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周老虎”,难道就那么难打吗?

已有 1340 次阅读2008-6-30 12:28

   “华南虎照”闹剧从2007年10月3日的开始到2008年6月29日的真相小白,历时九个月零十七天。“坚挺”的“周老虎”派以周正龙的逮捕和13官员的免职或记过暂时告一段落,“打虎派”精英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中国人打虎的历史老李耳熟能详的远的要数“武松打虎”,也不晓得真的假的,反正十八碗酒下肚,就三拳两脚把一只危害很久连官府都一筹莫展的吊颈白额大虎打得魂飞魄散,一命呜呼;近的要数伟大领袖毛主席。老人家巨手一挥,豪迈地宣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那些年我们打了日本打美国,打了美国抗苏联,忙得不亦乐乎,精神抖擞;现在我们也打老虎,不过大家最偏爱打“死老虎”。当贪官还没有落马成为“死老虎”之前,媒体上常见的是该官员如何高瞻远瞩,鞠躬尽瘁。该官员照样是将几个代表和反腐唱廉指示得倒背如流,高屋建瓴,慷慨陈辞,口沫四溅。当贪官一旦成为“死老虎”的时候,媒体立即掉转枪头,口诛笔伐,开始痛打“死老虎”了。我们也立即通过媒体惊讶地发现:原来这狗日的贪官以前那么么坏,又贪又色,又臭又腐,对人民有贡献的事情一件也没干,天天都在吃喝嫖赌,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作为以前以神或者包大人形象存在的官威就会在那一刻轰然倒塌,恣意践踏。我们现在打“死老虎”已经打出了水平,打出了风格,打得气贯长虹,打的酣畅淋漓。按理说,我们打“纸老虎”或者是“死老虎”已经很有经验,很有章法了,但是奇怪的是,一只须臾之间就能鉴定出来的“周正龙纸老虎”,却让我们打得冗长沉闷,打得筋疲力尽,打得憋气难受。
   一只“周老虎”,难道就那么难打吗?一个利欲熏心的老猎户,一张可笑的年画虎,一种并不高明的造假手法,一出表演戳劣的闹剧,就真的能忽悠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专家吗?但是,令人难堪的是:它就真的忽悠了我们九个月零十七天。
   耻辱的九个月零十七天啊!
   再去回顾周老虎事件的始末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那只能让人徒增耻辱和悲凉。老李只想在这里吐几个人一脸口水:
   老李第一个想吐他一脸口水的的当数北师大的副教授“刘宝宝”。刘教授你真是宝器啊,全国人民都看出那是一只纸老虎的时候,你还在那里上窜下跳什么嘛。就在6月28日真相小白的前夜,你还在对周老虎造的第二个假道具“虎爪印”言之凿凿地力挺,还从物理和生理的角度分析来分析去的。第二天展出的所谓的虎爪印不就是个木凿凿整的吗?你饭涨哈了啊。自己的研究领域出不了成果你再努点力嘛,想靠这逆流而上和官方保持一致来换取名头你真是无知又无畏。你没有看到除了林业厅等少数几个利益集团在鼓噪和叫嚣“周老虎”是真的以外,几乎所有的官员都集体沉默在静观事态变化吗?你真是个跳梁小丑加蠢材啊。北师大已经出了一个可笑的“范跑跑”了,再出一个可笑的“刘宝宝”你让北师大的领导怎样有脸面苟活于世?你让北师大的同学们怎么敢在外面自称是“北师大”的学生呢?
   老李第二个想吐他一脸口水的当数以朱巨龙为首(暂时)的一群被问责官员。为了个人利益、小集体利益,利令智昏,急功近利。公然开国际玩笑。还有脸拿脑袋担保,你们那脑袋现在看来就他妈一夜壶一样不值钱,乱作为,不作为。丢陕西人的脸,丢中国人的脸。 
   还有一些老李想吐他一脸口水的人现在最好不吐的好。比如这次闹剧事件中更多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老李为了身家小命,还是只打“死老虎”,不打“活老虎”的好,这样才能够既安全又解气。打“活老虎”的结果极有可能是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而作为事件主要演员的周正龙。老李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一个老农民,以一张并不高明的PS照片能够忽悠大半个中国甚至大半个地球你不能不佩服那是一个奇迹。周正龙做到了。并且还把13个副厅以下或者以后人数更多级别更高的官员拉下了马,老李只有瞠目结舌的仰望老周的地步了,虽然他仅仅是一个以悲剧收场的“替罪羊”。先前必须牛气冲天的周老虎最终必须而且只能还原成为一只替罪羊的角色,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吐这样一个悲剧人物的口水,老李忍心吗?
   生活的艰辛让我们聚集了太多的怨气和不满,暗潮涌动,急流澎湃,必须有一些渠道让我们来发泄。骂骂挺挺“范跑跑”不是开始,打打挺挺“周老虎”也不是结束。“打虎派”大头目傅德志先生是这样的,“挺虎派”大头目刘里远先生也是这样的,隔岸观火的老李更是这样的。
   不知道当下一次出现一只“王恐龙”或者“吴外星人”的时候,我们,包括我们的职能部门,专家精英以及八卦媒体又会是怎样去表演呢?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指鹿为狗(未注册) 2008-6-30 12:28
痛打周老虎的标本意义(上文标题)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谨慎(未注册) 2008-7-1 22:37
注意范跑跑不是北师大的!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指鹿为狗(未注册) 2008-7-1 22:38
陕西镇坪县农民周正龙因号称拍到了已绝迹多年的野生华南虎而名震中外,在许多媒体的2007年度人物评选中榜上有名。
  两月有余,“周老虎”从山林虎啸到名噪遐迩,其事件本身已由个人行为逐渐向政府行为再到社会行为演绎,由“诚信”的道德范畴延展到政府公信等政治领域。一开始,笔者认为网友热议,媒体大炒有些哗众取宠,小题大作。但随着事件的深入,其中隐藏着的道德话题、政治理念逐渐浮出水面。
  时至今日,“周老虎”已演变为一个政治符号、社会标本。通观大小媒体的报道,查阅网上各类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周老虎”从走出山林的那一天起,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行为,政府的运作在其中留有深深的印迹。面对铺天盖地的置疑之声,面对摄影专家和动物学家的鉴定结果,周正龙本人及陕西当地的相关政府官员依然敢以“人头”、“官帽”、“人格”担保野生华南虎存在的真实性,他们那种坚定执着和义无返顾不禁让许多置疑的人也心生疑窦:“难道真理在少数人手中!”然而,在央视“新闻调查”里,在女记者柴静的刨根问底中,我们不难发现,“周老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三人成虎”的现代闹剧。从当地林业局长到县长微露尴尬的面容里,我们可以察觉出他们“不容置疑”的话语中不堪一击的虑弱。由此,我们不禁要说:既然没有过硬的“钢鞭”证据,你就不要当鸭子的嘴壳嘛。其实,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他们主观上是想“骑虎”的,只是没有想到在资讯发达,社会呼唤诚信心切,党和政府大力倡导正确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社会舆论会让他们“骑虎难下”。
  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许多事都是要讲回报的。作为大巴山深处的镇坪县要引人瞩目,要吸引热钱,有关官员要获取政绩,其困难肯定要比靠边靠海之地大得多。的确,作为邻近省份的笔者,在此之前对“镇坪”二字闻所未闻,远方的朋友恐怕更是如此。如今,在中国不知“镇坪”的人恐怕已经不多,因此,“镇坪人”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他们创造了“政府公关”的奇迹,他们的一纸“周老虎”抵得上许多边贫地区花巨资邀请众多明星演出的功效,完全起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由此,相关官员们绝不低头的姿态也就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然而,怕就怕认真二字。据说国家林业局对漏洞百出的“周老虎”也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派出大批专家对当地进行大范围的勘查,以求找出最为权威的真象。也许有人会说,明明就是假的,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有必要吗?对此,我认为不仅十分必要,而是完全必要。如果事件的走向最终用不容置疑的科学证据把那些造假之人推上道德的审判台,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那么,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党和政府痛打“周老虎”就是有重大的时代标本意义,这就像当年的“孙志刚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收容制度一样,“周老虎事件”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各级官员的执政理念,推动制度的变革以促使社会诚信回归和政府公信力的凸现(指鹿为狗于2008。1)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