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川南城市群空间和功能布局,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产业协作配套、市场体系协同开放、公共服务对接共享、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川南经济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主动承担全省南向开放主战场重任,勇当南向开放排头兵,全面提升川南经济区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到2022年,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经济总量接近1万亿元,培育形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初步建成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 二、突出南向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构建铁路对外大通道。积极对接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成自宜时速350公里高铁建设,尽快开工自贡至宜宾段,力争2023年全线建成;加快推进成都至贵阳铁路建设,确保2019年建成投运。同步推进渝昆高铁建设,争取2019年开工建设重庆至宜宾段,力争2023年建成投运。加快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建设,积极推进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协同推动黄桶至百色铁路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宜宾港进港铁路。 (二)构建便捷高效城际路网。加快川南城际铁路内江至自贡至泸州段建设,力争2020年建成投运。加快成都至宜宾、G4216宜宾(新市)至攀枝花、宜宾至彝良、叙永至威信、G8515泸州至荣昌段、古蔺至习水、内江城市过境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宜宾至威信、宜宾至新市、古蔺至金沙、泸州至永川、大足经内江至南溪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规划建设内江至自贡等城际快速通道,加快自贡至泸州港公路建设,推进G247、G353、S210、S438、S212等国省道提档升级,逐步消除普通国省道“断头路”“瓶颈路”。推进客运交通公交化运营,提供同城化交通服务,实现不同客运方式客票一体联程和城市间一卡互通。 (三)提升航运航空承载能力。建立健全航道及岸线开发互动机制,加快整合泸州、宜宾、乐山等地港口资源,建立铁公水多式联运长效机制,合力打造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川境段浅滩整治,加快岷江龙溪口至宜宾段航道整治、沱江(内江至自贡至泸州段)航道升级等项目建设。强化支线机场能力,加快宜宾机场迁建工程建设,力争2019年建成投运。积极发展通用航空,科学确定通用机场选址。 (四)构建泛在普惠信息网络。加快通信枢纽和骨干网络建设,推进网间互联带宽扩容,实现城市固网宽带全部光纤接入、无线网络在主要公共区域全覆盖。推动电子政务平台跨部门、跨城市横向对接和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重点行业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支持开展5G网络试点,打造智慧城市群。鼓励电信企业逐步取消城市群固定电话长途费,实现区域通信一体化和电信市场一体化。 (五)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加大电力体制改革力度,大力培育售电侧主体,扩大和创新电力市场化交易。促进电网融合发展,加强电力资源整合,提高电力保障能力。巩固和完善500kV、220kV电网骨干网架,完善110kV及以下输配电网络。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加快输气管道工程建设,布局地下储气库,增强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优化完善煤炭集运系统。 (六)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加强跨流域、跨区域引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加快兴文新坝、叙永倒流河、资中两河口、自贡大安区楼房湾等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渠系配套。加快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开展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研究。加快实施长江、岷江、沱江干支流防洪治理,加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 三、集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 (七)协同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大数据、电子元器件、北斗等产业,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就地转化利用,建立页岩气开发利用共享机制,加大煤层气勘探开发,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节能装备、废弃物处理及利用装备、污染防治装备、节能环保服务等产业,推进国家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标准化试点,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分子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高端金属复合材料、锂钒钛材料、先进轻纺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打造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清洁能源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化工容器设备等,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企业集团,组建川南供应链战略联盟,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现代医药、现代建筑业、电子商务、康养度假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林竹、茶叶、生猪、肉牛、肉羊等特色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推动“旅游+”融合发展,联合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旅游度假区,共同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 (八)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平台。大力提升国家级开发区承载能力,推动发展较好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发展空间不足的开发区扩区调位。加快泸州高新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提升各类园区绿色发展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共享,鼓励联合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合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加强园区合作和平台共建,推动各类产业发展平台政策共享。规划研究川南现代产业集中发展区。 (九)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提升行动,支持白酒、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物流等行业领军企业强化产业协同和高效分工,整合产业链和优势资源,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做强做优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组建区域产业联盟、协会商会,强化行业自律,统一行业标准,协同打造“川南造”优势品牌。 (十)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支持政策,协同推进化解落后低效过剩产能。鼓励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脱困、转型发展,鼓励市场化债转股,力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低效、存量工业用地退出机制,联合推动企业搬迁改造,清理整合“散弱荒”园区,支持利用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工业旅游等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