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朝鲜古代诗人目中的西蜀成都

已有 1428 次阅读2009-9-5 20:5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成都,以及西蜀地区如画的山水,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众多骚人墨客。然而了解一位朝鲜诗人游成都后,他是如何看待成都的吗?元代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秋,朝鲜著名诗人李齐贤奉命到四川,他却为成都深厚的文化气围和西蜀美景而感叹,为此写了六首脍炙人口的佳词。他是位中国通,不仅熟读了有关中国历史文化之书籍,还善写中国诗词。由于他对这次赴西蜀成都的印象很深,所以在他逝世后,后人为他撰的"墓志铭"中,即记有"丙辰(指元延佑三年),奉使西蜀,所至题咏,脍炙人口。"之句。
    李齐贤(公元1288-1367年),字仲思,号益斋,高丽(朝鲜)人。二十八岁时,即为高丽忠宣王赏识,、作隨从到北京,后数次往返于高丽与北京之间。据<<鸡林府院君缢文忠李公墓志铭>>记载:他于元延祐甲寅(公元1314年)正月,"被召至都(北京)"。常往来于姚牧庵、阎之静、元复初与赵子昂等知名学者之间,诗文大有長进,并得到上述学者的称赞。后又得到元代皇帝和大臣的赏识,"迁选部议郎",同年秋又拜成均祭酒兼议郎。他著有<<按翁稗说>>及诗歌乐府等,可见他是位精通中国文化的朝鮮学者。
    他所写的六首词载于<<域外词选>中,不仅反应了他对西蜀成都的良好印象,也表达了他对杜甫等先贤的敬意。现转抄简介于下:
                                            <<沁园春.将之成都>>
                                       堪笑书生,僇算狂谋,所就几何?
                                       谓一朝遭遇,云龙风虎。
                                       五湖归去,月艇烟簑。
                                       人事多乖,君恩难报,争奈光阴随逝波。
                                       缘何事,背乡关万里,又向岷峨。
                                       幸今天下如家,顾去日无,多来日多。
                                       为轻裘快马,穷探壮观。
                                       弛山走海,总入清哦。
                                       安用平生,突黔席暖,突使毛群欺卧驼。
                                       休肠断,听阳关第四,倒卷金荷。
    从该词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公务似无兴趣,甚至对往返不定的生活还有"突黔席暖"的牢骚。而他感兴趣的是"穷探壮观"的壮丽山水,以及能"总入清哦"吟诗作词。词中的"岷峨"是指岷山和峨眉山,两山的美景让他"背乡关万里,又向岷峨。"
                                            <<洞仙歌.杜子美草堂>>
                                       百花潭上,但荒烟秋草,犹想君家屋乌好。
                                       记当年,远道华发归来,妻子冷,短褐天吴颠倒。
                                       卜居少尘事,留得囊钱,买酒寻花被春恼。
                                       造物亦何心,枉了贤才,长羁旅浪生虚老州。
                                       卻不解,消磨尽诗名,百代下,令人暗伤怀抱。
    当李齐贤见到有些荒涼的草堂时,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遭受穷困之忧的诗圣"远道华发归来",却见妻儿正受着冻饿煎熬的情景。并以"造物亦何心,枉了贤才"之句,表达他对一代诗圣杜甫的敬意与深切同情。不过从词的开头之句还可看出,元代时的百花潭地区已是"荒烟秋草"之景,似乎杜甫旧居已无多少遗迹了。
                                            <<玉漏迟.蜀中中秋值雨>>
                                       一年唯一日,游人共惜,今宵明月。
                                       露洗霜磨,无限金波洋溢。
                                       幸有瑶琴玉笛,更是处,江楼消絶。
                                       邀俊逸,登临一醉,将酬佳节。
                                       岂料数阵顽云,忽掩却天涯,广寒宫阙。
                                       失意初筵,唯听秋虫呜咽。
                                       莫恨妲娥簿相,且吸尽杯中之物。
                                       园又缺,空使早生华发。
    从词中可知,李齐贤是在成都过的中秋节,当晚饮酒观月的地点似在望江楼附近。他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公元一三一六年成都的中秋夜景,该词的大意是:人们都很珍惜一年一次的中秋佳节,今晚明月当空,月光下河水金波闪烁。还有幸传来仙乐般的琴笛声,望江楼在月光下更显绝伦。我邀好友登楼一醉,以此欢酬佳节。岂料乌云阵起,剎时遮掩了天空明月。刚开始饮酒的朋友都感少兴,只有听秋虫呜咽。但也无须恨"妲娥簿相",还是应尽兴饮酒。虽然天落秋雨,又何必忧心而"早生华发"。
    还有三首词,因受篇幅限制,这里也不再抄写原词,即是<<菩萨蛮.舟中夜宿>>.<<前凋.舟次青神>>和<,满江红.相如驷马桥>>。前两首是描述在岷江坐船去青神县游览,夜宿船上和两岸风光如画的秀丽景色等。最末一首是描写游驷马桥时,对汉代蜀大才子司马相如之感叹。六百多年前的朝鲜诗人李齐贤,能将我国古代诗词写得如此精妙入微,的确难得可贵。他的上述词作不仅真实地反映出元代时,西蜀成都的文化风光,也显示了中朝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评论 (0 个评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