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册二单元试卷分析
已有 937 次阅读2008-3-18 17:51
今天才把二单元的卷子发给孩子,昨天仔细翻了一下,打个总结。一单元的试卷由于浸墨,没法看,所以我们过后重新做。
开学到今天,正好一个月了,四单元也快学完了,如果我不汇报一下,估计大家都没得谱谱。
从这张试卷来看,基础难度不大,从句子训练开始变难,进入阅读部分,就有点打脑壳了。尤其是本期的阅读开始出现大量的主观题,要求孩子完整表述自己在阅读文章后的体会,这相对于以前的阅读要求,又提高了。之前阅读一直停滞在看故事,读着高兴的水平上的孩子,做这样的题就有点下不了笔。原来给大家阅读建议时说过,孩子读了一个故事,可以和他交流一下阅读体会,可以谈故事里的情节,人物,收获,都行,关键是让阅读的过程更完整,“看书”只是阅读的第一环节,真正的重点在于这个阅读行为在自己内心的影响,与人交流这一感受也是阅读的一个环节。所以这期的语文学习中,一个单元我总会安排一篇自学文章,我不讲,但准备几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习去完整地进行一次阅读行为。四个单元下来,《妈妈的葡萄》,《春天的雨点》、《珍贵的教科书》、《松鼠》就是孩子们训练的点。有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运用我们的方法来进行自学了。
我们要求首先了解文章的结构,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这是训练孩子对文章的总体把握度,不要求准确,但要有说服我们大家的理由,语文课上,常常见他们为了说服组内同学而用尽脑汁,有时觉得理由得意,甚至会拖我参与小组讨论,一节课40分钟,他们可以不断地发现并解决这样的问题。
接着,我会就文章的主题设置一个问题,比如在《珍贵的教科书》中,我留下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说这些教科书珍贵?预习中,孩子们基本能找到一个答案:是用指导员的生命换来的。不过就文章而言,远不止于此,课堂讨论中,我让孩子们自己在文章中寻找一个你觉得最值得与人交流的问题,就有孩子在讨论这个问题,他们这时才发现,还有很多原因。也有的孩子开始讨论更深层的问题“明明指导员是可以活下来的,炸弹来时,他扔开书,快速躲开,应该就能安全活下来,可他为什么会不躲?”小组的人和我一起热烈讨论了好久,最后发言的同学站起来说:“我们觉得指导员这时就是面对着一个选择--个人生命与一群孩子未来之间的选择。生命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指导员也是这样,可是我们觉得这时指导员一定想到了学校里期待着的孩子们,这些书能带给他们美好的未来,他一定觉得他的生命和孩子们的未来相比,轻重一下就出来 了,所以他做出了一个选择。”这是孩子们的原话,没想到吧?有一个组的问题“明明他们俩可以一起回去,那个孩子可以背指导员,可为什么指导员拒绝了这个帮助?”孩子们也同样给出了让人叹服的理解。
三四年级是孩子理性思维行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对于周围事情的理解开始出现个人色彩,并且开始有选择性地听取他人的观点了,所以这时我们鼓励孩子放胆地发表自己的认识。这时的阅读建议是可以让孩子看一些我们觉得稍稍带一点成人意识的书了。有时我们觉得《读者》这样的书很庸俗,不过里面的文章无一例外地都很温情,而且有比较正确的价值取向,中段孩子看里面的文章,其实是可以的。
总的来说,如果成绩上了90的孩子,应该在基础部分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在80分段的孩子,家长可能要强化一下,因为孩子可能有点遍地开花的势态了。
常规听写不管是谁,必须坚持,家中的课外阅读也必须坚持,没得价钱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