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中“利子”的由来

已有 2062 次阅读2006-12-11 22:08

    当我们在菜市场的时候,如果想买猪舌头拿回去煮来凉拌,你一定会向刀儿匠说:“老板,称利子”。

    那么,为什么四川人一定要把舌头说成“利子”呢?

    这要从清乾隆后说起:

    据传,湖广填四川后,国内诸省移民甚多,移民多也就风俗多,风俗多也就忌讳多,而在屠夫们中间,最忌讳的就是一个“蚀”(四川话舌)字。

    那时的一个早上,成都一屠户杀好一头猪,恰遇屠夫之子早起上学看到猪的舌头伸得老长,便惊呼到:“好大一个舌头”!屠夫一听便很生气,嗔怪道:“一大早,别乱说,要说好大个利嘛”!

    至此,逐渐约定成俗,舌头便叫成了“利子”。

    以此类推,猪胸便为“宝肋”;猪嘴便为“冲嘴(儿)”;更为特别的是猪屁股叫“坐登(儿)”。

    也是嘛,不这样称呼,刀儿匠受不了,卖“坐登(儿)”叫卖“屁股”,太损人了。

    看来,四川人自古就很人性化。

                                                             <赵家渡>

评论 (0 个评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