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代表为何坐不住?
近来,各地频频暴光“两会”代表在会上玩手机、打瞌睡现象,更有甚者提前离场,导致会场大面积缺位。总而言之,在一年一度的“两会”上,就有那么一小撮代表在会上他始终坐不住:静得下来,就要睡瞌睡;静不下来,就是玩手机,耐不住寂寞,到处乱串。
看到我们的代表享受着包吃包住、端茶倒水的太老爷待遇而不珍惜、不为老百姓说话做事,想起我们的贫困老百姓还在为生计、温饱而劳苦奔波、还对代表给予厚望、有所期待,着实让人心里寒啊!
十八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带头转作风、树新风,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带好头、起好步,树立了标杆、作好了示范、充当了表率。各地各级纷纷效仿,一时间,官场风气令广大老百姓眼前一亮、心中暗喜。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在那么庄重、严肃、神圣的“两会”上,我们的代表居然还在玩手机、打瞌睡,甚至早退场,实属不该啊!
代表为了什么?代表来做什么?不言自明,人民代表为人民,就是利用“两会”替老百姓说话,这也是我们各级召开“两会”的初衷和本意。然而,他们代表了吗?他们说了吗?这种现象的缕缕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啊!
为使人大代表履行好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职责,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把“联系群众”作为人大代表必须履行的义务。如何联系群众?就是要把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带到会上去,反映到国家权力机关中去,说白了,就是为人民服务。是不是把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带到会上、带给权力机关就完事了?肯定不是!代表是人民委派到权力机关的使者,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是代表的神圣权利,也是代表的法定义务,不能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更不能无故缺席。代表法规定,代表“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其代表资格终止。同样的,代表如果对人大审议的议案漠不关心,在选举和表决议案时不投票,也属于失职行为。那么,代表在会上玩手机、打瞌睡、早退场,更是严重的不履职!
“两会”代表为何坐不住?首先他不想坐。个别代表不是他想代表,而是被代表,自己就被代表了,你说他还能代表什么。其次他不愿坐。在那么庄严、神圣的会上,又特别是在当前力戒说大话、套话、空话的关口,没得两刷子是肯定不得行的,自身的能力素质和水平决定了他坐不住,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只有搞空事,玩手机甚至睡瞌睡;再者他不敢坐。个别代表本身亏欠的太多,在那种庄严的场合稍有良心的他总觉得心虚,怕老百姓戳脊梁骨。最后他不能坐。个别农民代表,上有老、下有小,吃喝拉撒需要他,地里庄稼需要他;个别私企老板,年终了,几十上百号人等着他发工资回家过年,然而会议一开就是好几天,误事,坐不起。
要想代表坐得住,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代表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当前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不足。一方面,要替代表着想。我们要关心代表在想什么,代表需要什么,只有切切实实把代表的后顾之忧解决好了,才能真正让代表静下来,才能真正让代表坐得住。另一方面,我们要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取消代表的某些“特权”,打破任期制,实行选举制、考试制、资格制相结合,选举出来的代表必须通过能力素质测试合格才有资格当代表。只有真正能代表人民的代表才是真正的代表。(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