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日记--观鸟记 (迪霄妈妈)

已有 595 次阅读2007-12-15 15:35

观鸟记 
    浣花溪,一个诗意的名字。一个浪漫、幽静的所在。今天因为孩子们的到来,把它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观鸟”这个新奇的主题活动,对大人和孩子具有同样的吸引力。男孩子忙着比试各自的望远镜,女孩儿们是安静的,提着沉沉的野餐食物扮演着小管家的角色。
    薄薄的雾,若有若无远远地飘散着。走在湿湿的小径上,我问孩子们:“昨夜是不是下过一场雨?”“是雾气”、“是露水”。孩子们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无知。
    我们的队伍实在是太庞大了,鸟儿早已扑楞楞地飞走。杰元东张西望希望能另辟蹊径,脱离大部队,寻到鸟儿的踪迹。迪霄在安排队列的行进顺序:冠霖、矩矩前面开道,两个女生和妈妈走中间。他自己和杰元断后。小伙子的安排颇有点绅士风度。
   当我们走到一座小桥时,一只长着漂亮羽毛的兰色小鸟在我们面前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快速隐进了林中。这下大家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我也和孩子们一样雀跃,大呼小叫着。端相机、举望远镜,孩子们已经不知道该使用那种工具来捕捉鸟儿的踪影。我既不是鸟类学家,也不是观鸟爱好者,只能凭借此鸟快速飞行的速度、娇小玲珑的体形判定那是一只蜂鸟。孩子们拿出资料、图片对照,一致认为这个判断应该是正确的。其实是与不是并不重要,在这个年龄段,只要孩子学会认识、学会观察也就足够了。
   坐在沧浪湖边的石头上,临着一泊湖水,听鸟儿鸣叫,望白鹭飞翔。六个孩子吟诵着欧阳修的《画眉鸟》:“始知所向金笼听,不及林中自在啼。”此时此景孩子们应该能领悟诗中的意境吧!和大部队汇合后,孩子们手拉着手走在诗歌大道上。大概受气氛的感染,几十个孩子朗朗地背诵着名诗名句:《竹里馆》、《敕勒歌》、《赠花卿》,还有长长的《沁园春.雪》。这不禁让路人侧目、回首。那种骄傲的愉悦情绪只有当时在场的老师、家长才有幸体会。
    短短的上午很快过去了,我也在和孩子们的游玩中,把小时没学过的那一课补上了。这种活动总是让人愉快,让人难忘的…… 
 

评论 (0 个评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