹剔透,长流不息,而且可治数种疾病。古人无法验证,只好称之为神水。神奇之谜免不了传说,相传是天女引来瑶池玉液,故多称之为“玉液泉”,其实就是矿泉水罢了。
中峰寺:建于晋代,其名为乾明观,为道教一寺观。“乾”为八卦之一,代表天的意思。“乾明”似为知天下事。晋末改观为寺,名中峰寺。因寺建于白岩峰上。白岩峰耸立在群峰环抱之中。
清音阁:斜卧白云峡口,傍依牛心岭旁,因而唐代曾为牛心寺、卧云寺。黑龙江、白龙江两溪奔腾汇合于此。高山流水、清幽至极。清音浙淅,如鼓瑟琴。加之,清新悦耳的鸟语,令人心旷神怡。明代洪武年间,广济和尚取晋代诗人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之意,改名为清音阁,真是恰到好处。
洪椿坪:为明代万历五年楚山禅师主持开建,取名千佛庵。原寺院内,曾有千尊佛像,所得“千佛”二字。后寺院毁于火灾,清乾隆年间重建,并根据寺前三株洪椿古树,而取名为洪椿坪。《庄子》中说,洪椿树以一千岁为春,以一千岁为秋,是一种神树。佛教借以名寺,喻含佛法长兴之意。
仙峰寺:创建于元代,名叫慈佛庵。明代万历四十年扩建成寺。因寺倚仙峰岩而取名仙峰寺,亦名仙峰禅院。但是,人们习惯称此寺为九老洞。其实,九老洞在寺的右侧,相传为天英、天任、天心、天柱、天禽、天铺、天冲、天芮、天莲等九老居住洞中。
遇仙寺:建于清代同治初年。它的庙名是根据传说而来的。相传,曾有一游人在此遇见一老人。老人赐锡杖给游人,游人求之腾空而起,瞬息便到家门。又有一说,在此储放新鲜蔬菜,经久不黄不腐,就是把萎缩了的蔬菜放在这里,第二天自会回青如新,喻为遇仙。
洗象池:南宋时称初喜亭。“初喜”指游人登山至此,以为山势坦途,便高兴起来,然而哪有从此皆坦途的事呢,故又为“错欢喜亭”。清康熙年间改名为洗象池。洗象池,传说普贤骑象登山,在寺前池中汲水洗象而著称。另有一传说,曾有一妇女在寺庙中生了一小孩,并在池中清洗,后小孩长大成了宰相。而“相”与“象”读音相同。
雷洞坪:唐、宋时称雷洞祠。明代叫雷神殿。神话传说,龙雷之神常集合于此,闻人声便风雷暴雨。万历年间,塑供铁佛七尊和“禁声”铁碑以为镇压。雷洞坪海拔2600米,高度在一般雷雨层之上,所以平时响雷,雷声于寺之下,因此取名雷洞坪。
太子坪:原名“大欢喜亭”。“大欢喜”的含义有二:一是登山至此,已就坦途,喜极而呼;一是游人入山以来,未见金顶容貌,现在就在眼前,精神一振,欢喜高呼。明代万历年间,供太子神像故名。
卧云庵:古称“银顶”。因古寺庙为锡瓦所盖。“卧云”顾名思义,寺庙建于山顶西峰,终年俯卧于云海之上。
金顶:原名“铜殿”。明代神宗皇帝赐额“永明华藏寺”。铜殿是用数百万斤铜板、铜枋、铜皮焊接而成的。加之,殿顶渗有黄金,并座落于绝顶之上。阳光下,金光万道,照耀天地,故人们称之金顶。
华严顶:此寺建于清雍正七年。所谓“华严”是指《华严经》,为佛经之精华。叫华严以示庄严之意。
初殿:相传东汉时,有一位药农名蒲公,在此采药,发现鹿迹,跟迹至山顶,遇普贤菩萨。下山回到此地修建了峨眉山第一座寺庙,故为初殿。也有人说:这里山形如鷟,“初”是鷟的讹音,故名初殿。
息心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约1522-1566年),时为一小庵,相传古为息心居士静习之处,后开建为寺,故名息心所。明末清初荒废,乾隆年间(约公元1736年)德辉和尚重建寺宇,现存寺院为清光绪初年建筑。另外,《息心所颂》记述一长者说偈云:"身相如虚空,不摄善恶念;是名息心所,菩萨方便力。"此应为寺名之凭据。
万年寺:创建于晋代安帝年间,供普贤菩萨,名叫白水普贤寺。唐僖宗乾符三年改名白水寺。“白水”即白龙江小溪,因流经石灰岩,岩石沉积,日晴水色如乳,并横穿万年寺。明代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为他母亲慈宁做寿,赐额“圣寿万年寺”,从此定名万年寺。
白龙洞:白龙洞寺庙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相传,神话故事《白蛇传》上那位白娘子,曾在寺后洞中修炼成仙。后与青儿遨游西湖,遇上许仙发生了那场动人的爱情故事。因此,命此寺为白龙洞或白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