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我从来不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我也不认为“人性本恶”。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父母遗传,也不可能完全决定孩子这一生趋向于“恶”的选择。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父母(无论多么恶),都不会希望和鼓励孩子主动走向“恶”。当一个孩子第一次面临诱惑走向“恶”的方向,如果有机会得到提醒,这个孩子有很大的机会重新作出正确的选择。
11月10日晚21:40分,我的女儿放晚自习回到家里。还没有进门,女儿就惊慌失措的说:“爸爸,我的手机掉(丢失)了!”。
我让她不要惊慌,把鞋换好进屋讲。原来,女儿所在的班全体下午到计算机房上计算机课,女儿象往常一样把手机随便的放在教室的课桌抽屉里。等上完课回来,发现手机没有了。女儿以为是忘在哪里了,到处找,没有找到。于是要同学打电话给自己的手机,接通后很快就被关机了。于是女儿确认手机被偷了。
我的女儿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对一切毫无防范。这让我一方面为她的善良高兴,又不免为她担忧。我想让她保留善良的同时,也能防范和保护自己。
我没有责怪女儿,只是催促她赶紧洗漱休息。一方面孩子的学校作息时间是非常的紧。明早6:30分她就得起床,然后去学校,直到晚上21:20分左右放学(如果老师不压堂),21:40分左右才能回到家里。另一方面我不希望女儿有压力。
待女儿休息后,我开始试着给女儿的手机打电话,通了,没有人接。
我突然感觉到电话旁的孩子(我确认他(她)一定是学校的孩子,不一定和女儿同班,但一定至少是同年级的孩子)的紧张。也许这是我的自我感觉,但我认为值得试试。于是我向女儿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把手机放回去,你还是个好人。如果不,这将是你这一生走向犯罪的开始。”
发完短信,我又给女儿的手机打电话。不是要和那孩子通话,而是确认是不是手机还开着。通了。于是我挂断电话--我的短信那孩子收到了。
晚上22:59分,我被短信提示声惊醒。拿出手机看,是女儿的手机发来的:“明天早上叫你儿子到他教室外面的消防什么东西那里面去取手机。”
我连忙回信:好的。
过一会儿,我给女儿的手机又发了短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孩子。
11月11日早,女儿睡眼惺忪的起来后,我告诉了她。女儿很兴奋,我却不敢肯定。于是我陪女儿到了学校,来到她们教室外的消防窗口--这的确是个放东西的好地方,没有谁会注意里面有什么。女儿用力拉开了消防窗口,里面有一卷水管,旁边是女儿的手机。
“耶!”女儿低声欢呼起来。
我告诉女儿,不要将这事告诉同学,因为,可能拿手机的孩子听到会难堪。不要告诉任何人。女儿点头答应了。
我为找到女儿的手机高兴,我更为那孩子的正确选择高兴。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当他们选择错误时,如果及时得到提醒,她们这一生都不会误入歧途--那些最终走向“恶”的孩子,一定是她们第一次作出错误选择时,没有机会得到提醒。
我很高兴,在这样的一天,经历了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和那孩子都作了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