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5)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5 17522 来自 四川省内江市 2019-1-17 08: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内江分忧 于 2019-1-17 08:05 编辑

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86届)学员、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戏剧家协会理事
.
    记得那是在1986年的初夏的一个周末,郫县团结镇团委书记刘英通知我参加了由内江市东兴区文明办主任周文宗老师在我镇举办的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郫县班的培训。就在那一次,周老师他将毕生对新闻采写独到的见解与大家分享,我从接到通知开始就平复不了的心情,顿时沸腾了起来。因为在那个年代有这样一位先生作为师,那可是很多人羡慕的,更何况周老师还来自范长江的故乡,从那刻,我知道了范长江和范长江精神,开始对新闻报道有了新的认识,也是开启了我对新闻记者职业的无限向往!
  在听完周老师的讲课后,我受益匪浅,启迪良多。从此开始,我便拿起笔写消息,写通讯,写故事并向县里的《郫县周报》、《杜鹃》等刊物投送,接二连三的都石沉大海,没有被采用。但有“长江精神”激励我,我没有气馁,没有放弃,终于第一篇散文诗《肥皂》在《郫县周报》刊登,紧接着新闻故事《王大妈嫁儿聚婿》《植树造福后代》等等不断被刊发出来,那时候我最多一月要写30多篇不同体裁的作品,一个月稿费挣得最多的竟有30元。不久我就被《全国信息大循环》杂志社聘为特约记者......
    1988年10月,由于我新闻稿件在县里小有名气,被镇政府聘任到镇广播站工作,在这在当时一份很多人羡慕的工作我一边工作,一边大量采写稿件,同时也参加了四川大学函授班北京广播电影电视大学空中函授班一些相关培训和学习   
       1996年,我和同事一道共同努力,在镇广播站筹建了镇有线电视台,此后我就不分白天黑夜扛上摄像机下村采访,搜集素材,晚上在机房用中华学习机编新闻,剪片子......就在同年,我被任命为郫县团结镇广播电视站站长。作为当初一个最早建乡镇电视台的镇,我县、市同行称为“乡土人文广播大使”、“土记者”,当地很多老百姓不叫团结电视台,直接叫“钟良电视台”,大人小孩有空就争着看我做的节目,一些企业还纷纷主动到电视台来点歌打广告当时乡镇上我站是一个唯一能创收的政府部门为了更好提高办站质量和水平,1998年到1999年我在四川电视台《金土地》栏目做了兼职记者。
       2002年,由于政府部门整合,镇广播电视站和镇文化站合并为团结镇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我担任了中心主任,白天上班、写稿做管理,晚上我扛上了电影放映机到乡村院坝放映坝坝电影。
       2004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我又竞争上岗为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兼文化站长这个
岗位就一直担任至今。由于在办公室工作负责的又是宣传、政治思想、精神文明、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科技等工作,因此管理上的事务已占据了我的整个工作,写稿子的时间就少了。加之改革力度大,社会矛盾突出,有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耗在了与各级媒体记者打交道协调到目前,我已与国内外媒体近200家有交情。
   为了把当地群众文化工作搞上去,我特别注重地方特色文化队伍建设和品牌文化活动的打造上,为此,2010年我的一篇调研文章《成都郫县团结镇打造“七有”文化名片之乡》发表在《中国经济日报》主送国务院21部委的特刊《经济》上;2013年我的另一类调研文章《浅谈文化养老》荣获中国群文学会中国文化报征文三等奖;几乎每两年成都市群众文化研讨会上我都会作交流发言,也有相关文章获奖。到目前为止,我是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山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成都市戏剧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内江市和谐促进会成都组组长、郫县社科联常务理事、郫县文联常务理事。
   到目前,我镇最突出的三个特色文化队伍分别是太和牛灯团结老山歌和郫县豆瓣歌舞队为了让这些特色文化队伍能更好生存发展并壮大,我想尽办法给他们找平台,寻机会、搞培训、做改进、做宣传,豆瓣歌舞队和牛灯队每年均可以挣到万元以上不但如此,这些特色队伍均上过央视和一些国际综合性大舞台表演,如: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绵阳乡村旅游节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央视同一首歌成都国际友城音乐节等。我镇最突出的三个品牌文化活动分别是:春节的“府河放歌”大型精品综艺活动夏季的“府河源.消夏晚会”群众性综合文艺活动秋季的“府河源”“乡村音乐节”专业与乡土文化聚集的节会冬季的“农民运动会”我镇长期开展的群众体育盛会。因此,我也相继参加过中国成都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演出等
   在艺术这个领域我更多的是组织策划实施管理。由于我镇高校云集,以四川传媒学院、四川工商学院等高校学习摄像、主持、策划、音乐、舞蹈专业的许多实习生都跟随我锻炼至毕业或创业,因此,全国名大省市电视台、传媒公司有我的徒弟百余人,在成都市创业办传媒公司、电影电视拍摄制作公司的有二十余人。
   我今年51岁,从2004年起任郫县团结镇党政办公室宣传干事兼文化站站长,至今已经14年,而我参加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以来的30多年里,都在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可以说,我的前半生,都献给了文化事业。30多年来,我创作不止推进乡土文化传播不息。希望通过创作,挖掘更多的我们当地的特色文化与艺术,并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表演形式,传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知晓;我深耕基层不停探索发展之道。我的创作不仅体现在文艺作品上,也体现在他的理论文章上,这一种创作是对经验的提炼,对实践的总结,对工作的思考。2013年3月,我参与撰写的《“三个特色”打造郫县团结镇“七有”特色文化镇》论文刊发在中央经济日报全国两会特刊《经济》杂志上,并作为全国基层政府文化创新工作推广。2013年12月,我创作的《把握时代脉搏 发展特色文化——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基层宣传文化建设工作》入选成都市“新型化城镇中的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我参与撰写的《以点带面把“文化养老”活动推广到最基层》一文获得2014年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和中国文化报社颁发的论文征集三等奖。2016年,我撰写的《论镇乡“文化养老”活动如何更接地气》被成都市老年人体育协会评为论文一等奖。我情怀不减文化是一生的追求。因为对文化事业的热爱,所以在工作上有动力,有激情,能为文化事业奉献自己。因为热爱,所以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2018年,我接受《郫都报》关于群众文化工作专访两次,接受郫都电视台关于基层宣传工作专访一次,接受成都市文化局《成都群众文化》专访报道一次,并被评为“2018年第三季度成都市群文之星”;2018年,我撰写老山歌词四篇并组织老山歌队伍参加了郫都区第33届望丛赛歌会演出,且由本人担任领唱。8月份,组织我镇民俗舞蹈《拉车号子》参加了成都电视台在邛崃举行的第2届国际七夕情歌节演出。8月份,组织我镇文体队伍排练并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七套《中国首届丰收节》专题文艺展演。
   以上就是我的新闻、我的艺术、我的内江情结。我感恩内江,感恩四川农村青年新闻讲习班,感恩各级各界的关怀培养,定不忘初心,弘扬长江精神,坚持拼搏、奋斗,在新闻和文学道路上永不停步!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内江分忧

      来自 四川省内江市 2019-1-17 08:01

      顶 (0)

      评论图片

    • 内江分忧

      来自 四川省内江市 2019-1-17 08:01

      顶 (0)

      评论图片

    • 内江分忧

      来自 四川省内江市 2019-1-17 08:01

      顶 (0)

      评论图片

    • 内江分忧

      来自 四川省内江市 2019-1-17 08:01

      顶 (0)

      评论图片

    • 内江分忧

      来自 四川省内江市 2019-1-17 08:01

      顶 (0)

      评论图片

    内江分忧 lv. 2

    主题

    1829

    交子

    7004

    粉丝

    4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