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1)

收藏( 0 )

分享

点赞(1)

举报

1 11 11777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9-13 10:24 | 只看该作者
图片评论

宜宾三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角。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强 摄

    原标题:短短几年,行业巨头落子,重大项目不断,新兴产业崛起——为什么是宜宾?

    □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

    如果我们为近年的发展绘一张热力图,长江上游,三江交汇,一个高亮区域不容小觑——宜宾。

    这个“高亮”,是由外向内热潮的提亮——宁德时代、中国中车、吉利等行业巨头纷至沓来,给宜宾带来诸多新头衔:全球首条智轨示范线运营城市、未来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全国智能终端及其零配件重要制造基地。

    这个“高亮”,是由内而外热能的点亮——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交相辉映,高校的广布局与研发的深推进相得益彰,给宜宾带来更多新机遇:全省首个省级新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

    这个“高亮”也可用数据来呈现:上半年,宜宾GDP增速13.3%,居全省第一。再往前看,去年、前年,增速都是第一。几年间,当地GDP跻身全省三强,成为推动四川区域发展格局演变的一个耀眼变量。

    几年间发生了什么?其中有哪些可资借鉴的启示和经验?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赴宜宾,追问答案。

    如何从“动力不足”到迈向高质量发展?

    转折点,是新发展理念、“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引领当地加速产业发展“双轮驱动”

    动力电池犹如新能源时代的“石油”,全球最大新能源“油田”或将在宜宾诞生——行前,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向调研组表达类似观点。

    这片“油田”并不遥远。从成都南站乘高铁出发,约1小时20分即抵宜宾西站。出站乘车跨过长江,沿长江北路行驶到头,就是宁德时代落户宜宾的“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工地:近两平方公里的工地上,约7000名工人同时作业,机械轰鸣,运载车穿梭。两年后,这里将形成162千兆瓦时的动力电池产能。

    据全球新兴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 最新预测,届时,全球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千兆瓦时。也就是说,宜宾产能接近全球供应量的“半壁江山”,因此外界称,宜宾正加快建成世界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不只是动力电池。沿海智能终端产业链,同样大规模向宜宾转移。全球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深圳市天珑移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震东告诉调研组,已签署相关协议,将总部迁往宜宾。为苹果、华为等提供精密结构件的宜宾市智威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蒋杰表示,公司在华东和华南的业务会向宜宾集中……四川省智能终端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省手机产量约1.3亿部,宜宾一地即接近7000万部,“当之无愧全省第一”。

    影响全省乃至全球新兴产业格局的类似事件,不断在这个地级市发生。

    为什么是宜宾?调研组注意到一个时间点:2018年。

    这一年,宜宾GDP增速居全省第2位,不但创下自2000年以来,当地GDP增速在全省位次的新高,更由此开启延续至今的高速增长;也是这一年,当地智能终端产业集聚成势,汽车产业落地起步,中车智能轨道交通车辆下线投产、全球首条智轨示范线正式运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突破30%,新兴产业完成“从无到有”的基础性探路,进入成长加速期。

    变化如此明显,2018年前后,发生了什么?

    当地很多干部谈到两件事:一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二是宜宾市委、市政府加速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即在巩固提升、做优做强食品饮料、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同时,加快引进培育、做大做强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

    两件事互为因果,点燃宜宾冲刺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雄心——毕竟宜宾经济总量在全省第四的位置上已停留近20年,且“标兵渐远,追兵已近”。彼时,当地传统支柱产业“一白一黑”(白酒和煤炭),也面临结构化转型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破除经济“动力不足”的难题,成为当务之急。

    宜宾市委领导班子意识到:要在全省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必须用更宽的眼界和更高的格局,始终保持真抓的实劲、敢抓的拼劲、常抓的韧劲,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宜宾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必须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青山绿水作为宜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最突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建成经济总量占比高、综合承载能力强、创新发展动能强、区域带动作用强的全省经济副中心,就必须加快推进调结构、促转型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快布局和发展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体系。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应时而生。

    全市上下在只争朝夕的节奏中,干事创业加快发展。

    2018年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宜宾调研时强调,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事实证明,宜宾经济发展迎来新局面——在煤炭产量大幅缩减约九成的情况下,白酒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稳健增长,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实现高速发展,“双轮驱动”带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智能终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增加值在全市所占比重近25%,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2%;科技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5年提升11个百分点。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明确赋予宜宾创建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国家创新型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等新定位,强调“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中展现宜宾更大作为”。

    这一切,都是以产业的突破与兴盛赢得的全方位支撑。

    实施“双轮驱动”并不鲜见,为何宜宾效果显著?

    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能动,其中扩大开放合作,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尤为成功

    实施传统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发展,在省内外并不鲜见,为啥宜宾效果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其静认为,原因之一是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起到关键支撑作用:“不但为地区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就业稳定等提供重要保证,而且为当地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必要基础。”

    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在接受调研组采访时,回应了这一判断:“传统产业是宜宾产业转型的基石,新兴产业在奋力实现多个零的突破,并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时,白酒、化工轻纺等优势传统产业也不能停滞,且要继续稳增长。只有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答好高质量发展这个时代命题。”

    如宜宾天原集团,是我国最早的氯碱化工企业之一。作为传统产业,依托技术革新,在“氯”“碱”两条赛道上,不断向新材料、新能源进军。去年营收突破300亿元,成为行业代表性企业。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剑伟表示,公司已涉足动力电池新材料领域,并成为宁德时代三元正极材料的重要供应商。

    “传统产业不传统”,也在多家传统产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处得到证实:政府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引导和融资担保等重要支持。《宜宾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显示,宜宾主要从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和品牌创建三个关键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五粮液也在做优传统主业白酒酿造的同时,延伸拓展大金融、大健康等关联产业,连续5年保持营收两位数增长,成为深交所第一个市值破万亿的上市公司。它还推动设立全国首只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四川酒业茶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赋能地方发展。

    如果说,在做强白酒等传统产业上,宜宾尚能在熟练中施展,那么“无中生有”的新兴产业,则让宜宾在挑战中开路。要知道,5年前,全市各类新兴产业的规模“全部加一起也可以忽略不计”。

    战略眼光和意志行动,让当地以“扩大开放合作、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为突破,开始踏浪而行——市、县(区)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各县(区)组建不低于30人的专业招商队伍,招商引资的“成绩单”逐步耀眼:继宁德时代、中车、吉利、奇瑞等制造业龙头之后,华为亦于去年和宜宾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一起促进当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行业应用场景,构建多样繁荣的产业生态圈。

    在招引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宜宾坚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形成集群带动之势。

    如引进以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动力电池原料、电池材料、应用产品、电池回收的完整新材料产业链。

    引进朵唯、苏格、极米等智能终端项目233个,逐步形成以手机整机产品为主、泛智能终端领域的产业体系。

    引进落地吉利汽车、凯翼汽车、奇瑞汽车3家汽车生产企业和15个零部件配套项目,让以汽车、轨道交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对发展的迫切渴求,转换为真抓实干的务实与韧劲。这在四川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有着最直观的体现。

    85天,智能终端产业园3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主体工程完工;190天,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一期)从开工建设到开学入驻……

    不少当地人告诉调研组,这几年随着大学城如火如荼建设和新兴产业项目大批涌入,宜宾三江新区的面貌变化很大,以至于“隔段时间不去,都不太认得到路了”。

    投资增资不断上演,宜宾做对了什么?

    是因为“早期的深圳氛围”,还有“双城”建设、人才涌动给企业群行不孤的踏实感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行业巨头,为什么能被招来?宜宾有什么秘诀?

    坊间不乏这样的观点:宜宾财政收入高,如五粮液这样的纳税大户,让宜宾在招商引资时,有更多回旋空间。

    但采访中,不止一位企业家表示,宜宾招商引资政策在省内外竞争者中,算不上最丰厚,“有地方说过宜宾给多少,我直接给1.5倍。”

    从沿海而来、落户宜宾的多位企业家不约而同给出的答案是:这里具有深圳早期的发展氛围,“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那股敢想敢干敢拼的闯劲。”

    从深圳到宜宾,深圳朵唯志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寿一直欣慰没错过这里。5年前第一次到这里,几无现代高科技产业,朋友劝他慎重。但如今,他已把深圳朵唯总部搬到宜宾。

    每位受访企业家、行业协会负责人,都或多或少会提到在宜宾的亲身经历——有融资问题,政府会积极帮着想办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常邀企业家和金融家坐在一起“头脑风暴”;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市委、市政府成立四川长江民营经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当地“保姆式”“妈妈式”服务让何明寿感慨,“落户4年,宜宾市对我们服务热情不减。”

    从投资到增资乃至投入全部“身家”的故事,在这片创业干事的热土不断上演:2019年,宁德时代与宜宾签约时只有两期项目,如今已增至十期;凯翼汽车、深圳朵唯、天珑移动、吉利汽车等企业,先后把总部迁往宜宾。

    此外,宜宾大学城、科创城的建设,也为宜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宜宾近几年最引人瞩目的变化之一,就包括“大手笔”拿出长江边宜宾三江新区内最好的36平方公里区域,通过建大学城、科创城,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培养高端专业人才。

    建设“双城”初衷并不复杂,在2016年某媒体刊载关于全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报告上,宜宾在四川排名倒数,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指标特别低,和宜宾经济规模极不相称。

    也是在这一年,刘中伯前往深圳招商时,有企业家问他:“宜宾有没有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那一年,宜宾只有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院校,“招引企业需要人才,高质量发展更需要人才!”

    宜宾下定决心,在“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补人才短板。带着与招商引资一样的力度和诚意,市领导前往各大高校拜访、邀请、洽谈,陆续与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20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宜宾办学的高校从2所增至12所,在校大学生从2万名增至8万多名,留学生从无到有,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如今,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然崛起一座青春之城、活力之城、产业之城。行走在大学城,调研组的注意力被一个硕大路标吸引——上面写满了高校名称和方位。与之辉映,不久前,宜宾获批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大学城的量变,带动科创城的质变;人才的聚集,演进为创新的动能。整车制造企业、凯翼汽车公司党委书记胡明镜就总结:没有“双城”,凯翼不会来;没有“双城”,凯翼也活不了。

    宁德时代不断增投宜宾的背后,也是类似逻辑:产业基础和发展氛围。与它并排而行的,有国内顶尖研发力量和一流生产企业。他们和宁德时代一样看中这块新兴的产业热土。

    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领军人物欧阳明高院士将院士工作站暨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落户于此,他多次表示,选择将自己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设在宜宾,是因为宜宾市委市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深刻认识和具有远见的布局规划,更因为宜宾已经具有汽车整车产业链。他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宜宾与清华大学深度合作,不但能极大提升宜宾的科研技术水平,也为清华的研究项目接入市场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

    在宁德时代、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时代吉利等企业、研究院的带动下,“双城”内萌生多个与汽车相关的创业公司,这些来自大学城、科创城的高端人才、技术研发,与企业发展互相唱和,让企业有了群行不孤的踏实感。

    而对包括宜宾三江新区总规划师郭兵在内的、活跃在经济发展一线的干部来说,这里是高效、务实且充满活力,是个干事的地方,“吸引了许多和我一样从外地来这里的新宜宾人。”

    把握“时与势”,宜宾雄心去向何方?

    从“全省副中心”到“成渝副中心”,谋划更多新可能

    建大学城,需要大量人力、财力,而宜宾新建高校全以建成“交钥匙”方式给学校使用。一个地级市如何短时间内做到的?

    调研组走访发现,不论是盘活资本还是配备更好人力,最后都指向“创新”二字。一是创新“学教研产城”融合发展的模式开发建设;二是创新设立宜宾市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服务局、市委人才工作局,全方位提供专业高效优质服务。

    宜宾市科教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磊表示,政府注入资本金并配置资源,按“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封闭运行、滚动开发、自负盈亏”的模式,变政府投入为企业投资,通过经营城市收益推动“双城”建设,不但没有增加财政压力,公司负债率也始终保持在相对健康的水平。

    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宜宾市委人才工作局局长何春琳认为,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让宜宾人才生态进入“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户一批企业,形成一个产业,促成一个集群,链接全行业生态”的正向循环。特别是市委、市政府设立了支持两院院士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金10亿元,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到宜宾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2021年院士四川·宜宾行系列活动开幕式暨宜宾乡村振兴项目推介会上,14名院士和12名专家齐聚宜宾。一名参会人员谈到,“一个地级市一次性吸引14位院士来出席会议、考察,十分罕见”。

    “双城”的背后,折射的是宜宾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选择:把握好“时与势”。

    “势”,既指“借势”。在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看来,积极融入全省乃至国家发展战略、以开放促发展,是理解宜宾近年发展路径的一条主线。如启用开辟出40条航线的新机场、高标准建宜宾综合保税区等,无不是为接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四川深化南向开放合作等国家级和省级战略图景服务。多家智能制造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入驻宜宾正是看上其位于成渝之间交通方便,可为两地数万亿元规模的庞大电子信息产业提供配套。

    “势”,也指“成势”。多位专家提到,宜宾推动产业与科教形成高效互动的良好势头,新兴产业因高校和人才的存在,有了发展乃至转型的“土壤”;高校则因新兴产业发展而有了发挥的“舞台”。正如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院院长高椿明所说,“我们来了,企业才好来;企业来了,我们才有作为。”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负责人、四川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剑锋也认为,离开宜宾,“还能去哪儿找那么大一个新能源电池产业?”

    “时”,则是把握好推进事务的时机与节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零基础”的地级市,宜宾最初并未直接把精力聚焦在招引世界级龙头企业上,而是从规模、技术门槛更为适宜的智能终端制造企业入手,步步聚集,实现“从零到群”的产业生态圈,并在此基础上招引宁德时代、华为等龙头企业,形成一条以小搏大的宜宾式招引路线。

    在宜宾采访,很多人都信心十足提到,今年,宜宾GDP总量有望突破3000亿元。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将踢出临门一脚。

    但这并非终点。一个更大的“雄心”跃然纸上,宜宾明确提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努力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从“全省副中心”到“成渝副中心”。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城,如同加载了满格动力电池的航船,正在驶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来源:四川日报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9-13 11:37

        顶 (0)
        这篇调研报告是今天刊发的

        评论图片

      • etao2

        来自 四川省 2021-9-13 11:49

        顶 (0)
        宜宾这两年领导思路正确,发展的确很厉害,再过几年应该能秒绵阳了

        评论图片

      • wxg644604

        来自 四川省 2021-9-13 12:02

        顶 (0)
        教育、科研、产业应该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希望宜宾在这方面不断进步。

        评论图片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9-13 14:37

        顶 (0)
        etao2 发表于 2021-9-13 11:49
        宜宾这两年领导思路正确,发展的确很厉害,再过几年应该能秒绵阳了

        城市之间,彼此都在发展。

        评论图片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9-13 15:46

        顶 (0)
        不要太在意数字层面上的东西,一个地方能有实实在在的变化、进步、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

        评论图片

      • dydl2020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1-9-13 17:53

        顶 (0)
        etao2 发表于 2021-9-13 11:49
        宜宾这两年领导思路正确,发展的确很厉害,再过几年应该能秒绵阳了

        今年两个城市的GDP差距不会超过100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宜宾必当二哥。

        评论图片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9-13 20:09

        顶 (0)
        川报头条

        评论图片

      • 看不惯才注册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1-9-13 21:35

        顶 (0)
        西瓜睡 发表于 2021-9-13 20:09
        川报头条

        这是什么信号?下游以前可是经常上头版头条哦

        评论图片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9-14 20:15

        顶 (0)
        宜宾为何能招大引强?破解投资宜宾背后的密码

        9月16日至20日,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将在成都举行。本届西博会,来自宜宾的34家企业将参展,诸多新产品将集中亮相。

        在这些企业中,有多家企业是近年来宜宾招大引强而来的,其中不乏宁德时代等世界级龙头企业。

        近年来,一大批龙头企业集聚宜宾、投资宜宾,形成多个产业链,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密码?

        “本届西博会,我们将展出卫星模型,参展工作已准备就绪。”在第十八届西博会即将开幕之际,宜宾九天微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秦皓介绍,将在西博会上展出公司研发的卫星及卫星终端产品。该公司于2020年在宜宾市投资建设卫星空间设备产业基地,是面向卫星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航天新基建项目,计划于2022年4月正式投产。

        01
        机遇叠加 催生发展蝶变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因势而动。地处川滇黔结合部的宜宾,是国家明确建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是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是中国西南唯一列入全国50个铁路枢纽的地级市,也是川南唯一的66个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昆、兰广两大通道在宜宾交汇。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在宜宾叠加,给宜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也赋予了宜宾“招大引强”的优势。

        省委、省政府将首个省级新区布局在宜宾,支持宜宾建设国家创新型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和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为宜宾深化开放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机遇催商机,开放结硕果。近年来,宜宾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发展动能全面激发,“宜宾速度”充分彰显,“宜宾制造”畅销国内、远销海外,一大批行业龙头和核心配套等知名企业看好宜宾、投资宜宾。

        02
        新产业链 吸引产业集聚


        ▲吉利参加在宜宾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吉利汽车 供图)

        今年上半年,宜宾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7.4亿元,列四川省第三位,同比增长35.1%。其中,全市53家智能终端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65亿元,增长46.9%。宜宾出口手机31.6亿元,增长53.7%,占同期四川省手机出口总值的85.2%。

        宜宾成为全省手机出口大市,绝非偶然。早在2016年7月,宜宾市就与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协议,从此拉开了宜宾打造智能终端产业的序幕,沿海智能终端产业链大规模向宜宾转移,宜宾借势打造国内主要的手机整机生产基地、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和手机及零部件交易中心,形成了一条集研发、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千亿级手机智能终端产业链。

        近两年来,以智能终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为宜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活力。目前,全市已先后引进智能终端产业项目242个,投产142个。2020年,宜宾智能终端产业企业共生产手机整机6987.12万部,同比增长24.39%,分别占全国、全省产量的4.76%、52.48%。

        除了智能终端企业,宁德时代、中国中车、吉利等行业巨头也纷至沓来,在宜宾形成多个新的增长极和产业链,促进宜宾经济增速加快,总量逐步攀升。2020年,宜宾市GDP达到2802亿元,稳居全省第3位,实现了近20年来的历史性突破,增速居全省第—,进入中国城市百强榜单。2021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1381.79亿元,同比增长13.3%,保持全省第一。

        2016年以来,宜宾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以白酒、轻纺为主的传统产业做强做大,以电子信息、汽车、现代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强劲崛起。随着工业“5+1”、特色农业“5+2”、现代服务业“5+1”重点产业全面发力,宜宾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生态、助推企业做强做大的步伐全面加快。

        03
        新产业链 吸引产业集聚


        ▲ 三江新区科创城

        人无才不器,业无才不兴。目前,宜宾已建成四川大学宜宾分院、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园区等1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8万余人;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等12所产研院、7个院士工作站入驻运行,宜宾获批西南唯一“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产学教研一体化试验区”。

        三江风正劲,投资正当时。宜宾正大力推进“双城、三园、四基地”建设,积极参与中国西部科学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为落地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和创新动力。乘着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时代东风,宜宾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副中心。

        评论图片

      西瓜睡 lv. 4

      主题

      1627

      交子

      11043

      粉丝

      26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