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 随着一声长长的警报响起,北川中学高一年级956名学生及众多老师以手护头,紧张而有序地从正在上课的各间教室鱼贯而出,然后冲到教室外的空地上分班列队。这是北川中学5月9日下午3点46分进行的一场地震预警演习的场面,北川中学的避险时间达到32秒。
5·12汶川地震四周年前夕,北川中学、汉旺中学、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等11所中小学校都已安装了地震预警接收装置,为了让师生熟悉预警警报,在四川省科技厅的组织下,举行了本次地震预警演习。这次演习还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多地同步进行,共一万多名师生参与。
这次演习的主会场设立在北川中学,震情设定为汶川发生8.0级。当启动演习后,位于三省的参加演习的学校的地震预警接收装置同时收到了来自预警中心的预警警报,自动开启了学校的广播系统并发出地震预警警报,倒计时警报随即在各校响起。按照地震应急疏散预案,各校领导、老师迅速到达指定地点,学生在老师的引领和保护下,按照地震预警避险策略,开始有序疏散撤离到指定的安全地点。
“由于我们设定的发生地震的震级与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各个学校所收到的避难时间是不同的,比如对于此次预警,北川中学的避险时间就是32秒。”来自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王暾博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因此,在地震横波到达前,把监测到的地震信息通过数据传输提前发出,就能给震区人员赢得更多的逃生时间。
演习前,四川省科技厅陈放副厅长在演习主会场讲话说,作为科技部门,就要把高新技术及时应用到学校的防灾减灾中去;这次选择北川中学等学校安装地震预警接收装置,就是利用了当前我国最先进的地震预警技术来保障师生的安全;已经安装了地震预警接收装置的学校,一定要按照要求,定期举行演习,提高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避险水平,在地震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