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州四状元(原创散文.为乡土教材撰稿)
徐正唯
简州四状元:王归璞、许将、张孝祥、许奕。
礻右
王归璞,《十国春秋·后蜀·本传》:“简州人,少聪颖,善属文。广政中(公元938-965年)状元及第,后不知所终。”民国《简阳县志》说:雍正《四川通志》“归”作“圭”。乾隆《简州志》及嘉庆《四川通志》“选举篇”说:“归璞,唐进士,朝代年分无考。”“人物篇”又说:“五代后蜀王归璞。”并引《十国春秋》作“广政中状元。”但“民国志”编者又考证说:“《十国春秋》‘归’字下无‘璞’字。”咸丰《简州志》“选举篇”说:“后蜀进士王圭璞,朝代年分无考。”“宦迹篇”亦引《十国春秋》与嘉庆《四川通志》相同引文。光绪《简州志》“风俗篇”则引《舆地纪胜》说:“‘归’作‘圭’,伪蜀时状元。”“杂记篇”引“纪胜”又说:“归璞,孟蜀状元。”“民国志”编者认为,根据杨升庵“外集”记载,将归璞列为后唐同光(公元923-925年)中状元;而《登科记》引《玉芝堂谈荟》“璞”又作“朴”等等。
以上诸书,互有矛盾。因此,“民国志”编者就认为,《舆地纪胜》所引《图经》及《平泉县(今草池镇)题壁》,与王归璞的世代里居都比较接近,较诸书更为确切。所以就以之为准。并且根据以上诸书内容,为之列传云:“王归璞,《简州图经》云:‘伪蜀时状元登第。’又白马院(在今草池镇)归璞有诗云:‘一带江烟半倚岩,槛前时 眺黑龙潭。低昂竹影疏明月,屈曲松枝拂像龛,树老硬根穿石罅,草生嫩叶入禅庵。’碑尚存。”这算是今天对王归璞最为权威的事迹简介。
许将,民国《简阳县志》说:“宋仁宗嘉礻右 八年(公元1063年)癸卯科廷试第一。官学士。”嘉庆《四川通志》“选举志”亦列许将为嘉礻右 八年癸卯科榜首。但有人认为,许将是福建福州人。这也许是许将的祖籍地,或者是后来迁闽之故。
关于许将的生平事迹,民国《简阳县志》说:“许将简池人,后徙居闽县。官龙图。卒葬州乾封门外。”县志并附录有《宋史.许将传》。根据传文,许将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后来还做过尚书右丞,资政殿学士、知定州,移扬州,又移大名府,入为吏部尚书,后进门下侍郎,垒官金紫光禄大夫,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后降资政殿学士、知颖昌府,移大名,加观文殿学士、奉国军节度使,在大名六年,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张孝祥(公元1132-1170年),民国《简阳县志》说:“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甲戌科廷试第一,官直学士。” 嘉庆《四川通志》“选举志”说:“张孝祥,简州人,后居历阳。”所以《宋史本传》称张孝祥“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至今的文学史和各类词书中,对张孝祥的籍贯多两说并存。嘉庆《四川通志》的编者还特意对此进行了考订,指出,明毛晋《张孝祥于湖词跋》说:“字安国,号于湖,蜀之简州人也,后卜居历阳,故陈氏称为历阳人。”又说,《简州志》旧志还记载,当时将张孝祥“祀乡贤”。所以,嘉庆《四川通志》的编者认为,“据此,孝祥为简州人无疑。《宋史》云‘历阳乌江人’,从其迁也。”这就好比魏野是蜀人迁居陕西后,史书中则称之为“陕州陕人”一样。
民国《简阳县志》简介张孝祥生平说:“张孝祥字安国,旧志(记载为简)州人,木主(祖宗神位)入州乡贤(祠进行祭祀)。绍兴二十四年高宗时廷试第一,以为秘书郎,累迁起居舍人,孝宗时为集英殿修撰。张浚与汤思退不协,孝祥言二相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历官荆南、湖北路安抚使。”并附录《宋史.张孝祥传》。
张孝祥是南宋时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风格豪迈,颇有感怀时事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有《于湖集》、《于湖词》。
许奕,民国《简阳县志》说:“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已未科廷试第一。”是根据的《舆地纪胜》的记载。而嘉庆《四川通志》“选举志”则说,当科榜首是曾从龙,“许奕,简州人,廷试第二人。”但是《宋史本传》却仍说“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其实,据学者考据,认为唐宋时代考中进士一二三名的,都可以称之为“状元”。因为“一甲”一般就只有三人,又称之为“榜首”。 “榜首”与“状元”,同义词而已。
以上可知,“简州四状元”,确有其人。但是四人之中,后来对简阳影响最大的,大约应当是许奕。许奕官做到“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赠“通议大夫”。据说,简西二里绛溪边有龙门洞,壁上“龙门”二字,即许奕手书。简城西街原名状元街,就是因为在西街有一座状元楼,据说是许奕故宅所在地。状元楼在凤山书院内,也就是今天的简城一小内,具体方位在今天一小印刷厂位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状元楼尚存。不过,真正许奕故宅,应当是在绛溪河北岸的简州阳安县旧城西状元街上。那方位大约应在今天榨油厂临溪一侧,古桂林桥东边一带,也就是现在的美食一条街最南临绛溪北岸一带。那时的状元街又叫桂林街,是用在月亮中攀折桂花树枝,比喻科举及第,高中状元之意。只是在五百年前,明代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将县城迁移到溪南今天的简城镇后,才又在新城仿建状元街(西街)、状元楼。据记载,直至五十年代尚存的状元楼,应是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重建。
如今知道状元街、状元楼的人也许不多了。但是只要提起“简州四状元”,仍然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尽管他也许并不知究竟。“简州四状元”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了雄州人文郁茂,曾经的一道风景。(撰文:徐正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