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校共同体2009年十件大事
一、共同体架构形成,“临帖”阶段基本结束。
中国名校共同体是以围绕学习杜郎口模式,由中国教师报联合杜郎口中学、山东兖州一中、山东昌乐二中等几所学校,倡议发起的一个民间研究性学习组织。
共同体一问世,就以其鲜明的个性和课堂主张引发了全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秉承“课堂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的宗旨,“把会开进课堂里”,揪住课堂“七寸”,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如今已发展到涵括全国22个省市,40余家会员学校加盟。
这些学校既有公办,也有民办,既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既有小学、初中,也有高中、职业学校甚至纯粹少数民族学校,其成员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课改普适性“临帖”验证,提供了较强的说服力。中国名校共同体的基本建构已经完成,共同体成员的“临帖”实践已基本结束,达标率接近100%。
二、月月推出“赛、评”课,两大专家团组建完毕。
每月最佳课堂评选,是共同体贯穿全年的一项基础性活动。全年共有30余个成员校102节课堂参评,其中共有31节课分获2月、3月、4月、5月以及9月份的最佳课堂。
最后,由杜郎口中学担任年度最佳课堂的评委学校,集中对31节月度最佳课堂进行了初评,推荐出8节课堂作为年度最佳课堂的候选进入第二轮,然后,由所有成员校对8节推荐课进行投票,秘书处依据每节课所获得的票数加以排列,最终前六名的课堂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名校共同体2009年度最佳课堂”。
以课说话,这样的评选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举行下去。评选将继续秉承力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来的课将作为共同体高效课堂的“标准”,面向全国发行推广。评选获奖的老师将全部受聘成为高效课堂的“专家型讲师”,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各地讲学、上课。
同时,共同体还继课改名师指导专家团成立之后,成立了名校长指导专家团,除了更便于为成员校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服务外,未来将以团队形式面向全国抢占培训市场,力争成为中国课堂教学培训的“第一品牌”!
三、“课堂驾校”过百期“生日”。
为推进高效课堂模式的普适性实验,自2006年11月开始,《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杜郎口)基地在杜郎口中学开班。之后,随着中国名校共同体宣告成立,一项依托于杜郎口中学,名曰“课堂驾校”的研修培训正式面向全国基层教师开始招生。
课堂驾校以“临帖”的形式,强调课堂操作,突出课堂“实战”,强化课堂技术,截至目前,研修班百期累积受训人数突破5000人次。
继杜郎口基地成立之后,又相继成立了兖州一中、昌乐二中、围场天卉中学、武宁宁达中学、沈阳立人学校、郑州102中学等几大基地,几大基地联手,据不完全统计,高效课堂驾校累积培训各地各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达12000人次。极大地提升了高效课堂的影响力,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各地各学校课改的推动。
四、共同体大篷车33次驶向全国。
以“高效课堂”为品牌,利用共同体遍布全国各地的成员校为依托,我们把高效课堂系列会议带到了全国各地。从1月份的“高效课堂走进泗阳”到3月份的“高效课堂走进辽宁”,从5月份的“高效课堂走进武宁”到7月份“高效课堂走进围场”,从8月份的“高效课堂走进宁夏”到12月份的“高效课堂走进台州”,2009年1—12月份,高效课堂共走进全国14省(市)的33个市、县,与当地教育局合作,累积培训教师19800人。
五、成员校“破帖”生成特色。
如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 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特色自主学习模式”、河北清河五中的“整体双向教学模式”、山东临沂四中的“三五×”课堂模式、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康湖新乐的“三主模式”、沧州派尼学校的“三活三实模式”,郑州102中学的“高效课堂下的交互白板模式”、宁达中学的“自学、交流模式”、翔宇宝应中学的“理想课堂模式”、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的“三环五步模式”等等,共同体40家学校教学特色各异、模式精彩纷呈。
六、成员校普遍成为课改“示范校”。
11月3日上午,宿迁市市委书记张新实率领参加宿迁市教育现代化工作推进会的有关领导178人,亲临众兴中学现场观摩调研,对众兴中学的高效课堂大家赞不绝口。张书记还专门写博客,用“为之一振,耳目一新”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本月,宿迁市初中教育工作会在在众兴中学召开。
清河五中、宁达中学、沈阳立人、北京昌平县长陵中学、郑州102中学、东莞黄江镇康湖新乐学校等一批共同体学校,被当地教育局任命为课改示范校、样板校,当地课改经验现场会相继在成员校召开。
七、草根形成“正效应”,媒体给予正面报道。
中国教师报两次以大篇幅对中国名校共同体全力推动新课改的“民间责任”和“民族良知”给予正面报道;截至目前,对中国名校共同体报道过的媒体已超过20家,其中既有中央级媒体、各教育专业媒体,也有地市级政报、电视台等。累积报道篇幅近100篇。
八、成员校课改受媒体热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界充分肯定。
中国名校共同体各成员校也成为所在地媒体关注的焦点。
《中国教师报》从2009年7月1日起以每期专栏形式,开辟“李炳亭课改名校访谈”栏目,在二版头条针对共同体各成员校的课改经验逐一进行了报道;其中对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等还单独进行了专题报道。
年初,新华社用了题为《师生换角色,课堂效率高》的专题报道了兖州一中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
《中国教师报》两个整版专题报道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课改历程,还对张项理校长进行了深度访谈。
2009年12月16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日报、黄江电视台等六大媒体齐聚康湖新乐学校,对东莞康湖新乐学校的“三主”课堂模式进行了联合报道,这是共同体各成员校迄今为止接受的最大规模的组团式采访报道。
《宿迁日报》专版报道了众兴中学的改革成绩。《萍乡日报》对芦溪外国语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此外,我们还创建了自己的媒体,《解读高效课堂》视频杂志和原创高效课堂网站(www.ycgxkt.com),它们也在宣传共同体、推广共同体及各成员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共同体各校的课改同样引发了教育主管级部门和学界的高度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中心、教育部直属几大师范院校的课程科研部门、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国内众多著名专家学者,都纷纷著文或者前来考察,给予了高度评价。高效课堂业已成为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新成果。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更是带队组团对共同体各校进行参观学习,并以文件形式强力要求当地学校推行高效课堂模式。
九、一批校长因“改”成名。
9月份,崔其升校长荣幸地被评为首届“齐鲁名师”,荣获全国教育创新校长。杜郎口中学再一次也是连续二年被评为教育系统全国优秀集体,学校徐利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徐翔校长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河北围场天卉中学胡志民校长获得“全国百名优秀校长”, 宁达中学张项理获得全国十佳校长、全国教育创新校长,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姜风平副校长评为“全国优秀小学校长”。
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校长李志信、河南郑州第102中学校长崔振喜在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分别被选为理事。
翔宇教育集团卢志文总校长也被授予“全国教育科研杰出管理者”荣誉称号,其主持的《“翔宇模式”公办名校转制研究》课题荣获了“全国教育管理科研成果优秀奖”,宝应中学则被授予了“全国教育管理科研成果优秀奖”。
河南商丘回民二中吕玉强校长当选“商丘名校长”。
一大批优秀教师也脱颖而出,荣膺全国奖项。兖州一中李平老师、昌乐二中徐振升老师获评“全国优秀高中班主任”,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王予老师、河北清河五中梁增春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初中班主任”。
一批校长受邀“游走”各地讲学,如杜金山、赵丰平、张项理、胡志民、徐翔、卢志文、李镇西等,均成为全国课改名家。一年来,共同体专家足迹遍布全国30个省市,累积讲座600余场,共同体校长集体引发“高效课堂”旋风,杜郎口模式已成为课改的“主流”。
十、区域课改推进经验初步形成。
2009年9月,我们与广东东莞市黄江镇教委合作,整体推行、全面实施区域课改,成效卓著,效果斐然,同时,共同体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区域课改推进经验。日前,共同体计划再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