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

收藏( 0 )

分享

点赞(2)

举报

2 1 16383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19-6-26 17:25 | 只看该作者
一、文同家风家规资料:
            先人懿德立家风   “清贫太守”美名扬
                                                                  
                                        陈云达
           文同成为北宋诗词书画四绝大师、勤政爱民一代清官,得益于良好的家风。
          先祖文翁,是庐江舒地人。少年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一边时,因志洁行廉,被选入京城陪太子刘彻一起读书。汉景帝后期,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文翁仁爱且喜欢教化,看见蜀地民风野蛮落后,就谋划诱导教化之新法:他选出张淑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之后,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大学中的博士,主要研修法规法令。为减少郡守府对这批学子的费用开支,文翁用自已的薪水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博士,充当部分学费。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学成归来,文翁让他各地担任要职,依序考察提拔,有的官至郡守刺史。文翁还在成都府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取名“石室”,把各县中经济条件差而又品学兼优的青少年招收到学宫读书,免除他们的徭役。文翁直接把学问高的弟子提拔到地方,填补郡县官员中的空缺,学问次的就任命作“孝悌男”(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他经常选出一些学宫优秀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每次巡察,都要带上他们去地方宣讲法令。各县官名见到了有本县才俊跟随郡守左右都引以自豪,都争着将弟子送进宫学。汉武帝吸收文翁的经验
   诏令全国郡县都设立官学。“是我们文家的祖先创立了公学!”,文同的父亲经常教育儿子要学文翁恤民事,劝农桑,办教育,步入仕途后作文翁那样的“循吏”。文同牢记父亲教诲,以文翁为范,热爱学习,每到一地都兴办教育,被世人尊为“石室先生”。他任兴元府知府时针对汉中平原饶财寡文的现状,向朝廷上《奏为气置兴元府学教授状》,请求朝廷为兴元府学设置学官(专门管理府学的行政机构及长官),朝廷批准了文同的请求,为全国各州的府学都设置了教授。如今,文翁创办的“石室府学”(现为成都石室中学)犹在,文同建议设置的府学教授,现已演变为教育局。
   文同自称蜀郡文同,是以先人文翁为荣,他又称自己为巴郡文同,表明他还念念不忘他的另一位先人文立的美德。文立就是在祖先文翁创办的学宫(晋时为蜀国太学)游学而为西晋的一代名贤。他专攻《毛诗》《三礼》兼通群书,师事谯周,因其好学而谦逊被同窗陈寿等喻为颜回。为济阴太守时,政事清明,百姓乐业,入为太子中庶子,拜为散骑侍,迁卫尉,兼梁益二州中正,负责人才选拔,他为官不趋时好,选能不避权仇,大胆上书晋武帝启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为官,他最大的特点是“不结党”,在选拔举荐人才时,拒绝同窗邀聚,谢绝弟子拜访,任人唯贤。文昌翰为儿子文同讲述文立的故事是,特别告诫儿子在官场上要凭政绩,不要趋炎附势。文同为官三十年,始终以文立为楷模,处在变法与党争最激烈的时代,甘心情愿到地方任职,洁身自好,既受变法的王安石称赞,又受保守派司马光推崇。也才有清贫太守的美誉。
        文同的父亲,饱读诗书而又儒服不仕的文昌翰,是文同最好的老师,他从《论语》:“与其可者”摘出“与可”为文同的字,他希望儿子“与其可者”“取其与者而不取其拒”,来到世上要成为“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的对礼会“给予”而非索取的无私奉献的君子。
  文同将先人懿德变作家风,育儿教孙,以身垂范。其后人沐浴清贫之风,多成为贤人,廉吏。
二、文同诗歌代表作:
1、早晴至报恩山寺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2、太元观题壁
三十穷男子,其好胆气成。
鸿毛在乡里,骥足本乾坤。
周孔为逢揖,轲雄自吐吞。
平生所怀抱,应共帝王论。
3、织妇怨
掷梭两手倦,踏籋双足趼。
三日不住织,一疋才可剪。
织处畏风日,剪时谨刀尺。
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
昨朝持入库,何事监官怒。
大字雕印文,浓和油墨污。
父母抱归舍,抛向中间下。
相看各无语,泪迸若倾泻。
质钱解衣服,买丝添上轴。
不敢辄下机,连宵停火烛。
当须了租赋,岂暇恤襦袴。
前知寒切骨,甘心肩骭露。
里胥踞门限,叫骂嗔纳晚。
安得织妇心,变作监官眼。
4、墨君堂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居。
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
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
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
5、后溪晚步
阴阴芳树暗回堤,路入蒙笼转野溪。
泽雉应媒高复下,林鸦引子曷还啼。
青蒲宛宛全淹水,紫笋斑斑半出泥。
倚杖风前感时节,乱烟斜日一蝉嘶。
6、送郭经知县
促促送归客,短亭垂柳风。
离樽掩残日,去骑若轻蓬。
百里讴歌内,三年畏谨中。
乡人问蜀物,笑指一囊空。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主题

    678

    交子

    3061

    粉丝

    18

    发消息

    生日:

    1965年8月0日

    所在地:

    四川省 绵阳市 盐亭县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