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彭祖山,那些说得和说不得的事儿

已有 6946 次阅读2009-3-24 12:16

   游彭祖山本没有在老李的旅游计划之列。
   星期天艳阳高照,偏就没有了人请老李去打麻将。老李一生气,就怒气冲冲地开车准备到黄龙溪去耍。到了黄龙溪镇,有个下派在那里当副镇长的朋友偏也不在,而那里的游人如织,老远都能够闻到屁臭,老李一恶心,就将那车头拐一拐,“屁屁屁”地到离黄龙溪15公里外的彭祖山去了。
   彭祖山位于眉山市彭山县的江口镇,距县城6公里。门票不便宜,30块钱一个人。老李去的时候,CCTV7正在那里拍摄一个叫刘什么什么的车神的谈话节目,闹热得很。这车神是谁,老李不知道;什么叫车神,老李也不知道。老李说过,这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喜欢造神的国度,不管你是个什么神,哪怕是个胎神,经了那包括不良媒体在内的御用玩意儿的吹捧,你也会变成一尊真神,业内的说法叫“策划”,“包装”,个婊子养的,稻草都要被他们说成金条的。
   老李却没那心思觑那刘神仙,上山要紧。这要紧之处主要是在老李的前面有一伙乐至县的年轻的教师队伍,还请了导游讲解。导游嘛,好!就是景区的眼睛和耳朵,不使那初次来耍的游客成为聋子瞎子和白痴,况切又是免费的,嘎嘎;老李一看形象也是周五郑王、一表人才、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教师们也算是些文化人儿,断无将老李赶出队伍的道理,嘎嘎。随着队伍进了山门,穿过"仙山胜景"牌坊,顺着999道“长寿梯”拾级而上,满目青葱,层林滴翠,清风拂面,心旷神怡,彭祖山的神秘色彩和神奇风光,便尽在眼前了。   
   过了养膳斋,便是彭祖祠。彭祖祠是现在重建的。祠内以承师殿为主体,是祭祀凭吊彭祖的重要场所,祠内有彭祖像、彭祖之妻像,两边是彭祖8大弟子的塑像,手执罗盘者为青衣乌公,他是中国阴阳风水学的创始人,留有《葬经》传世。
   走出祠门,顺级而上,"高山仰止"牌坊赫然在目,这是对彭祖高尚道德情操的赞誉。彭祖有生之年,炼丹采药,扶危济贫,救死扶伤,广积善行,是深得山民爱戴和后人景仰的,所以要修个牌坊纪念纪念。逾过牌坊,便是彭祖墓所在地。室前有太极图,供人打坐调息。有碑文三通,其一刻的是屈原的《楚辞天问》句,推崇彭祖为古代美食家和烹饪术的鼻祖;其二录自《彭祖养性经》,阐明了彭祖的"房中术"。其三录自庄子《刻意篇》,诠释了彭祖的"导引术"。室内有彭祖塑像,有彭祖煮羹图和彭祖参师图等,还有一无头石像,系出土的唐代文物。据鉴定推断,至少在唐代,彭祖墓陵就曾有多人凭吊。室壁上有五组现代雕塑,为浮雕五步功,供人仿习。上得平台,有"商贤大夫老彭之墓"墓碑,系清人所立。站在碑前平台上,但觉气血通畅,心静神凝,环顾四周,孤峰兀立,寿泉,九龙,将台诸山组成一个圆周,彭祖墓处其中心,构成左"青龙"、右"白虎"态势。这里,被不少堪舆学家(阴阳先生)称为风水宝地。以上是导游说的,导游还说:这里许多气功师到此都感觉"气场"特别强烈,能开"天眼"。真的假的?反正老李一凡夫俗子,是感觉不到的。
   在仿古建筑"八角亭"内小憩之后,再顺级而上,就到了奇而险的一处景点--九天。要穿越崎岖的山路而上,要拉住铁索攀登,真需要有点"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那种新奇险的享受,足以让人回味良久。
  登临山顶,一览众山小,足下绿荫如毯,远望两江如带,满目田园风光,一派清明景象,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这里,可见彭祖的炼丹洞高悬于绝壁之上,半岩上架着3桥,分别为凌云、飞升、迎仙桥,相互连接,下临绝壁。据说,每年农历3月3日,是彭祖生日,生日前或当天子夜便有若干火球,从山底盐井沟一带,飘飘悠悠成一路纵队向仙女洞飞去,约摸半个时辰,又从仙女洞飞出,渐渐消失于来路。这一奇观,不少远处香客及近邻人家常年亲眼目睹,无不感到惊奇。1985年农历农历3月3日庙会,几十种蝴蝶聚集于洞中,游客驱之不去,直到星散。种种奇观异景,更增添了炼丹洞的神秘色彩。这些也是导游说的,老李没有亲见,权当玄龙门阵听。
   导游还说了:这里的茶林滴翠,绵延无尽,是彭祖山名茶--"武阳春"茶的产地,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59年王褒作的《僮约》一文中,就有"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的记载,比印度产茶史早了几百年。这里还是立体"天然太极图"的最佳观览地,清晰可见彭祖山丘与寿泉山沟组成了阴阳两条相互追逐的鱼。阳鱼的鱼眼正好是彭祖墓,茶树沟则是两鱼间的"S"分界线,恰恰顺应了阳气上扬,阴气下沉的太极原理。
   彭祖山顶有座寺庙,叫慧光寺,一个胖大的和尚守了那门,两块钱一个人。妈妈的,重复收费么?不是收了30块门票钱了么?哦,佛门禁地,阿弥驮佛,罪过罪过,老李赶紧交了那钱。却见那庙宇内殿宇金碧辉煌,气势不凡,仅此而已。顺慧光寺北面而下,可见天下第一"双佛"。站佛为释迦牟尼佛,高32米,坐佛为多宝如来佛,高28米。老李原来还一直以为这释迦牟尼佛就是如来佛祖呢,罪过罪过。这一立一坐的佛像略与山齐,故称为齐山双佛。双佛依山就势建造于唐开元年间,早于乐山大佛,就站佛高度来说,居世界第6位,而两座如此大的佛像并肩一处,可谓独一无二。两座佛像庄严、肃穆、慈祥,阐释了佛教的诸多隐语。这里,是独具特色的采气场,是按照天圆地方64柱格局,配合立体天然太极的灵气而建筑的,是气功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采气圣地。顺着山路下来,就到了最后一处景点养生殿。
   以上的内容都是说得的内容。都是导游或资料介绍的,老李捡了个方便。
   下面的内容,是些说不得的内容,是些少儿不宜的内容。也是彭祖山的最后一处也是最重要的一处景点——养生殿。
   彭祖传说叫彭铿,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孙子(黄帝的第八代孙)。是个高寿的老头儿,活了888岁,至少有49个妻子,54个儿子先他死去,他还没有死,真能够活的。彭祖是怎样高寿的,主要是他有四大养生之术---导引术、膳食术等等。而他最重要的养生之术,则是“房中术”,这也是养生殿讲的主要内容。这“房中术”么,直白一点就是“性”。
   自南宋程朱理学以来,中国人对性就算是很鄙视很禁锢的了。一说起性事儿来那你娃就是个流氓,至少是心术不正吧。其实在宋朝以前,国人在性的方面还是比较开放,活泼和多姿多彩的,否则就不会有彭祖和素女,采女,玄女等人进行房事方面的探究的事儿,并著了一本书叫《素女经》的正式成书并广为流传,成为女子出嫁时的必备嫁妆。《素女经》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世界三大性经典”之一。另外两部是犹太人的《大妙德》和印度人的《伽玛素特喇》。不说了,再说老李会被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先生们抽得满地找牙,但是结了婚的朋友,老李还是要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素女经》。虽然程朱理学将性生活置于严厉禁压之下,但好象南宋以后的青楼妓院还是不少的。
   说是一套,做当然是另一套。就象一进养生殿前边的“中国古代性文化陈列馆”,就看到一根硕大的尘根器宇宣昂地直指天宇,象一把绷紧了的弓,而人的比例显然是小了,身上虽然是绳索捆得密密麻麻,却仍然想要挣脱了束缚成就那好事。这尊雕塑好象是刘勇刚先生的作品,在广州的性文化展上饱受非议。
   离了“中国古代性文化陈列馆”,就进了养生殿。年青的女导游就开始唧唧喳喳地讲开了“性”。老李这才知道一些词的深刻含义:原来“性命性命“,是先有“性”才有“命”的;“精神精神”,是先有“精”再有“神”的;而那“规矩”,却是男的那玩意儿是“规”,女的是“矩”,王八羔子的,弄得老李的脸红红的,臊得怪不好意思的。一个乐至县的年青男教师忍不住弱弱地问了那同样年青的女导游一句:“姑娘你结婚了没有哦?”姑娘嘻嘻地笑着回答:“没有啊!”没有结婚并不表示不懂"性"的,压抑了很久的人群终于松了口气,“轰”的一声全都“嘎嘎”地笑了起来。
   气氛一轻松,那女导游就讲得顺溜多了。接下来就是讲墙上画的那房事“九法”。哎,讲这“九法”老李还是用文言文吧,别把老李当了那流氓“严打”进去那就极是不美的。其实人家讲的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不淫荡也不流氓。但是老李在这正确的地方讲这正确的东西怕是要犯大大的错误,索性连这文言文都不讲了,只将这“九法”列诸以后,供列位“YY人士”想象思考。俗称“意淫”。“九法”一曰“龙翻”;二曰“虎步”;三曰“猿搏”;四曰“蝉附”;五曰“龟腾”;六曰“凤翔”;七曰“兔吮毫”;八曰“鱼接鳞”;九曰“鹤交颈”。不能说了不能说了,再说就成性学大师李银河了,就要影响正义之士的心情了,虽不得遭报应,但极有可能要招暴打。
   但是说句公道话,最早的性学大师彭祖主张"阴阳各顺"是没有错的。他提倡的是"节欲""适宜",他主张"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就是说健康的性生活是有益于身心的,但要讲技巧,讲方法。乱搞一气是要伤身体的。他反对的是"禁俗",当然他也反对"纵欲"。
   人人皆可为尧舜,也皆可为老彭的,同志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在老彭的长寿养生文化的指引下,勤学苦练。不断创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吧。
   “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马达一响回成都去了哦,明天还要上班呢!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回复 luogao123 2009-3-24 12:16
禁时视为洪水猛兽,放开时洪水泛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好象就我们没有从容过.
回复 四川在线网友 2009-3-24 12:16
好稀奇所 现在中学生都恐怕比你知道的多 用过的多
回复 西部袍哥 2009-3-25 14:49
兄弟说的在理.但老李实在没有那个勇气也没有那个脸皮将那《素女经》内容全搬上来的.没有达到您的要求,您见谅!
回复 半江渔火 2009-3-25 15:33
传说彭祖寿800,越活越精神
回复 四川在线网友 2009-3-26 09:04
文采不错
回复 西部袍哥 2009-3-26 12:30
盐崽深刻
回复 四川在线网友 2009-3-26 20:51
我去过那里,风景一般.合适年轻人去,谈情说爱,
回复 四川在线网友 2009-3-27 09:13
回复 四川在线网友 2009-3-27 10:31
中学生是学以致用,现学现用,老李是传道、悟道,性质完全不同,现在而今眼目下,传道者最易被棒杀,而实干者往往被放任而逃之夭夭,实乃一大怪圈
回复 四川在线网友 2009-3-27 17:15
兄弟正解
回复 四川在线网友 2009-3-30 10:41
98年去的时候还不收门票
回复 四川在线网友 2009-3-31 10:41
来了就有收获,回去就有提高!
回复 四川在线网友 2009-3-31 14:49
精辟
回复 gza2822371 2009-3-31 16:39
不然怎么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