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传说故事之二)
已有 1668 次阅读2008-2-20 00:20
[color=#006400]乾隆当上皇帝后,因陈阁老已告老还乡,不久便病逝了,所以有关陈阁老是其父的传闻也多了起来。深处皇宫的乾隆虽然未登基时便有些耳闻,但并未太放在心上。可现在不仅传闻多了,而且嬷嬤临终前道出了真情,不能不令乾隆惊疑。为了解除心中的疑虑,决计要赴江南查证一番,倘若传闻属实,在采取应对之策同时,也可寻祖尽到人子之孝。于是便有了七下江南之行,而且还成了乾隆微服巡游江南之佳话。除第一次外,尔后的六次下江南,乾隆在微服私访时都采用"高天赐"的化名,可见他是有心取"高"姓了。看过上篇的读者可能都会知道,乾隆化名"高"姓不会与主人公"高海生"无关吧?
当然,乾隆不会说是去江南寻祖,而是名正言顺之微服私访,也就不会引起他人怀疑了。不过乾隆也属明君之列,在巡游中也作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所以他之南下寻祖也算公私兼顾了?乾隆首次下江南,便是到陈阁老的家乡浙江海宁。这可把海宁知县吓了一大跳,真不知是禍是福,早早就带着一干人等在城外跪迎。在确知乾隆是来看两朝重臣陈阁老后,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立即热心周道地与皇帝带路。同时,还立刻派人去与陈老夫人报信。
知皇上要亲临,陈老夫人已率全家在府门等候。乾隆到时,陈老夫人全家连忙一齐跪颂"吾皇万岁万万岁!"乾隆见状当即下马,又微笑着挥手说:"平身"。说罢又隨和地与陈老夫人一同进入府中。乾隆在中堂上坐后,陈老夫人再次上前跪拜皇上。乾隆望着满头银絲,面容慈祥的陈老夫人,剎时心潮起伏,连忙上前扶起老夫人,并和蔼地说:"阁老乃先帝重臣,朕无缘相见,深感遗憾。今能见老夫人慈颜,乃朕之愿也!"清楚原由的陈老夫人听了乾隆之语百感交加,眼含淚水地回复道:"老生能一睹龙颜也为大幸,死而无憾了!"乾隆听后,既感有些不安也觉有些欣慰,于是又对老夫人说:"老夫人如此康健,朕就放心了,朕愿老夫人天年康泰!"二人在相见中,目中都流露出深情,只是不能明言而已。
陈老夫人谢恩后,阁老之子也上前拜見皇上。乾隆仔细地观察他,发觉他之面容神态与已颇有相似之处,心想这应该是自已的亲弟了?便不由自主地拉着他的手,亲热地交谈起来,言谈中时时流露出兄弟之关爱之情。此刻的陈老夫人看在眼里,虽然甚感欣喜,可又不得深埋心中,只得強忍淚水。看来乾隆已颇信传闻了,所以在陈府一住就是四天。每天都在老夫人或陈公子的陪伴下,在府内四处游览,一景一物都令乾隆倍感亲切,十分留恋。
一日乾隆游至后花园阁楼处,见门锁锈迹斑斑,便问道:"此何人所居,似乎久已无人住吧?"陈公子回禀道:"回皇上,先父留下遗言此楼永不再开,所以一直无人住。"乾隆此刻想,这两日都未发现确切之应证,会不会在此房里呢?于是说:"朕想入内一观,不知可否?"陈公子哪敢不允呢?忙拿来钥匙开开门,又命仆人彻底打扫,然后才请皇上入内。屋内书櫃桌椅应有,壁上掛有不少字画,但都无独特之处。乾隆便登上木楼,这才发现设有一佛堂,香案上贴着封条的黑漆檀香木盒显得十分特别。细观,木盒不大,但制作极为精细,在灯光下闪烁发亮。然而木盒未锁,仅用纸条所封,可却絲亳无动开过的痕迹,确也令人奇怪。
乾隆本想马上揭开看看,但思索后未动,回头征求陈公子意见。实际上陈公子也从不知内装何物,也想看个究竟,当然不会阻止了。盒中仅有一张宣纸,上书四字"高氏子孙"。乾隆是很聪慧之人,倾刻便联想到陈阁老难道先辈不姓"陈"的问题,并乘陈公子稍不留意时将字条放在袖中,迅速盖上木盒,陈公子也命下人封上纸条。返回前院后,乾隆立即到老夫人房中,索看了家谱。确也如乾隆所料,证实了陈阁老先辈的确姓"高"。老夫人此刻也毫无保留地将陈阁老先父高海生怎样入赘陈家之详情告诉了乾隆,乾隆听后一切都明白了。当日,乾隆就命亲隨备办好香烛贡品,第二日上午便亲到高氏墓地祭拜。
后来的详情就不多写了,总之后来每次下江南,乾隆都要抽时间到海宁看望老母与弟弟,尽以人伦之道,享受人伦之乐。所以乾隆后来六次微服私访都用"高天赐"化名也就不难理解了,即高氏赐其身,天赐其帝王也。当然这个传说无从考证,但也不全是空穴来风吧?
[/color][/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