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赤壁》

已有 1303 次阅读2008-8-4 17:13

    先在这里给上影国际影城打个广告。
    上影国际影城的电影荧幕号称西部第一巨幕,长23米,宽13米,音响效果也不错,环境也干净。尽管服务态度不杂样,老李有空还是比较喜欢上它那儿去看电影,并办理了VIP卡。昨天接到他们的短信,说昨天晚上18;00的电影是《赤壁》。按照影城的促销规定:每天晚上18;00放映的电影票价都是18元一个人。尽管老李一家子在7月末已经看了《赤壁》,那时是50元一个人,现在18元,等于一个人尽赚了32元,踌躇再三,抵不住被舔屁股的记者谄封的号称“中国的斯皮尔.伯格”的吴宇森大片的诱惑,老李又和老婆的的咄咄跑去看《赤壁》,娃娃就不带了,因为《赤壁》里面有一段少儿不宜的镜头。
    上次没有经验。老李将9岁多的儿子一起带去看《赤壁》,意在让他了解点儿历史知识。开头到没有什么,等放到小乔同志写了几个“平安”大字与梁朝伟先生眉来眼去的时候,老李就晓得拐了。因为情场老鬼梁朝伟先生善于在这个时候先调调情接着就要发生点儿男女之间的破事情。上次就在《色戒》里就和汤唯小姐实验了三盘,弄得初出茅庐还不谙时世的汤唯小姐至今被广电总局封杀,真是得不偿失。所以老李对朝伟先生心知肚明。只不过这次好象是林志玲小姐主动的。一阵靡靡的音乐响起,那个事情就果然开始了。老李就赶紧将娃娃揽在怀里蒙住眼睛,如是者三,弄得娃娃一头雾水。偏偏吴宇森先生也万恶,30秒种过去了事情都还没有让其结束,中间还穿插点长江的景色之类的来插荤打科,哎,真是万恶啊。等事情过去了,娃娃连连追问啥子事情,老李说好象是地震了,娃娃说没有感觉到啊,老李只好胡诌说是在演习一下如何躲避地震的,弄得娃娃很张惶。现在老李有经验了,就坚决不带娃娃去了。
    上次已经看了一遍《赤壁》了,所以老李这次就慢慢晓得里头哪个人是哪个了。关公不是红脸,不过摆的造型还不错,青龙偃月刀确实小了点;张飞也不是黑脸,只是胡子很多,喳喳哇哇的象个杀猪匠,但字写得不错,丈八蛇矛好象压跟儿就没看见,打仗和赵云一样全靠手;诸葛先生是主角,扇着一把可以使自己冷静一下的野鸡毛扇子作智慧状,却真真少了“羽扇纶巾,千古风流人物”的潇洒,当然诸葛先生当时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农民,青涩一点倒也是对的,英雄嘛,也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没有天生的英雄;周瑜当然是主角,只是老了点,配上同样老了点的小乔林志玲小姐到也般配;张丰毅先生演的曹操人物不杂丰满,很生活化了点,缺少一代奸雄的气概。其他的人,懒得赘述了,同志们还是亲自去看电影吧,就象领导亲自去上厕所一样才有亲身感受。
    这个曹操,当真冤枉。吴宇森也在电影里借曹操兄弟伙之口说“大哥发动这场战争原来是为了一个女人“。把曹操啭得没谱。这个女人就是小乔。曹操也在电影里对着小乔的画像作意淫和暗恋状,弄得没有一点奸雄气概。连几百年后的唐朝的杜牧杜老爷子也以讹传讹,调侃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就是说如果不是那场东风的话,不但周瑜的老婆小乔,连孙权的老婆大乔也要被曹操掳去养在铜雀台供曹操恣意淫乐。这样看来曹操真是万恶。如果小乔的妈还生了一个中乔,并且嫁给曹操的话,孙、曹、周就瓜分了乔玄老爷的大、中、小乔,孙、曹、周成了连襟,挑担子了,曹操是不是就不得去打孙权了呢?不打孙权就没有什么孙刘结盟,三国的历史是不是就要重写了呢?至于刘备,估计当时曹操根本没看上眼,不足一万的人马,草寇一个,曹操意在孙权而已。想不到刘备最后却坐大了,后来还跑到成都省来当了皇帝,真是养虎为患啊。让人不服气的是这个瓜娃子还把孙权的漂亮的妹子孙尚香拐跑了,瓜娃子真是“面带猪像,心头嘹亮”得很,不但周瑜要吐血,连老李都要气得吐血了。
    那个铜雀台就更冤枉了。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古称邺,那是曹操在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时,用修建邺都城所堆的三个土堆进行废物利用,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是曹操想老了退休后修养的地方,哪里是曹操锁二乔的地方嘛。文人就想整点风花雪月的东西才过瘾,连杜牧杜老爷子也不例外。
    曹操的三儿子曹植是个天才,19岁写就《铜雀赋》而名噪一时,为曹操所宠爱,一度考虑立他为太子。但后来曹植因为太傲了“任性而行,不自雕励”、“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终被排挤郁郁而终。证据之一就是那个“七步诗”。《铜雀赋》是曹植写来赞美曹操统一华北后,在邺都建立的铜雀台的。《铜雀赋》里有一句是:“览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见太府之广开兮,登楼台以娱情”。 其中那句“览二桥”是指铜雀台上的两座桥,却被后来的好事之徒(一说是孔明)歪说成“览二乔”,就是指的是要抱着孙权和周瑜的老婆大小乔抱起耍,从而导致东吴誓死与曹军开战。不晓得吴宇森先生的《赤壁》下集杂说了。
    铜雀台的修建可以说是成就了建安文学。不晓得这话对不对?不过那时候的曹操父子以及“建安七子”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聚集在铜雀台这个沙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比如曹操的《登台赋》、《步出夏门行》,王粲的《登楼赋》、《初征》,曹丕的《典论》,曹植的《洛神赋》等等。这些作品大都是在铜雀台沙龙写的。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史称"建安风骨"。
    关于赤壁之战的文学作品也多,诗词也多,比较著名的象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杜牧的<<赤壁>> ,杜甫《悠悠赤壁》,以及唐王周的《咏赤壁》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了《赤壁》上集,觉得心欠欠的。因为上集光在交代前奏没有真正进行撩人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的场面应该是很壮观和激烈的。不晓得吴宇森先生怎样来表现黄盖用二十只小船烧掉曹操的上千只大小船只的,那还真是够得烧的,尽管有诸葛亮的东风相助。激烈壮观程度仅苏轼的一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及李白的“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就可见一斑了。
    老李就很期待《赤壁》的下集了。但愿吴宇森先生对得起“中国的斯皮尔.伯格”的称号。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草民(未注册) 2008-8-4 17:13
好!精彩极了!向推荐吴宇森先生这篇影评,靠戏说赚票房,把肉麻当有趣,太过分了,别让艺术家的良心被狗吃了.
回复 西部袍哥 2008-8-6 13:49
涂鸦而已,今哥取笑了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