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2 31890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12-13 21:58 | 只看该作者

永济桥碑在江油市青林口外张家坝江边、桂林桥碑近侧,四方碑亭式样,全石,由基座、四方碑、角柱、地栿、额枋、顶盖和宝顶等组成,高5米余。顶盖翼角伸出,略翘。宝顶分三层,下为四方供几,中为三级葫芦,葫芦上雕莲瓣,上为长锥,素面。额枋上有五道匾额,配“仙姬送子”、“抱龙登殿”等戏剧图案,地栿有“禄享千钟”、“吉庆如意”、“荷蟹”、“麒麟凤凰”等吉祥图案。
     额及角柱联句如下:
    【东额:望洋免叹;一路福星。联:梓里瞻渡口,看市本青林、路转江岩、上底雁门、中临马阁、下历龙郡,且遥连匡岫琴台,其间定有题柱客;潼河溯源头,想乡属帝君、山名王爷、西通江邑、北逮剑阳、南达汉昌,更近接廉泉让水,从此不劳泛舟人。州同衔何润霖敬题。
南额:功劳不朽。联:于天梯石栈而外再为蚕丛连坦道;看词人墨士之流稳乘驴背达长安。廪生符守龙谨题并书。
    西额:平荡同归。联:敢云突过前人,鳌背仍重永济号;但愿遗来厚泽,虹腰长对太平山。武生何光杰囗囗囗。
    北额:回天巨手。联:奇功全仗人为,一朝共庆长虹起;文笔曾惊天赐,处士应乘驷马来。龙安府学廪生囗囗芝囗囗囗题】
    四方碑一面是廪生魏希徵题写的桥名,一面是廪生符守龙撰书的碑序,两面是捐资姓名。如下:
    【重修永济桥
    光绪戊戌孟夏月吉日
    府学廪生魏希徵敬书】
    【天下事大可为,虽有有为之彦,必待可为之时,而后毅然为之。天必从其欲,人不议其专,群情踊跃,功成反手。曩之忠而获谤,信而见疑者,几莫识其所以然。《易》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非此之谓与?
    青林场上通保剑,下达江彰,溪流延袤,为潼水上游。乡人于场外支石梯版,以便往来。秋冬水涸,并可徒涉;夏月暑雨,众流汇归,洪波巨浸,所支之石与梯渡/之版没于水矣,行李往来,有不共叹望洋哉?此永济桥之所以由建也。
    厥功权舆于光绪甲戌(1874) 春季,蒇事于丙子(1876)夏初,首事者何公丕承,勷成者曾、邓、刘、桂、尚诸公,出簿募金,鸠工选石,栉风/沐雨,颇费心力。独惜是年七月,辄为水圮一洞,接连二洞,稍形攲侧,匠作欲因以为利,诒之曰:“桥之不固,因基之不坚,盍拆之实其足而强其基,庶可永保无虞。”诸公未觉其谲,遂从而拆/之,以图后举。而事机未至,动滋疑惧废而不修者,迄今廿余载,瑰伟巨石阁置河畔,有为之士未尝不目击而心伤之,终付之无可如何而已。
    丁酉(1897)仲秋,有远道客交易来场,鐻饮为欢,失言/曰:“倘贵境募得六百缗,当并力成之。”言未既,有应于列者,曰:“愿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应者为谁,盖何君光杰也,欲成斯桥久矣,嵚嵚在抱。越月,邀集街乡首倡义举,其乐输恐后者,钱约/千余缗。即于农功之暇择吉兴工,匠不良者斥之,石不坚者易之,磴少卑者增之,版少缺者完之,朝往暮归,身先劳苦,八阅月而工竣。
    复询是客,以实其言,客曰:“前言戏之耳。”噫嘻!其咄咄/怪事哉!自斯桥折后,好事者藉为口实,乐善者悬为厉禁,而何君光杰得客一言之激发,辄奋然自任,而斯桥复成,非天假之时哉?故曰:“天下事大可为,虽有有为之彦,必待可为之时也。”/
    落成日,演剧酬宾,树碑表绩,诸公嘱记于余。余惟斯桥毁而复成,前后数十年间,天时人事之变迁,与诸公创始踵成之辛苦,非编家鸿笔不足以摹拟其情事,而光耀夫永济桥也。诸公/曰:“言不必文,事徵诸实而已。”余曰:“敬闻命矣。”乃盥手而为之记,抑是功倡首者何君光杰,勷成者何君润芳,聂君崇春,文君治明,伯丈刘公绍达海,暨侄纪,其一切规费与佽助姓名,俱胪/列于左。
    石匠潘天奇、刘邦山、高未城、孙万喜、敬开元、陈绍建此,六起去工钱壹千壹百零捌钏四百六拾文。木匠、篾匠、囗匠、月伙、零工,/去钱壹百一拾一钏七百文。各色树株、竹子、火麻、萦草、谷草、酒米、石灰、草鞋、各路盘费、脚力,去钱贰百五拾乙钏叄百四十文。熟米、御麦、酒肉去钱贰百捌拾零七百文。请客席桌、/各处送礼、菸盐去钱陆拾捌钏捌百四拾文。搬运树木、砌堰及各样杂项去钱壹百弍拾三钏零六拾。酬客、演戏去钱贰百贰拾五钏六百八拾文。路钉盖去钱三十四千六百文。/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上澣,龙安府学廪生符守龙敬撰并书】
    碑解。梓潼县青林场位于潼江上游,上通保剑,下达江彰,为了方便行人往来,乡人在场外江上支石架板修成桥梁。秋冬枯水季节,行人往来无虞,到夏季水涨,桥墩和桥梁都被洪水吞没了,大家只有望洋兴叹。因此,首事何丕承鸠集曾、邓、刘、桂、尚等姓募化修桥,起始于同治十三年(1874)春,落成于光绪二年(1876)夏,名永济桥。当年七月,桥被水冲圮一洞,挨着的一洞也倾斜了,众首事采用匠人建议,将石桥拆去,将石材堆置河边,以图再举。
    光绪二十三年(1897)秋,有远处来的商人酒后戏言,如果当地能募化到六百串钱,他将出力成就美事。乡人何光杰听闻此言后受到激发,奋然自任,邀集街乡,倡议修桥。结果众绅民和商号不吝锱铢,捐钱千余串。于是择吉兴工,辞退技艺不好的工匠,换掉不坚硬的石材,增高桥墩,补全桥板,朝往暮归,历经八个月将桥建成,时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
    此次修桥是何光杰受商人戏言激发而首倡义举的,辅助何公的还有何润芳、聂崇春、文治明、刘达海等,赞助修桥的有各会馆、各会各寺与众士民,其中本场商号有元兴合、义丰元、双兴发、春和堂、天顺生、成盛兴、益昌恭、祥昌泰、和泰生、福泰源、恒泰森、同发合、道生合、世祥合、义兴福、兴顺成等。桥修成后,龙安府学廪生符守龙受邀作序。
    桥名“永济”,是众人对桥的期许。桥重建成于光绪二年夏初,至七月便付之洪流,“一议”失败后,大家胆怯了,以致二十余间没有人再敢重兴工程。“二议”起始于戏言之激发,却众志成城,修成的桥更高更厚更坚,但是当年就被水毁,即告寿终, 只留下巍峨的碑亭和河底坚厚的基石作为见证。男人们的突围再次失败,像极了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近三十年后的民十六年,一位叫邓桂贞的老妇一改前辙,“三议”创修铁索之桥,才一改窘境。现在仍依当时之例,重建成铁索之桥,邓妇之成就,流传千古矣。
    上潼人2008年考察,“潼江两岸条石垒就的桥基、江水中仆倒的石板,清晰可辨,从残存的桥石的规模,依稀可见昔日桥之大、更可遥想古时潼江的浩淼。正是为了祛除水患,桥头曾建有三楼一殿的‘锁水寺’,可惜今已不存。民国十六年,本地孀居的邓桂贞女士倡议以铁索重建,遂改名‘桂林桥’。”
(李戴于2019年10月25日记)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李戴 lv. 3

            主题

            1380

            交子

            32755

            粉丝

            20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