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1 637348 来自 上海市 2019-6-2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1}老漂当年话人生    百年夫妻盼未来   

       1.千里之外想教育      振兴凉山下一代
      那天,老九杵着拐杖依着老伴,漫步在梅陇镇并不笔直的街头,她们是结婚50年的老夫妻,在凉山从事民族教育一辈子,退休后随子女暂居东亚第一大城上海。虽然这里医疗、生活无忧无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多种疾病缠身,对老九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是手脚行动不便,上下楼梯全靠老伴一人之力,农历五月初四傍晚,老九夫妻俩从地处上海唯一轻轨线东端--3号线东宝兴路站{二女居住地}上车,要回10多公里外的 大女儿的住地莲花路站。上车时想在3号线终点上海南站下车,在上海南站出站后再转公交747、122,即到大女家。上车后,考虑到老头子行动不便,特别 是锦江乐园站的过街隧道上公交站很费力。转一号线吧,补钱也可以。到了莲花路地铁站找到地铁乘务员,请求补票。她看了,老两口的5元车票 说“不补了”。老头子心中很高兴,两站,两公里多路,还不花钱,值了。从3号线到1号线距离很短。

       到了一号线地铁莲花路站北口 ,下车后,找不着方向。老伴讽刺说:”你自称老上海 ,家门口,成路盲。"
       晚上,回到大女家后,想到明天是端午节,孙女不用为明日作业担忧,一家人正围坐电视台看电视。为电视中的年轻男女。为婚姻的选择二烦恼。大女说:“现在人长寿,50年婚姻是平常事”。我说:"人生几十年,哪知道后半辈子是健康,还是病痛,要知道该多好"。老伴说,"不要相信牧师和新郎的对话。“老九深情地对他太太说:"50年前,你若知道,我现在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你爱我吗?老伴答得很爽快::"早知道,把你早甩了。”
            2  民族振兴在凉山     基础教育苦亦甜
       半个世纪前的60年代末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正遭受千年浩劫。作为民族教育的老九,不管那些县城那些打得你死我活“的5.26"或是"4.17",教民族学生认字、学汉语,彝族儿女才有才气。什么打倒 ,什么文攻武卫。学生能识字,能算账,地里出粮食,那才是第一位。单身老九,上无父母{文革前病逝},下无妻子、儿女,几坨洋芋算顿饭,一件披毡睡一晚。 除了买粮、油,到5区营业部外, 平时很少看到老九,那时,凉山区乡无公路,每月,必到区上买粮油。由于无电,报纸是老九的精神粮食,半导体收音机呢,效果差,也听不清,买它,倒头来也仅作摆设罢。
        老几在5区乡下工作了4年,住的是茅草房,茅草房虽然 外观差,但倒还是实用,只要不漏雨。也挺好。
       在凉山工作了六年后,老九快进入而立之年。老人常说:“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接班人,老婆都找不到,谈何接班人...{待续}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wangdongrui

      来自 上海市 2019-6-25 09:25

      顶 (0)
           作者于60年代初在建州10 周年之际,怀着满腔热情,奔赴凉山,直至2002年初,从教40年,把自己的青春、热血献给了凉山。

      评论图片

    wangdongrui lv. 2

    主题

    254

    交子

    4254

    粉丝

    1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