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灾区彭州市百鹿镇"上书院"是座古罗马式教堂建筑,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8年)动工,整整用了十三年时间,直至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才峻工。可巧的是,被汶川八级大地震毀时,该院刚好有一百年时间了!"上书院"是当地人之称谓,真名为<<领报修院>>,距成都市77公里,占地面积有4434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440平方米。该建筑坐西向东,由正厅、南北偏厅、西楼(含礼拜堂)构成四合院型。属于纯正的欧式建筑风格,与主厅相对的哥特式圣母堂尤显壮观,身临其境真有身在欧州教堂之感。
" 领报书院"当时为四川省唯一一座高级神职学堂,可见其在传教中的重要性了。为何又俗称"上书院"呢?那么也有"下书院"吧?的确如此。现将其建院历史简述于后,让关心它的网友们有所了解。清光绪五年(公元1880年),法国天主教会为在四川省传教,多处选址建校,最后才选定风景秀雅、幽静的白鹿乡金桥河边。该院即是人们称之"下书院",实名为<<无玷书院>>,是座小学级别的神职学堂,院长由法国人谷布兰担任。建国初期,该院被改建为<<白鹿中心学校。
"上书院"(领报修院)是按照法国人骆书雅、伯历山两人之设计图修建,为砖混结构,据传其粘合剂是用石灰、糯米和棉花混合而成。令人有些惊叹的是,这样的砖混结构还经受住了三几年的叠溪大地震,而且所用的外墻涂料在遭受汶川大地震毁坏前夕仍然鲜艳如初。加之建筑风格独特、环境幽美,所以震毁前吸引了许多到此拍婚纱照的新婚夫妻。然而可叹的是"上书院"已成残墻断壁,失去了往日之靓丽。不过仍可从现场想象出它昔日之壮景,更可体验到八级大地震之威力,也似乎在告诫人们千万要建抗震房屋了!
附我原所拍"上书院"照片及震毁后在报刊、网上收集的照片供网友们参考对比。尤其是八级大地震暴发时的四对拍婚纱照之年轻朋友,书院垮塌时能安全逃出,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哈!他(她)们是百年书院毀于大地震的见证人。这張照片是在现场拍婚纱照之摄影师抢拍的,现场尘土飞扬,真实地记录了惊心动魄的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