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1
变 迁
今天上午来了个电话,老李一看是个陌生号码,立即挂掉。不是老李没有“机德”,而是现在的骚扰电话太多,不是拉广告的,就是卖保险的,所以陌生电话,老李大都挂掉收工。但是这个电话打得很顽强,响了五六遍,老李想了想,终于万难地接通了,却是老李的老妈打来的。
老李的老妈六十挂零了,长得胖乎乎的,春节过后一直在老李这里耍,这周星期天老李刚把她送回老家去,才两三天时间,又打电话来干什么?原来老太太是要向老李报告一个好消息:今天俺们镇上手机大减价,现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高音喇叭震天响,很多人都在抢购,老太太也万难地抢了一款,不晓得是个啥子牌子的,反正只要两百多,划算!老李听了,颇有些哭笑不得:那是移动公司那几副颜色搞促销整冤枉的嘛,手机不贵,可话费得天天给,就象那动物园里的牲口,天天得给它吃肉吃草才行,细棒棒天天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老李的妈说:莫事。莫事,我一年就多喂一条猪就行了。老妈的概念里,什么事情,都是一条猪就能解决的。喊了多年少喂点猪,总舍不得。这周星期天老李走时留了两千块钱给家里,又强推不要,说家里有钱,有钱。老李坚持给了,状若在打架。收了钱,老妈前天又马上去买了一对小猪,今天又买了一个手机。老李问老妈:巴掌大的地方,你给谁打啊?老妈说:找你爹方便,他现在场场在街上吃茶喝酒,有时喝得偏偏倒倒的,找他方便些。
前年,老李给爹带了一部手机回去,开头的想法也就是给老爷子过过瘾,撑撑面子而已,不想两年过去了,老爷子把手机耍得有滋有味,特别是因为有了手机家里停了座机电话以后,手机一旦不通还真是急死人。所以老爷子的手机,也象国家公务员一样24小时开机的,就是偶尔去修理,耽搁了一下,也要找修理师傅找个备用机子暂时用起,生怕误了子女或者牌伙计酒伙计茶伙计的电话。所以那时看来可有可无的手机,现在看来是买对了的,至少扩大了老爷子的交往圈子,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情趣,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只不知道老妈的这个手机,是否也能发挥那样的作用呢?,看来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拭目以待。
现在农村人的生活,大多数都还是不错的,即使象老李老家那么偏远的地方。老李的老家,是在地处大巴山麓的革命老区,就是俗称的“老少边穷地方”,以前那是相当的穷的,穷到什么程度,穷得就象赵本山大爷说的那样:穿衣基本靠纺;吃饭基本靠党;致富基本靠抢;老婆基本靠想;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娱乐基本靠手!而现在搞新农村建设,搞交通大会战建设,砖房子盖起来了,水泥路通了,皇粮国税没有了。以前小学课本里描绘的现代化生活蓝图“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醉人梦想也实现了…….老李一个老愤青,蹲在省城里,一天这个不安逸那个不舒服,今天骂这个不公,明天骂那个腐败,但是对农村人生活的巨大改变,老李是服气的,是满意的,是有贴身体会的,是要唱赞歌。人要讲道理的,事实面前,不得不服。老李大学以前一直是农民,也挑过粪,打过禾,深知“农民真苦,农村真穷”的滋味,后来好歹脱去了“农皮”,将草鞋换成了皮鞋,但是还是不满意。当然这是两回事情,这里不赘述。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我党的英明领导下,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日新月异自是有目共睹,农村也在不经意间脱胎换骨了,这个老李城市农村两头呆,有感受!老李又特别想写一写农村的变化,因为这个感受最深。但是因为懒惰,去年将一部中篇小说《空山》写成了烂尾楼,贻笑大方。今天有了点精神,就想继续写一写俺们那旮旯农村人生活质量的变迁,农村人精神面貌的变迁,写一写俺们那里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人生轨迹的变迁,包括道路的变迁,通讯手段的变迁,住房的变迁……。怎么着也要凑个中篇,也算是给现在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百县千镇万村工程” 唱唱赞歌。
唱几句赞歌,自娱自乐,仅此而已。
题目就叫《变迁》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