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东北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7月16日,马云率领团队开启了“闯关东”之旅,亮相哈尔滨,造访高校、签订协议,并誓言“投资要出山海关”。 半年来,马云不是第一个造访的,在他之前王健林、马化腾、许家印等,都在东三省留下了足迹。大佬齐聚山海关外,一股前所未有的投资暗流正在东北形成。 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联系到东北是新增国家中心城市和自贸区的热门选项,大佬们不约而同的投资,是否意味着东北正在摆脱衰落的阴影? 01 数千亿投资密集砸向东北 东北是国营经济的重镇,国企资产占比超过5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全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东北只有7家,跟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大企业更是无缘。这次几大巨头的到来真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 其实去年年初,京.东就曾先行一步造访沈阳,并表示计划未来三年在东北进行超过200亿元的投资。时隔一年多后,更密集、更大体量的投资砸向东北。 领头的是王健林的万达,今年5月15日,这家地产巨头和沈阳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投资800亿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和5个万达广场。 一个月后的6月12日,马化腾和沈阳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建设“数字沈阳”。这场投资签约的规格也很高,马化腾和辽宁主官都到了。 马化腾前脚刚走,三天之后许家印也来了,地点还是沈阳。按照协议,恒.大将投资1200亿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这也是近五年来,沈阳首次迎来新的车企。 马云和马化腾方面的投资额尚未公布,万达和恒.大加起来就有2000亿,且都集中在沈阳,沈阳2018年的GDP为6292.4亿元,2000亿就占了三分之一左右,它对沈阳的巨大意义可见一斑。 2017年经济数据,来源:统计年鉴 企业之外,国家的政策给的也相当足。比如在6月6日召开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就提出设立东北振兴专项转移支付。 从国家扶持到企业投资,密集的利好如雨点般砸向东北,这片最不被看好的区域终于有了点重整旗鼓的迹象。 02 东北拖后腿,东西差距让位南北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几个大佬纷至沓来,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也是因为东北沉寂的实在太久了。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辉煌过的痕迹,只剩下首屈一指的城镇化率。 不久前中国经济东西差距让位于南北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其实北方经济的下滑,首当其冲的就是东北。 吉林增速,来源:统计公报 1978年前后的东三省,在全国经济十强城市中,占据了三个席位。其中沈阳排第五,大连排第七,哈尔滨排第九,长春也正好跻身第二十位; 二十年后,十强已经没了东北城市的身影;四十年后,东北四城都只能在二十强开外。而那些靠民营经济和外资起家的地级市,如无锡、东莞、佛山,都完成了对东北四城的反超。 2003年启动东北振兴计划后,东北的经济出现了回暖状态,到2013年期间,在各大区域中整体增速是最快的。但近两年却未能延续,在全国经济的占比从高峰时期的10%以上,跌到2017年的6.4%。 近几年来,东三省的GDP增速都在7%以下,比如吉林2017年是5.3%,2018年是4.5%,最低迷的是辽宁,2016年一度负增长,降幅为2.5%。 因为经济缺少活力,东北的人口大量外流。2000年五普时,净流出40万;2010年六普时则达到219万。这五年来,东三省的常住人口继续维持负增长。 来源:网络 其中黑龙江从2013年的3835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3773.1万人;吉林从2717.43万人减少到2704.06万人;辽宁从4390万人减少到4359.3万人。五年间东北常住人口减少105.54万。 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四大城倒是能够吸纳周边的人口,各城市的常住人口都要比户籍人口高百来万左右,不过经济同样缺少竞争力。2018年沈阳和哈尔滨都不到6%,沈阳2016年甚至下滑到负增长5.8%,创历史新低。 显然,放眼全国,没有比东北尤其是沈阳更需要国家政策和企业投资来刺激一下的地区了。 03 沈阳拿下国家中心城市已无悬念? 国家提东北振兴,大佬们纷纷响应,这当然是一种“大局意识”的体现,但企业投资都要讲回报,何况是几千亿的钱砸进来,来东北掘金,说到底还是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 从几位大佬的投资选择中,还可以看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虽然都是落子东北,但除了阿里是前往哈尔滨外,万达、腾讯和恒大全是选择了沈阳。 在之前的文章中,西部城事曾分析过,国家中心城市如果扩容,第十个指标给东北,更具体地说给沈阳的概率是最大的。 首先从东北层面看,东北振兴是国家战略,东北的困难国家不会坐视不管。目前其他几大区域都给了,比如西南有重庆、成都,西北有西安,中部有郑州、武汉,给东北一个名额完全在意料之中。 而且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有4个在东北,分别是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中国的资源分配都是依照城市规格来,以前只看行政等级,未来看城市综合规格,国家中心城市就是掌握资源的区域中心,从战略平衡角度看,东北同样不至于缺席。 而在东北四大城市中,沈阳的GDP是最低的,比省内的计划单列市大连要低千亿以上,不过论人口、财政收入、消费状况和资金积累,综合实力并不差。 另外如果摊开高铁地图就能发现,沈阳是整个东北地区最具优势的交通枢纽,米字型的高铁网络下,可以便捷地连接华北,同时辐射更北方的东北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承担着承接国家重大项目、带动区域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任务,所以天时地利之下,企业大佬心照不宣的选择,是否意味着沈阳成为国中的悬念,渐渐有了答案? 04 东北能够再次起飞吗 顶级企业纷纷布局东北,对三省地区是肉眼可见的红利。而政策层面,如西部城事之前的分析,实现东北振兴,除了给国家中心城市入场券外,大概率还会有增设自贸区等利好。 然而,东北要实现再次起飞,却依旧面临着诸多瓶颈。 首先从市场经济层面看,更能反映营商投资环境好坏的,不是更具话语权的五百强,而是那些中小民营企业。 相信很多人对几年前那篇《除非你脑子进了水,不然别来东北开公司!》文章印象深刻,这篇文章一度惊动了黑龙江主官,它所反应的市场不完善、办事效率低、营商环境欠佳,正是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2015全年回顾与展望》中,有一个被反复引用的数据,当年的天使投资市场,东北地区共获得4起投资,金额加起来仅700万左右,堪称被遗忘的区域。 哈尔滨增速,来源:统计公报 国企缺少竞争力,民企活力不足,与此同时,东北还面临着资源型产业转型难的问题。巅峰时期的东北,发电量、生铁和钢铁产量,在全国占到70%以上,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不过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的枯竭。 国家公布的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东北就占5个,分别是辽宁阜新、黑龙江伊春、吉林辽源、吉林白山、辽宁盘锦。此后第二批、第三批,东三省依旧是数量最多的,其中包括不久前因房子白菜价而被关注的黑龙江鹤岗。 除了投资环境、产业结构等瓶颈外,人口流失严重的东北,还面临着低生育率下的老龄化难题。 不过依旧不必悲观。首先国家不会放弃,东北经济再差,都会有政策兜底;再次,几位大佬们的密集落子,对东北的产业面貌和经济增长,都会有所助益,也会形成投资示范。 而且东北地区自身也有向好的信号。比如辽宁一季度增速6.1%,时隔多年重新站上了6%的门槛;2018年,辽宁、黑龙江的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9.8%和11.2%,同样相当可观。 东北的底子在那里摆着,在重磅红利接连砸来的前提下,的确有焕发生机的可能。当然,对东北来说,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官僚主义、国企病等病灶不除,对外来输血依赖过深,只会加剧自己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